论坛首页 同龄圈 育儿你造吗 好好ci 流行时尚 女人心情 败家妈妈 孕期话题 准备怀孕 幸福母乳站 幼儿护理
查看:8k|回复:61

什么喂养你,我的孩子----申爸荐书贴

回帖 发帖
61#
发表于 05-27 12:09| 只看楼主| 倒序看帖| 发送站内信

012-《荷马史诗》


《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合称《荷马史诗》。

 

嗯...今天,说说这个荷马史诗吧.

 

当然,主要是说荷马史诗和阿西莫夫的关系。

按照西妈的指示:咱们群里要培养好几百个IQ是181的小阿西莫夫,咱们得围绕着最高指示行动.

 

荷马史诗是西方世界里,最伟大的文学作品。注意,没有之一。最伟大的文学作品,谁提异议也不好使。

 

我们都知道,大约在2500年前,世界上最伟大的文明,先后都进入了所谓的“轴心时代”。那个时候,咱们中国出现了孔子,稍后呢,恒河流域出现了佛陀;耶路撒冷那个地方出来耶稣;在希腊半岛,出现了苏格拉底.之所以叫做“轴心”,那是因为这些“集大成”的思想家,做出了其各自文明规定性的范式。他们各自开创了一整个文明的范式.他们开创的那个文明,不管走到多么久远,都要回到源头,去他们那里吮吸原创的思想养料.这就像那个车子的轮子:轮圈是通过辐条,连接到车轴上的轮圈上的每一点,都要靠车轴支撑。
他们的思想呢,叫做“轴心”.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我们两千多年来,不断地回去孔子的经典文献,从中获取营养,得到支撑.到今天,也是一样....论语哈,道德经哈,十分十分重要。这些是轴心来的,妈妈们不管是天书还是朗读,一定要趁着伴听敏感期,给孩子把洋葱的这层最难剥的干皮剥掉。

 

荷马大约生活在公元前800年到900年.西方文明轴心的苏格拉底呢,生活在公元前400年到500年.如果我们问,西方文明的源头在哪里?

 

你可以回答,苏格拉底.

 

回答正确,100分.

 

可是,如果我们继续问:苏格拉底为什么?

苏格拉底的源头在哪里?

为什么那里会出现苏格拉底?

这就不好回答了

其实呢,如果我们从孩子关键期对于智力建构的作用,从这个角度去看问题的话,我们就知道:苏格拉底的源头是荷马,荷马史诗.如果你坐上时光穿梭机,退回到2500年前,苏格拉底小的时候。你神一样地站在童年的苏格拉底身边。

傍晚了,小苏格拉底依偎在妈妈身边,精神十足地央求已经困倦得不行的妈妈:“妈妈,你再讲一会儿伊利亚特的故事吧!求求你啦。”我们注意,伊利亚特也好,奥德赛也好,里面的故事,不都是荷马创造出来的。荷马史诗里面的故事,在荷马之前,就以口头文学的方式,一直流传着的。荷马不过是把民间流传的故事,收集整理,重新编辑成册而已。

 

什么是口头文学呀?

你去郭德纲,德云社,听郭德纲说相声。郭德纲说什么相声啊?不就是济公传刘罗锅女状元丑娘娘那些东西吗?郭德纲说的那些相声,就是口头文学。那个多通俗易懂,多有趣儿,那个.妈妈呢,在相声馆儿里听,听得烂熟;回家呢,小孩儿长大了,长到了听故事的年龄,要求妈妈给讲故事,妈妈能讲什么故事啊?就是自己听熟了的故事呗.

 

2500年前,荷马史诗里的故事,就是苏格拉底妈妈每天晚上讲到困得不行的故事,那个东西,是滋养出苏格拉底、柏拉图、阿基米德、毕德哥拉斯的东西.

 

说到这儿,说两件事情哈.

 

第一件呢,有妈妈已经开始给孩子读荷马史诗了。读得很辛苦,很辛苦的原因呢,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妈妈自己不了解荷马史诗里面的故事。那个东西,两块大纸砖,你从头开始读,一句诗一句诗地读,读出故事来,辛苦死了.在妈妈开始读荷马史诗之前,申爸建议呢,妈妈自己先对荷马史诗里面的故事感兴趣,觉得好...这样最好

 

怎么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对荷马史诗觉得好呢?

 

好莱坞大片

 

妈妈们去找,前些年,好莱坞排了一部大片,叫做《特洛伊》.这个故事就是《伊利亚特》.那个片子很长,开始比较闷。妈妈们自己先找来看一遍。很长,也就两个多小时的时间。妈妈自己看完了,妈妈就知道什么叫做“震撼”了。妈妈们就有一个直观的感觉:为什么那个东西曾经是口头文学,为什么几千年来吸引了那么多人去读去听.那其实就是刘罗锅女状元丑娘娘,只不过,其品味,远远不是刘罗锅女状元丑娘娘可比的.

 

第二个呢,是一个很实际的问题.

 

老有人找申爸问:大奖童话怎么样?

 

大奖童话怎么样,那要分妈妈怎么看大奖童话,妈妈到底要什么。你要说娱乐孩子,大奖童话一定比荷马史诗强,这个没什么可质疑的。那个东西,也是人家精心构思,精心制作出来的精品.

 

可问题是,妈妈到底想要做什么?

 

妈妈如果想把孩子培养成小阿西莫夫的话,大奖童话,根本没用!不但没用,还只能帮倒忙.

 

为什么帮倒忙呢?它竞争孩子敏感期的时间啊!

 

群里的妈妈,你们自己说:自打孩子上学之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最大的感受一定是:孩子是全家最忙的人!那么厚一摞子大奖童话,你给孩子读完了,你还有时间读伊利亚特吗?即便妈妈有时间,孩子他也没时间听啊!你把孩子的时间都最新科学指南了,把孩子的时间都上下五千年了,把孩子的时间都三国演义了,把孩子的时间都论语了,把孩子的时间都荷马史诗了...你买回来,摞在书架上的大奖小说,除了落灰,还能干什么?

 

不要去抢那些什么乱七八糟的买200-100,什么双十一双十二的....你抢那么多垃圾回来,堆在书架上,干嘛?过几年,孩子大了,怎么拉进来的,怎么扔出去

孩子动都没动过:他没时间啊!

 

你买申爸的旧书吧,过几年,孩子大了,没时间看,你还可以卖出去。尽管赚不来伦敦的房子,你怎么也能几倍的价格卖出去:怎么也比银行的定期存款的利率高.你买那些垃圾进来,过几年,你只能两毛五一斤往出卖.

 

嗯...为什么“垃圾”呢?这个孩子在关键期读的东西吧,

 

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

 

孩子他不是生活在真空里面,他生活在实实在在的生活里面,你关键期给他读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他听了,将来呢,他要看大片儿啊...他看《星际穿越》,他看到了黑洞...就这么回事儿.也就是说,给孩子选择读物,要选择那些将来在孩子的生活中有承接的读物.

 

妈妈呢,觉得公主好。妈妈就公主,好,小时候公主.全公主.等孩子长大了,十几岁了,不喜欢公主了.孩子到自己的生活里面一看:全灰姑娘,哪里有公主?

几年的公主积累,断崖式的转折,全废了,一点儿也承接不上.

 

妈妈关键期给孩子选择的资料,将会指引孩子,将来对生活中哪方面的东西感兴趣。他对哪方面的东西感兴趣,他自己就往哪个方面走

 

你关键期给孩子看《小世界》,好,孩子就小世界了.....他自己就对小世界里面提到崇尚的东西感兴趣啊...你关键期给孩子读能够成为某一类人的书,将来呢,只有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荷马史诗里面提到崇尚的东西,才吸引孩子。

 

孩子自己就往那个方向去走了.

 

它这个读物,你不能孤立地去看它.你孤立地去看它,荷马史诗怎么也比不上大奖小说。不说别的,荷马史诗里面提到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古旧得不行的事情...这哪里可以像大将小说一样,和现实接轨的?可是呢,荷马史诗里面提到的,会自然地吸引孩子去探究整个西方社会的社会建构基础.这个和论语引导的对整个中国社会的大图景一道,建构起孩子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心理空间.

 

大奖小说呢,新创作出来的么,什么洋葱头萝卜块什么乱七八糟....这些东西呢,还没有形成社会氛围。你读了大奖小说的孩子,将来和别人提起洋葱头萝卜块,别人不知道啊!他的童年知识,到这里就断掉了.

 

可是呢,你改孩子匹诺曹,给孩子吹牛大王,给孩子卖火柴的小女孩儿,给孩子骑鹅旅行记,给孩子伊索寓言,给孩子爱丽丝...这些,也都是童话啊....你的孩子知道了这些,将来在和别人提匹诺曹吹牛大王卖火柴的小女孩儿涅尔斯爱丽丝...别人也都知道.

 

这就是文化.

 

妈妈要在关键期,给孩子有文化的东西。而不是仅仅其本身“好”的东西.大奖小说的问题,就在这儿。这个呢,申爸也不能完全否定大将小说。还是那个意思:不管到什么时候,售货员总比阿西莫夫多。这是客观事实。培养售货员的资料,你不能简单地说它不好:人家妈妈就想培养出一个快乐的售货员呢?


回复
62#
发表于 05-27 12:14| 只看楼主| 倒序看帖| 发送站内信

杂谈七:关于金苹果的使用方法


在大申10岁这一年,有两个工具是必须启用的。

一个是金苹果那个阅读指导及能力测试。二是思维导图

以建构的方式,使用这个工具,可以让孩子快速捕捉到文章中隐藏在文字后面的蕴意。

其实呢,这个工具可以看做常见的蕴意隐藏方式的一个指南。

那个系列要从三年级开始,循序渐进的。它的好处就在于:它是一个完整严密的体系。局部看不出任何特别的地方。

孩子大了,也可以从三年级开始看。

从去年寒假开始,大申用了四个多月的时间,弄熟了使用完这套工具,其结果,就是暑假期间,如何着迷地看教辅材料。

马上就要到来的这个寒假,应该是祭出第二套工具的时候了。

那个名师推荐的阅读真题80篇是看着玩儿的。金苹果才是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工具。

金苹果不能做。就是让孩子看。

先快速读一遍每章前面的导读。

然后把短文当故事读。读完了,看短文后面的题。看完题,自己想想答案是什么,自己看参考答案,自己看看自己的答案对不对。

一章的短文都看完了,题也看完了,再看一遍前面的导读。这章就算过。

等一本书都读完了,在从头到尾读一遍每章的导读。

这最后一遍读完,一本书就算读完了。

这套金苹果,最好四年级的时候,一口气从三年级一路看到六年级看完。

看完了,孩子基本上就学会从文章中看文字背后的意思了。

四年级五年就六年级都行。初中一年级,应该也可以。

其实呢,那个体系划分成了小学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这只是一个大致的分级。

成人看,也是可以的。

前一段时间,有哪个妈妈看那个金苹果,说好。不知道她怎么觉得好的。

其实,作者要把自己的意思隐藏在文字的背后,是有一定的技巧的。技巧呢,就那么几条。不管是给成人看的书,还是给孩子看的书,其作者都只能采用那些技巧。

这个金苹果,就是用最浅显的文章做样例,演示这些技巧都是些什么,背后的意思怎么才出来,再把背后的意思用明确的语言表达出来。

语文,作为阅读来讲,这就是全部的基本功。

只要孩子一着眼,就能看出作者所用的技巧....他看金苹果,做练习,看熟了么....然后习惯性地顺势就把那些藏着的意思猜出来了。能做到这个,语文的阅读能力就具备了。

其实是很简单的一些事情

他具备了这种能力,再用这种能力用在阅读任何文字上面,不管是文章、语文的阅读题、文字说明,甚至数学的题...只要是由文字构成的,他就能“读懂”。这就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孩子在这个基础上,不管学什么....只要是由文字构成的东西....都没问题。

其实,阅读很简单。到了初中,就基本上没有小学那样的所谓的阅读题了。

尤其是到了高中,那种读文字背后的意思的题,就销声匿迹了,代之以就着短文的在理解基础上的综合运用。

对啊!它那个书,作者的功力就在于此:他能用最浅显的小文章,充分展示那些技巧。

要是文章难了,字句的理解就成为主要问题,这就冲淡了主要要解决的问题



此帖子已经被昊鹏宝宝于2015年05月27日 12:16:22编辑过。

回复
62 篇,显示:61 - 75篇 
社区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