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首页 同龄圈 育儿你造吗 好好ci 流行时尚 女人心情 败家妈妈 孕期话题 准备怀孕 幸福母乳站 幼儿护理
查看:7k|回复:61

什么喂养你,我的孩子----申爸荐书贴

回帖 发帖
31#
发表于 10-11 13:41| 只看楼主| 倒序看帖| 发送站内信

004申爸荐书《大卫 科波菲尔》2014年10月11日

 

不过呢,今天的荐书,荐了和没荐,啥区别没有:孔夫子上一本也没有了


今天要推荐的,是这本狄更斯的《大卫 科波菲尔》

为什么没有了呢?

本来,还有几本的

早些天....十一刚过的那天吧,申爸把这几本书交给宝妈去分配了

因为....

因为要录音

宝妈她们已经买到了几本...几本,申爸也不知道....已经在录音了

 

为什么要录音呢?

因为,这本书,和孩子们学习古文,干系重大

这本书,是录音了之后,给孩子们伴随聆听

完了呢,学古文用的书

申爸哈,推荐的书,昨天说了...是一个体系来的。

起作用的,是这个体系;不是其中的某一个组建

所以呢,就会产生一些让外人看起来,十分不解的现象:一本英国人在十九世纪中期写的书,竟然和孩子们学习古文,干系重大!

确实重大

等申爸解释清楚,大家就明白了

和这本书呢,有关联的

还有几本

贴个图片过来,给申爸看一眼

这基本书呢,是《大卫?科波菲尔》的第一第二版

几本

繁体竖排

说一下哈,这几本书,和刚才推荐的《大卫?科波菲尔》都是林汉达先生素译的

不过,在语言上,却不一样

刚才推荐的《大卫?科波菲尔》,是第四版

简体横排。就是妈妈们去录音的这个版

繁体竖排的大卫?考柏飞呢,使用“北京土话”写就的;简体横排的《大卫?科波菲尔》呢,是用标准的普通话写就的


回复
32#
发表于 10-11 13:43| 只看楼主| 倒序看帖| 发送站内信

这个是Charles Dickens原著的忠译版

林先生的David Copperfield,前后出过四个版。除了1951年和1953年潮锋出版社的繁体竖排版,还有一个1955年中国青年出版社的繁体横排版

 

横排版的两版,只是繁简字体不同,封面设计不同;其余的,都一样

繁体竖排两版,内容完全一样,装帧稍有不同


回复
33#
发表于 10-11 13:45| 只看楼主| 倒序看帖| 发送站内信

回头,申爸上图片给大家欣赏

这本应该是53年第二版

就是这个

妈妈们会问申爸各种版本...以后,咱们会有两年的荐书时间呢,所以呢,申爸要花些时间,把一些有很重大干系的事情,和妈妈们说清楚

本来,昨天申爸要说两件事情的

第一件说完了。说完了呢,累坏了,不想说第二件了

第二件今天说

完了呢,有关学习古文的事情,下周一再说。明天周日,休息。以后,休息日是妈妈们陪孩子、实践自己的教育设想的时间,

申爸不荐书,也不开QQ

全员回家,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不要买椟还珠。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才是根本。别的,比起这个目的,都是瞎扯


回复
34#
发表于 10-14 12:14| 只看楼主| 倒序看帖| 发送站内信

昨天呢,申爸想说什么来的呢?又是和钱有关的事情

申爸说了,凡是和钱有关的事情,不能不说;又不能天天想着,天天说。最好的方式呢,是该说的时候说,说完了,就放下。

该干啥干啥

申爸要说的是,未来呢,申爸会推荐300-500本书给大家

这三五百本书呢,将会构成“成为某一类人”的基本图书。

这个呢,三五百本书....现在还只

这个呢,三五百本书....现在还只有不到一百本哈...

是“又一个书单”吗?
不全是
很多很多人,人家大家,曾经列过很多很多书单了
谁也不服谁。
后来的人呢?也不服前边的,继续列

是“又一个书单”吗?
不全是
很多很多人,人家大家,曾经列过很多很多书单了
谁也不服谁。
后来的人呢?也不服前边的,继续列

换句话说,这书单,只是一个附属品
附属于一个教育体系
这个教育体系呢,是为了把一个自然人培养成“某种人”的

这个书单里的每一本书,都是一个建筑材料
是融合在那个教育的体系里面去的

只有在这个教育的体系中,这书,才有意义

别人的书单,申爸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列出来的

反正,申爸的书单,是这么个法子,列出来的

嗯,这是这个书单

到了后年的这个时候呢,申爸把书都推荐完了
推荐完了呢,如果有妈妈,可以买到这些书里的60%旧书...
那会怎么样呢?

那会这样:
假设,这位妈妈来自一年级群,就是,孩子正上小学一年级

正上小学一年级呢,等到12年后,就是孩子考进北京大学的那一年,妈妈可以把这些旧书里面,只适合小孩子看的书挑出来,完了呢,拿到孔夫子上去卖
能卖多少钱呢?

出来八九本,孩子整个北大的学费,就够了

完了呢,等孩子北大毕业了。四年之后。毕业了呢,孩子会离开妈妈,到这个星球上任何一个城市,落下脚来,独立生活。
你不管是那个时候,还是现在,在大城市里生活,首先,就是一套房子。
那个时候呢,妈妈可以把剩下的书,都堆到孔夫子上去卖

卖完了,换来的钱呢,足够在任何一个城市,给孩子买一个足够体面的房子了

你不管是伦敦、迪拜、香港、莫斯科、北京、上海....哪里。哪里,最贵的地方,都一样
足够买了

为什么呢?

刚才,申爸在叙述的时候,悄悄隐含进去了一个前提。这个前提很重要
什么前提呢?妈妈的注意力都被什么北京迪拜买房子吸引去了

那么,你么手上的书,值一套房子?
远远不止!
如果你们不能把自己的孩子,
12年后,培养去北大

你的书,就不值多少钱
当然,肯定比你买书的钱
加上邮费的钱
要多    多多少,你考不上北大,就不知道了

现在呢,这个群里有133位妈妈。这一百三十三位妈妈
每位背后,都有一个孩子

你们呢,要是能把133个孩子都送进北大,你们手上的书,一套房子,几套都值!

嗯,这什么意思啊?

成败,在于申爸的一整套教育体系:从适龄伴随聆听开始,建构良好的智力;在小学合适的时机,引导孩子聚焦,让意识产生作用,能够灵活地调控自己的目标和意志

到了12岁,励志

这几个过程

构成了一整套的教育体系

对啊,就是。要你们到了周六周日,还在这里鬼混,不去趁大好时光,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那北大,真的见鬼去了

统统实践自己的教育设想

你不干,光在这里自己high,拿什么培养孩子?

被你们带沟里去了...说哪儿了,这是


回复
35#
发表于 10-20 12:13| 只看楼主| 倒序看帖| 发送站内信

嗯,书

这些书呢,是这整个教育体系里面,必须用到的
申爸说了,教育好孩子很简单:就是合适的时候拿合适的东西给孩子听;合适的时候拿合适的书给孩子读
孩子就教育好了

如果133个孩子都考入北大,这套教育体系就成功

成功了呢....诶,对了:

到时候,你们哈,每个人,就可以对全世界宣称:我能让你的孩子稳稳儿地考进北大!你孩子现在几岁?什么?五岁半!最合适的年龄!
你不相信?我给你看 

看到这幅图片了吧?

这幅,是12年前,我们花果山群的成员
每一个哈,第一个西妈,第二个怡妈,第三个白骨精...

这里是133个妈妈的电话。你随便打,看看,他们的孩子,是不是都考进北大了

这个没人不信

然后呢,你呢,你就自己开价吧:你照我说的做,12年后,把你的孩子送进北大,多少多少钱

你想开多少,就开多少
当然了,前提呢,你得遇到有钱的主儿
有钱的主儿,也很多的
这里才133个人,不够分的

知道吗?进大学哈,现在,托关系,一分一万块
嗯,这是这个

嗯,说这个书

扯淡暂告一段落

说正经的

这些书呢,是建构一个孩子的人文素养、艺术品位、科学精神、自我认知所必需的

那边儿呢,怡妈西妈她们的群,里面有....申爸也不知道有多少人了,反正,一年全国有1800万个孩子

那些群里的每一个孩子呢,都需要一套这书

不是一个年级的群哈....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每个年级,一套群

每套群里,最多有1800万人

大家要知道,这个价格,是怎么回事

你拿了那些破破烂烂的旧书
对吧?

要是那些旧书,没人认,没人要
当然就不值钱

就值个废纸钱,值个邮费钱,对吧?
就像现在

申爸没推荐之前,一本《大卫·科波菲尔》,多少钱?2.00元一本

可是呢,到时候,12*1800万人,都想要这个东西的时候

它值多少钱呢?

它这个大卫·科波菲尔,从1951年7月初版,出到1982年4月,

一共印了多少本啊?

大卫·考柏飞 嘲讽出版社 1951年7月初版 印数是3000册

大卫·考柏飞 潮锋出版社 1953年6月二版 印数也是3000册
潮锋出版社印了6000册
大卫·考柏飞 中国青年出版社 1955年12月北京新一版 印了9000册

完了呢,文化大革命,全革没了。
到了1982年再版
大卫·科波菲尔 中国青年出版社 1982年2版,印了23000册

一共呢,存世量是38000册

要是....12*1800万人,追逐这三万八千本书....
你想想

就这么个勾当

当初,这书印的时候,确实是38000册
不假

可是呢,它会消逝啊....1951年初版,印了3000册。到今天,63年过去啦

整个世界上,能剩下300册,就很好了
12*1800万人,哪里追逐38000册书。追逐3800册,就好了不起了!
这样呢,你手里就有一册!

哈哈,申爸手里有4册!
这个值钱

那么,刚才那哪个妈妈说来的,再印就好了

是的,当然可以印了。

印多少都行

可问题是,你再印的书,都不是1951年1953年1955年1982年印的

1951年1953年1955年1982年印的,那叫历史!

故宫,太和殿

对吧?现在的建造技术,完全可以复制一个啊

可是,你复制多少个,都代替不了故宫里那个

可是,还是有些许的不同

这就好比,你到深圳的世界微缩景观园,可以看到泰姬陵埃菲尔铁塔

可是,这能代替你去印度看泰姬陵,到巴黎看埃菲尔铁塔的感受吗?

不能

有些感受,只有蕴含着历史的旧书,才能做到

新书,印得再像,也不行

这和微妙的艺术有关系

艺术感受

嗯...所以说呢,申爸给这里义工们,发一个大红包....尽管,申爸一分钱也没出

可是,确实是一个红包.....将来最贵地方的一套房子....这红包绝对不小

过段时间,大家不这么抢了,妈妈买几本旧书,拿到手上,就会感觉到了

这涉及到艺术的微妙的体验,是不能说,只能亲身感知的

内容很重要...这不假

可是,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我们是要培养出一个孩子的人文素养、艺术品位、科学精神、自我认知。

对于后三者,内容就足够了

不对,对于人文素养、科学精神、自我认知这三者

内容就足够了

可是,艺术品位呢?艺术品位怎么培养?你给孩子一整套散发着书香气的旧书,孩子长到18岁,自然就有了这个“艺术品位”

不用刻意去“培养”

书本身,就自然做到了

当然,肯定会有妈妈说,我不在乎“艺术品位”

如果不在乎,只要那三个,内容足够了

所有的孩子都能。只要你给孩子有足够品位的书,让孩子浸润其中,最后,就都有了嗯....


回复
36#
发表于 10-20 12:13| 只看楼主| 倒序看帖| 发送站内信

下面,说说怎么得到这些书的问题

现在呢,刚刚开始,市面上有大量的这种旧书,没人要

妈妈们需要知道,怎么得到这些旧书

申爸呢,是这样

到首都图书馆去

坐在库本门口

然后,用商务印书馆做条件,搜书

搜出来的结果,按出版年代排序

然后,一本一本地看目录

找到有价值的,就填索书单,交管理员从库里面往外调

调出来就看

觉得好的,就把书目的详细信息记录下来

回家到孔夫子上淘

大家看到孔夫子,看到首页上几亿册几千万册的书,以为什么书都有了

其实,不然

申爸挑到的,大约有一半,孔夫子上根本没有

申爸怎么办呢?

申爸就把书的目录,交给旧书店的老板,或者在孔夫子网上,交给书店的老板,请他们代找

找到了,他们就打电话,或者发消息给申爸

申爸付钱拿书

这么做,没有找不到的书

大家要知道

孔夫子上那个书店,他们是怎么经营的

他们的书呢,都来自废品收购站

去挑的,然后,论斤买回来

买回来之后,再挑。挑出觉得能卖出去,再照相、上传、做目录、填书品......到网上卖

这个一本书哈,他们做这些事情的时间,要大把的

完了呢,一本书,只卖2元钱

你可以想见,他们不是所有的书,都上网的

没那么多时间

他们绝大多数的书,都堆在库房里,上不了网

你给老板书单,他就帮你去物色

当然,这样物色来的书,要比网上排序的书,要贵一些

但是,相比你要找的书的品质,书价还是白菜价

还有呢,有一些持续热门书,比如,申爸买过的,什么《改变西方世界的26个字母》、《蛛丝马迹》、《贝奥武甫》、《珠还记幸》....

这些书呢,孔夫子上已经很贵了

申爸不管,多少钱,见到就买

为什么呢?

首先,说它“很贵”,也不过一百块钱,两百块钱而已

申爸付得起

这是第一

其次呢,这些书,其艺术价值摆在那里呢。

它现在,申爸180元买回来。买回来,看完了,申爸不要了,至少360块,申爸再卖出去

就是说,具有艺术价值的书,是一种资产

这种资产呢,因为生产量有限,变成“古董”了

它的价格到了这里,以后,只会升,不会降!

申爸呢,就是利用这一点,买最好的书回来看。看完了,不行就卖出去。白看,还能赚回来一些。

这呢,把书,变成资产了

这个不细说了,反正,大致就这么个意思

申爸在荐书的时候,都把书的原价写上,不知道大家留有到了没有

写原价干什么呢?

写原价的意思是:你面对一本书的时候,自己可以估摸一下,自己花这个钱,买这个书,在经济上,到底会不会赔。

申爸推荐的那些书,将来涨到1000倍,是很容易的事情

这样呢,一套1.91元的82宝文堂版红楼梦,将来假设到1910元一套...那么,你看到855元,就是一半价格一下的书,就可以拿下....还有一倍的升值空间

要是这书炒到1500块,就别买了

比较危险

大致就这么个意思....

申爸要说一点的是:如果你想给孩子攒一套好书,教育好孩子,你尽可以买旧书。

你不会亏的。

如果你想靠这个赚钱....就是你投资旧书....那申爸说的,你要自己琢磨琢磨。申爸不给投资做建议。投资,是一项艺术活儿,申爸的这些说法,实在太粗糙了。你照这个去做,赚不到钱,还会赔钱

嗯...申爸没想到的是,西妈的能量有那么大:在十几个论坛里面,同步转申爸荐的书

这么个干法呢,很快,就会招来“投机者”,就是纯粹为了卖那些书,而买那些书的人

投机者呢,有好处

什么好处呢?

如果有投机者加入

那么,妈妈们从孔夫子上买的书,就永远不会跌价

因为,这些人必须要保持住价格,以免手里的筹码跌价,自己亏损

从钱的角度呢,这些投机者作用,估计和很多妈妈们的下意思想法,正好相反:这些人,是好事!它可以保证你买的东西,不掉价

下意识想法

尽管,因为有投机者存在,你付出的钱,比没有他们,要多一些;但是,多的这些钱,也因为他们的存在,而保值

好在,义工妈妈们有群里先得到信息的优势

以后推荐存货多的书,就会比投机者哄抬起来的物价,要便宜多了

嗯,就说这些吧。

有关钱的事情呢,申爸就说说,大家就听听。说完了,就完了;大家呢,听完了,也就完了。

说完听完,大家该干嘛干嘛去。

就说到这儿吧,饭饭儿去啦

 

 


回复
37#
发表于 10-20 12:14| 只看楼主| 倒序看帖| 发送站内信

005 ---《块肉余生述》

前两天,申爸说了,这个《大卫·科波菲尔》和孩子学古文,很有关联当时,就有妈妈感觉奇怪:这个古文和洋小说,不搭边儿的事情啊!怎么会“很有关联”?


要是没有林纾的《块肉余生述》这个译本,当然是不搭边的事情了可是,有了这个译本,事情就不一样了不但搭边,而且非常的搭边

 

先说几句林纾这个人吧林群玉,林纾,琴南,畏卢先生,冷红生都是指这个人我们这代人熟知的名字呢,大概要数林琴南这个名字琴南是他的字我们知道林琴南,实在是因为鲁迅他正是鲁迅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冷嘲热讽的那个人

 

我们的文化,有很大的断层林琴南是以“翻译家”的身份立世的但是,申爸相信,现在看到这个聊天内容的爸爸妈妈,应该没有一个人读过他的翻译作品知道他,是因为鲁迅的作品才知道他在鲁迅笔下,这是个拖着长辫子冥顽不化的腐朽滑稽形象鲁迅呢,这么表现林琴南,自然有鲁迅的道理。可是,你要是仔细琢磨过鲁迅说林琴南的那些话,你会发现,鲁迅“下手”,还是很有分寸的
他漫画化林的形象,但不贬低林的工作鲁迅是有眼光的人,林的翻译作品,去贬低那些东西,那是自讨其辱鲁迅冷嘲热讽地对待林琴南,也是由林琴南的地位决定的那个时候,新文化的发生,图强,无处不受到习惯力量的掣肘鲁迅当时的时候,已经是大家了。他这个大家,如果不是重量级的人物,是不会成为他的对手的如果申爸当时在世的话,不管申爸什么主张,鲁迅连理都不会理
申爸够不上鲁迅去冷嘲热讽的资格有资格当对手的,只有林琴南这样量级的人物

 

林纾呢,是翻译家靠翻译,能成“家”的,林纾可能是独一份儿:林纾不懂外语。完全不懂!

 

那他怎么翻译的呀?他是靠了三四位懂外语的朋友,照着原书,给他一句一句说小说里的事他呢?自己理解了之后,再写出来!是这么来的一个翻译家!

 

林纾翻译的时候,具体什么样?据他自己在译书序言里的说法,大致是这样的那位懂外语的朋友,拿着原书,给他一句一句地说书里说了什么,他呢,一边听,一边拿毛笔用自己的语言,把听来的事情写在纸上。朋友说完了,他也写完了!
每天干这么四个小时,每天能写六千字!


六千字!要是申爸写,即便就这聊天的方式,你打死申爸,也写不了那累死了大伙儿看申爸这么说的时候,可能只是感觉到好玩儿,对于能这么干的人,应该有多牛B,没仔细想这个人,实在太牛了你稍微体会一下,你就能知道

 

他要翻译一部小说,好比说就是这个块肉余生述吧,和他合作的魏易,懂英文魏易懂英文,他不是把全书给林纾一句一句讲了一遍,林纾在从头开始,一句一句地译啊魏易顶多把全书的梗概,跟林纾说一遍,把评论家对这部书的主要评论,讲一讲这就是开始工作之前的全部了

 

1908年,当林纾开始着手翻译这本书的时候,它就是这个样子的啊你这个翻译,一句一句写,一句一句翻,它会有个什么问题?它有一个整体和局部的协调问题

 

好比说,申爸要写今天的荐书,申爸得首先想好:我今天要讲那几个方面的事情,每个事情要怎么讲...完了呢,才能开写,对吧?要有全局观,才能一句一句往下写全局观很重要的要不然,写出来的东西,就结构性混乱没法看的

 

这个林纾呢?他没有全局观,就开始一句一句翻译!这是最牛的地方林纾呢,自己也得意这一点。他自己说,自己大的能耐,就是能以极快地速度,捕捉到原作者在情绪,口吻方面的态度,然后,把这捕获物,用典雅的古文,表达出来
这他娘的简直不可想象!可是,林纾真的就做到了这是这个

 

林纾呢,另外的本领,来自他的古文造诣它这个古文吧,它有它的特点简洁是古文的最大特点古文家们,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完了呢,这就形成传统了古文的行文词汇,在细致地描摹这方面,天然地不行咱们的古文,就没怎么往这个方向发展过都去言简意赅了


可是,你这个小说吧,西洋小说,它擅长,就擅长在这个细致地描摹你咋个用不顺手的文言,实现它那个细致描摹?要能做到这,那非古文的圣手不可林纾就做到了联想到,林纾是以多快的速度....会外文的人,把意思转述完了,他就写完了...叙说的,你就能想象得到,这个林纾,简直就不是人!这个也太邪乎了


林纾的外国小说,全是用文言译就的从1899年他译第一部小说,到1924年他死,25年时间里,他翻译了134长篇小说!平均每年5部六十天的时间,就弄出来一部小说! 

 

并且,你想一下,到他去世的1924年,他72岁高龄,还在翻译小说呢!你看看你身边的72岁的老人,都在干啥,还能干啥在他70岁那年,一年的时间,就翻译了5部小说出来。70岁的人啊,那么高强度的脑力劳动...他竟然做到了真是个神人

 

嗯....那个什么。林的小说,翻译的质量,到底怎么样呢?你从鲁迅批评他的方式上,你就能看出来:单从工作质量的角度看,那没毛病你看,这个人,他呢,给自己起笔名,叫什么冷红生这是个流行读物的作者的名字这个笔名就说明:当年,在上个世纪一二十年代的时候,林纾就是一个流行小说作家。


嗯,这是说一些林纾的事情接下来呢,申爸要说说,这个东西,怎么让孩子学习古文呢


吃饭饭的时间了,先说到这儿吧回头再继续说

 

 

 


回复
38#
发表于 10-20 12:31| 只看楼主| 倒序看帖| 发送站内信

关于一版一印

在书的版权页看版印情况和印刷数量。比如,林汉达先生的《大卫·科波菲尔》,一共出过四版,其版权情况如下:

1951年7月潮锋出版社上海初版(繁体横竖版)

以前,基本上所有的出版社,都把印数写在版权页上现在,除了少数几个不版社,都不写印数了写印数和不写印数,有什么区别呢?

区别不在于新书而在于旧书书旧了之后,存世量小了就会升值....这从一开始印刷书,就是这样的当一个出版社,他觉得自己的书有永久的价值的时候,它就会把印数印到版权页上,供后世收藏者为旧书定价做参考现在呢,给自己的书标印量的,已经很少出版社了就申爸目所能及,只有商务印书馆、三联书店还有人民教育出版社还标印量人民教育出版社,是叶圣陶先生长期当社长的出版社。这个不一样,就是不一样就连上海人民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这样的级别的出版社,也不标印刷量了他们标印刷量,隐含的意义就是:我的书的价值。只有有价值的书,后世才会去当做收藏品收藏交易当然,很多出版社,不标印刷量,有“偷印”的嫌疑;不过,大量的书都不标,还是使命感的问题:自己出的书,是不是用永久的价值,这根本不是他们考量的范畴。所以呢,选书,找好书,出版社还是非常重要的:有使命感的人做出来的书,才更有可能是好书。得给孩子好书忘了中华书局了。中华书局标印数嗯...好像人民出版社也是标印数的

 

一般的时候,当有人提到商务印书馆,提到三联书店,提到中华书局,提到人民出版社的时候,很多的感觉是什么呢?刻板、陈旧、高深、远离大众的一副高高在上的面孔其实呢,刻板陈旧,是有它的道理的这个,就好像豪华车你看,顶级的豪华车,奔驰600、劳斯莱斯、宝马7系、林肯....这些车子的设计,什么时候变来变去的了?只有普及型的车,低档车,才整天地“创新”真正好的东西,不是天天要“创新”的。要有一种稳定的力量,维持可是,不变吗?也不是你去看上个实际四五十年的奔驰600、劳斯莱斯、宝马7系、林肯....和现在的,你一看,就知道是统一中车,但是,确实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创新;一看就是同一种车,体现其价值的稳定性:它已经是最好的了,不需要再变来变去的....



回复
39#
发表于 10-20 12:56| 只看楼主| 倒序看帖| 发送站内信

孩子呢,他刚出生,对世上的事物,都还没接触过。你给到他什么,他就接受什么。第一次的时候,孩子可没有什么高档抵挡车的概念:你给到他的,就是车。给他什么车,就是什么车都同样给,为什么不奔驰600、劳斯莱斯、宝马7系、林肯?

 

当然了,车的价格不一样,奔驰600、劳斯莱斯、宝马7系、林肯....不是申爸能给得起的。但是,书特殊:书里的劳斯莱斯和书里的什么什么抵挡车,价格上,是一样的!书呢,是很微妙的一种东西。

 

如果你要是懂,从一个印数上,就能看出很多很多事情.....给孩子好的书,对于希望孩子将来成为某一类人的爸爸妈妈来讲,十分十分重要有很多很多爸爸妈妈不懂这个,可知道书重要,就拼了命地找书。什么流行,找什么给孩子

 

正好,把事情做反了


申爸已经说过了,真正的好书,它一般不会是“流行的”的原因了把事情做反了的恶果,表现是什么呢?等孩子到了初中高中,凡是有价值的书,都不看;孩子想看的,家长老师都不让看你看看这种现象有多普遍,就知道,有多少家长,在孩子小学四五六年级的时候,把事情给做反了的有多普遍了

 

给爸爸妈妈们看看哈,商务印书馆、三联书店、人民出版社,都长得什么样儿那天,申爸去接大申,去早了,没事儿,就到大申他们隔壁的这几家出版社大门口去照照片了

 


回复
40#
发表于 10-20 12:59| 只看楼主| 倒序看帖| 发送站内信

明天呢,申爸要推荐《大卫·科波菲尔》的忠译版我们要把林汉达版(他是两个版),忠译版和《块肉余生述》录成音频给孩子们听。

 

大卫的忠译版本呢,申爸很是费了思量有两个比较好的版本。一个是董秋斯的人文社版一个是张谷若的上海译文版张的版本,我们不需要可是,董秋斯的版,有个问题人文社的装帧设计好但是,美中不足,繁体字人文社没出简体字版董秋斯的大卫,简体字版是人民大学出版社的所以呢,录音的妈妈们,你要是能读繁体那建议你买人文社的。要是录音的时候,不能读繁体呢,就买人大版的吧参与录音的妈妈,先把这书买下

 

....孔夫子上很多的....回头申爸再推荐给所有的人要是大家不先拿,回头抢没了,录音就没的用了



 


回复
41#
发表于 10-20 13:18| 只看楼主| 倒序看帖| 发送站内信

关于推荐书的体系构建

 

申爸呢,昨儿给领导严厉地批评了,说严重扰乱妈妈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这个抢书抢的,做梦都在抢,完了,考试也没心思了,工作也没心思了,上班也没心思了申爸就想了:这个没心思就没心思吧没关系不过,领导说了:搞不好,带娃都没心思了

 

所以呢,只好决定,不每天荐书了改成周五早上荐,一下子荐五本。周六日,妈妈们乐意抢,就去抢吧完了呢,还要捡存货量大的书荐,不用抢,也能拿得着其实吧,这个抢书和荐书,是两回事抢书不好,但得荐书申爸已经推荐了几本书了....这是,五本?六本?反正,好几本了这几天呢,侧重点都在抢书了,没荐书这个抢书不行荐书还是得荐的五本书了,都没好好儿荐这不好

 

其实呢,申爸不是胡适胡先生才喜欢开书单申爸不开书单开了书单,没有用为什么书单没用啊?昨儿还是前儿,申爸已经说过一点这个事情了你说这个砖头,赤峰产的砖头和保定烧的砖头,有差别吗?有当然有,可是差别不大你弄一大堆各种砖头,摆在一块儿,那也不是房子啊申爸要推荐的,是房子,不是砖头一个好的建筑,你不如说,那个国家大剧院吧和陆家嘴的那些高楼从用的建筑材料的角度,没啥区别的都是钢筋水泥玻璃什么的可是,你要从建筑的角度来说呢,那区别就大了国家大剧院,鸟巢,那是传世的艺术珍品来的;陆家嘴的那些,那是丑陋的玻璃盒子书单里的一本本书,不过就是砖头刚筋而已

 

申爸要荐书,推荐的书呢,是为了孩子的教育的所以呢,着眼点,归根结蒂,要落到孩子教育上面来所以呢,这个荐书吧,第一个要说的,是这些书怎么用怎么用来教育孩子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呢,你说,那些书,仍在孔网的旧书堆里发霉,都多少年了?
长了多少老人斑了都它们的价值,不是很多人能够看得出来,或者知道怎么去看的申爸呢,要利用荐书的机会说说怎么欣赏书怎么挑书


你这个申爸,推荐得再多,总是挂一漏万的。申爸不可能看到所有的书,所有的好书妈妈们呢,就不同了。妈妈们为数众多,更多的机会接触更多的书妈妈们也得受到熏陶,也得学会欣赏书,知道到哪里怎么找,才能找到好书;才能进一步学会欣赏书这样,申爸没荐的,妈妈才好根据自己的情况,放出眼光,自己去找来给孩子

 

况且呢,申爸着眼的,只是培养孩子最基本的素质的书...或者说吧,申爸只能构建起培养孩子最基本的素质的战略体系,然后呢,借用申爸的影响力,把这个战略体系里要用到的资料,为大家配置齐备

 

申爸不可能去针对每一个具体的孩子,爸爸妈妈具体的期望,去建构具体的战略体系各家孩子的具体的战略体系,怎么办呢?靠爸爸妈妈们掌握了选书,选好书的诀窍之后,自己去找


其实呢,再过六年,爸爸妈妈们回过头来看,就会看得很清楚:孩子的教育,不外就是给资料在合适的时间,给合适的资料你资料给对了,孩子在十岁的时候,自己就能读史记也乐意去读史记不明白这一点,或者资料给得没对的爸爸妈妈呢,就会觉得,十岁自己看史记,那得下多少工夫啊!

 

事实正相反:十岁能读史记的孩子,爸爸妈妈不用下什么工夫在孩子那里。当然,得下工夫去找能够让孩子十岁读史记要聆听的资料,要读的先期的书你这个在孩子那里下笨功夫的,到了十岁的时候孩子还真就读不了这个哈,和直接的感觉,正相反

 

完了呢,他这个孩子,就神奇了怎么能不神奇呢?十岁的时候,就自己津津有味儿地啃史记的孩子,你说,他再长八年,到了十八岁,考大学的时候,还会在意那些“古文题”吗?那些“古文题”,对这些孩子来讲....相比于读懂史记....那简单得实在不值一哂可是呢,要让孩子十岁喜欢去读古文这得从5.5岁就开始着手安排,做工作这是五年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积累成的结果!可不是一时兴起,一两个月的突击造成的结果。


那些感觉神奇的妈妈,应该把这个当成突击结果了,估计突击一两个月,就能读史记,还乐意读,那当然神奇了其实,不是神奇,就根本不可能这个,是前此五年中,一系列行动的综合结果这一系列行动呢,包括听儒勒·凡尔纳的小说,听狄更斯的小说,听水浒传,读水浒传,听《春秋五班》《战国七雄》,听中国历史故事,听上下五千年...


回复
42#
发表于 10-20 13:29| 只看楼主| 倒序看帖| 发送站内信

006 --- 历史故事类

 

书:

1、东周列国故事新编 林汉达著 中华书局 1962年11月一版 1979年11月二版

http://search.kongfz.com/product/zk4e1ck5468k5217k56fdk6545k4e8bk65b0k7f16y0w5/

2、前后汉故事新编 林汉达著 中华书局 1978年8月

http://search.kongfz.com/product/y0zk524dk540ek6c49k6545k4e8bk65b0k7f16w10/

3、三国故事 林汉达著 少年儿童出版社 1979年12月一版

http://search.kongfz.com/product/zk4e09k56fdk6545k4e8blhk6797k6c49k8fbemhk5c11k5e74k513fk7ae5n197901h197912/

4、上下五千年 林汉达 曹余章编著 少年儿童出版社 一 1979年10月 二 1980年5月 三 1980年11月 四 1981年8月 五 1982年8月 六

http://search.kongfz.com/product/zk4e0ak4e0bk4e94k5343k5e74lhk6797k6c49k8fbemhk5c11k5e74k513fk7ae5/

5、中国历史故事集

http://search.kongfz.com/product/zk4e0ak4e0bk4e94k5343k5e74lhk6797k6c49k8fbemhk5c11k5e74k513fk7ae5/

 

6、春秋故事 林汉达 1962年3月一版

http://search.kongfz.com/product/zk6625k79cbk6545k4e8blhk6797k6c49k8fbemhk5c11k5e74k513fk7ae5/

7、战国故事 林汉达 1962年7月一版

http://search.kongfz.com/product/zk6218k56fdk6545k4e8blhk6797k6c49k8fbemhk5c11k5e74k513fk7ae5/

8、东汉故事 林汉达 1979年9月一版

http://search.kongfz.com/product/zk4e1ck6c49k6545k4e8blhk6797k6c49k8fbemhk5c11k5e74k513fk7ae5/

9、西汉故事 林汉达 1963年10月一版

http://search.kongfz.com/product/zk897fk6c49k6545k4e8blhk6797k6c49k8fbemhk5c11k5e74k513fk7ae5/

10、两晋南北朝故事 谭一寰 1981年11月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http://search.kongfz.com/product/zk4e24k664bk5357k5317k671dk6545k4e8blhk6797k6c49k8fbemhk5c11k5e74k513fk7ae5/

11、三国故事 林汉达 边继石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http://search.kongfz.com/product/zk4e24k664bk5357k5317k671dk6545k4e8blhk6797k6c49k8fbemhk5c11k5e74k513fk7ae5/

 


回复
43#
发表于 10-20 14:43| 只看楼主| 倒序看帖| 发送站内信

申爸说书《中国历史故事集》2014-10-20

 

嗯,那啥,接着说会儿书吧

上周五,说完了林汉达,今儿说说林汉达的书吧

书这种东西呢,它的品位,其实,就是做它的人的品位

你比如说,一本书,最主要的,就是内容。

同样内容的呢,有不同出版社,不同编辑,不同装帧设计者做出来的书

要是价格都一样,那为什么不选品位最好的拿来给孩子呢?顺便,把艺术欣赏的问题也解决了,何乐而不为

嗯。今天,拿林汉达先生的《中国历史故事集》为例把,说说这个书,微妙的差异,到底在哪里

《中国历史故事集》,就是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的六卷本的那个

计有《春秋故事》、《战国故事》、《西汉故事》、《东汉故事》、《三国故事》和《两晋南北朝故事》六本

这六本呢,前四本,是林汉达先生生前定稿的

《三国故事》是林先生去世以后,边继石根据遗稿整理编辑出来的

林先生的遗稿,就是上周五推荐的少年儿童出版社的《三国故事》

北京的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的这个《三国故事》是上海的少年儿童出版社的《三国故事》的节选。就如同前边的《春秋故事》《战国故事》是中华书局的《东周列国故事新编》中节选出来;《东汉故事》《西汉故事》是中华书局的《前后汉故事新编》中节选出来的一样

中华书局的《东周列国故事新编》《前后汉故事新编》加上少年儿童出版社的《三国故事》是一个系列,是林先生写给成人看的;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的《春秋故事》《战国故事》《东汉故事》《西汉故事》和《三国故事》是一个系列,是从前者中节编出来,缩减后,专门给少年儿童看的

这后一个系列,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打算把它一直写下去,写到新中国成立。这个打算,就产生了后来的《两晋南北朝故事》。林先生去世了,写不了了,他们只好找别人接着写。这接着写出的第一本,就是《两晋南北朝故事》,是谭一寰写的。谭一寰的《两晋南北朝故事》,单拿出来,确实不错;不过呢,和林先生的大作放在一块儿,就弱了点儿。别人续写的,就更弱了,实在没法儿放在一块儿

所以呢,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的这套《中国历史故事集》,只有六本。写到魏晋南北朝,就写不下去了

这套书有什么好啊?

申爸呢,就来说说,这套书,有什么好

我们先把这套里的第一本,《春秋故事》拿出来,翻一下
我们发现,书里有很多插图
大约有十六七幅的插图


回复
44#
发表于 10-20 14:46| 只看楼主| 倒序看帖| 发送站内信

这插图呢,都是紧密配合故事的情节来的。事实上,是专门为这本书绘画的


回复
45#
发表于 10-20 14:48| 只看楼主| 倒序看帖| 发送站内信

这些呢,是最前面的六幅

还没有拿到书的爸爸妈妈,把这些图片放大,仔细欣赏一下

你会发现:这插图,画得真好!

画家的每一笔,都力透纸背。每一笔都交待得清清楚楚。这个图的构图,又非常合理

人物的神态呢?栩栩如生

你翻一下前面的版权页,会发现,绘图的人叫做刘继卣


要是你的文字知识丰富,你知道“卣”是什么东西的话,你就会感觉到...单单从一个名字你就会感觉到...这个人,肯定不一般!

 

“卣”是什么东西啊?卣是古代的一种器皿,盛酒用的器皿。这种器皿呢,肚儿大嘴儿小

大肚子小口

你去上海博物馆,就能看到很多青铜做的卣

如果一个人的名字里,起了一个“卣”字,那寓意是什么?

装得多,吐得少。厚积薄发么

积蕴深厚

继卣...什么意思?我这代已经向往着厚积薄发了,我儿子呢?继续要厚积薄发....它这个名字,姓儿呢?是家族带来的,名儿呢?是父亲起的....

他爸爸给他起了这么个名字....那,他的这个爸爸,一定不是一般人!

百度一下

果真如此!

刘继卣,父刘奎龄,天津绘画八大家之一的“土城刘家”就是指刘奎龄

刘奎龄的绘画作品:

回复
62 篇,显示:31 - 45篇 
社区导航
同龄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