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首页 同龄圈 育儿你造吗 好好ci 流行时尚 女人心情 败家妈妈 孕期话题 准备怀孕 幸福母乳站 幼儿护理
查看:10w|回复:195

育儿大百科全贴 - 育儿165个问题和答案 - 极力推荐

回帖 发帖
61#
发表于 12-20 12:19| 只看楼主| 正序看帖| 发送站内信
 

孩子不爱整洁怎么办


    如果你像许多父母那样有一个小淘气包,你一定时常纳闷,那么小的孩子为什么能在一瞬间就把房间搞得一塌糊涂。孩子喜欢把东西搞得乱七八糟,实际上,年龄很小的孩子根本不理解什么是乱七八糟,他们周围能玩的东西越多,他们也就越高兴。 
 
    如果你看到周围一团糟,你就不停地唠叨孩子,让他们收拾好玩具,或者你自己动手收拾了,那么你就最终做了不该由你做的事情。更糟的是,孩子知道了会有人替他收拾东西了。 
 
    家里的每个人都可以做到把弄乱的东西收拾好。让孩子认识到整洁和用完东西放回原处的重要性。孩子养成爱整洁的习惯,用完东西就放回原处时,你要表扬他。 
 
    “谁弄乱东西谁负责收拾”,应该成为家里的一个规矩。使孩子从小就养成这种习惯是最理想的,如果你未能做到这一点,你可酌情选用几种解决方法。 
 
    事先安排:做事情有一定之规,可以节省时间,避免麻烦,使你的周围井然有序,花一些时间为孩子创造保持整洁的便利条件。 
 
    ●为孩子准备好放东西的地方。告诉孩子,他的每种东西也应有固定的住处。让他把玩具、体育用品、绘画材料都分门别类地放好。大的东西最好放在架子上或柜子里,不要放在玩具箱里,因为玩具混放在一起容易搅成一堆或损坏。积木或许多部件的玩具最好放在分开的塑料格子里。不管你怎样安排,你的目的是让孩子的每样东西都有固定的放处。 
 
    ●便于取放。从孩子的角度环顾一下房间,一定要把每个架子、柜子、衣橱或挂衣棍都安置在孩子便于取放东西的位置。 
 
    ●标明用途。在每个放东西的用具上都贴上不干胶的标签说明用途,甚至画个图也可。小孩子还可以通过它学习识字。 
 
    指导和监督:为孩子做个好样子,这就是说你本人必须讲卫生和做事有秩序。不要指望一个从不动手收拾东西的孩子一夜之间来个突变。所有的孩子,无论大小,都必须了解你的标准,他们只要把表面收拾干净就行呢?还是每个角落都必须打扫得干干净净?记住,你的孩子会逐渐了解你的要求的,因此,你对孩子的期望必须切合实际。
 
    ●做好帮助孩子的准备。即使是最整洁的孩子在收起大型的组合式玩具时也需要别人的帮助。一位两岁孩子的母亲是这样做的,她先让孩子自己尽量把玩具收拾到一起,然后她帮助孩子把玩具放好。随着孩子能力的提高,他可以把更多的玩具收在一起了。最后,他终于能自豪地独自承担收拾玩具的任务了。 
 
    ●养成好习惯。督促孩子玩过玩具以后立即收拾好。如果孩子很小,你可以和他一起把玩具拾起来,孩子一学会拾东西,你就开始训练他把玩具放回原处。如果孩子从小就养成收拾玩具的习惯,他会把拾起玩具当作游戏的一部分。 
 
    命令明确:你对孩子的要求要简洁明了,你的态度要温和而严肃,但不要像是下命令。如果她没有反应,你等片刻后再把你的话重复一遍,如果她听到你的话可就是不去做,你要采取一些措施。
回复
62#
发表于 12-20 12:19| 只看楼主| 正序看帖| 发送站内信
 

如何面对孩子老问为什么


    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提问题了,他对父母的第一个要求就是用问题的形式提出来的。因为孩子的生活环境是由我们这些成人控制的,同时,我们还控制着信息流。早在孩子学会说话之前,我们同孩子交流就开始了。父母第一次抱起孩子时,他们就同孩子有了某种交流。 
 
    对孩子来说,提问是一件极为正常的事情,这有助于孩子大脑的发育,父母应该根据孩子的发育水平和理解能力回答孩子的问题,同时还要善于体察孩子的问题的真正用意。回答问题是父母培养孩子、传授知识的一个手段。父母解答孩子问题的方式将会影响到孩子以后提出的问题。 
 
    父母在促进孩子的语言能力和好奇心方面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回答孩子所有的问题。2-3岁的孩子对一切事情都感兴趣,几乎无所不问,但是如果父母总是同孩子讨论问题,他们的问题就会越来越成熟。 
 
    但是,有些孩子的问题简直是铺天盖地,令人招架不住,而且,父母也不可能随时都有时间立即回答它们。孩子的提问往往一开始就收不住了,特别是当孩子并不是想求得知识,而是感到有必要让大人注意他、逃避某些处境或想激怒父母发脾气时。 
 
    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孩子早在会提问之前就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心了。你应该用规范的语言而不是孩子的幼稚的语言同他讨论周围的事物,教他各种东西和事物的名称、词汇。即使孩子还听不懂你的话,你也要对他讲话,因为孩子是通过听和模仿学习语言的。 
 
    回答孩子的问题:认真理解孩子提出的问题,尽量回答孩子真正提问的东西。不要随便敷衍孩子,这样做会压抑孩子的好奇心。但也不要急于向孩子灌输太多的他还不能理解的知识。 
 
    限定提问的时间:你的孩子可能会向你提出一连串稀奇古怪的问题,你们规定出提问时间。例如,你可以说:“你有5分钟的提问时间,提什么问题都可以,但5分钟后我就要休息一下了。准备好,预备,开始……” 
 
    不要让“为什么”成为一种挑战:当大孩子不想执行你交给他的任务时,你们常常会不停地问“为什么”。要想挫败他的伎俩,你的指示必须非常明确。如果孩子总是说“为什么我非得……”你就用一句简单明确的话回答他,例如说:“你必须近来了,因为马上要睡觉了。”如果他还是问个不停,那么采取如下办法: 
 
    ●运用“以不变应万变”的技巧。每次都用一模一样的话回答孩子,他问多少遍你就答上多少遍,直到孩子走进屋子。 
 
    ●运用置之不理的技巧。不理睬孩子的问题。事先做好不对孩子的纠缠发怒的精神准备,你只重复你最初的说法而不去回答他的问题。每次孩子痛痛快快地按你的要求去做时都要表扬他。 
 
    ●运用“排除在外”或“过度纠正”技术。根据孩子提问的方式灵活运用这两种方法往往很有效。但如果它们对你的孩子不起作用,这说明你的教育方法有问题。这种教育方法要求严格地循序渐进地进行。限定孩子的问题,逐一解决它们。或许,你需要请专业人员帮助你制定方案。 
 
回复
63#
发表于 12-20 12:19| 只看楼主| 正序看帖| 发送站内信
 

做客时孩子哭闹怎么办


    带孩子外出做客,孩子有时闹着要回家,有时却闹着不愿回家,这是我们身边时常发生的事情。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你的孩子如此不听话呢?当孩子不愿听从你时,又该怎么办呢?这里向你介绍几种不同的情况及应急措施,仅供参考。

    1、孩子出现这种情况是受情绪影响所致。

    如当孩子正与主人家的孩子玩在兴头上,或被主人家的某样物品所吸引时,孩子很难抑制自己的行为而服从于父母,因此表现得恋恋不舍。再比如当孩子与主人家的孩子在玩的过程中产生矛盾,孩子觉得受了委屈,这时他便可能闹着要回家。还有一种情况是,到了主人家,大人们只顾自己交谈,而把孩子冷落一边,使他感到孤独、寂寞,此时,孩子也可能闹着要回家。

    2、是孩子的性格所致。

    如果孩子性格较为内向,当他面临一种新的陌生环境,见到不熟悉的人时,难免会害羞、行为拘谨,因而很难较快地适应新环境,所以在主人家没呆一会儿便闹着要回家。

    3、是由于其他一些原因造成的。

    如孩子身体不适闹着要回家。相反的情况是由于孩子比较喜欢那家主人,而又长时间没见到主人了,因此,到了主人家较依恋主人,当父母要其回家时,孩子不愿听从。

    了解了孩子产生要回家(或不愿回家)的原因,我们方可对症下药。

    1、当孩子玩在兴头上时,不要骤然命令孩子停止,可以事先对孩子有所提醒,让孩子有准备地接受意见。可以这样对孩子说:“再玩一会儿,我们就准备回家了。”也可以因势利导,淡化孩子的兴致或转移其注意,用游戏的口吻,帮助孩子结束游戏。比如“小鸭子玩累了,要睡觉了,明明也该回家休息了。”

    2、家长不要只顾自己与主人交谈而忽略孩子,可以帮助孩子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使孩子投入到活动中而忘记刚呆一会儿就闹着要回家的念头。当孩子之间发生矛盾时,家长要及时地进行疏导,帮助孩子消除误会,以免产生不愉快的情绪。

    3、对于性格内向的孩子,家长的抚慰鼓励尤为重要。首先,要培养孩子在新的环境里开头几分钟的某种特定的应变能力,教给孩子一些具体的处理方法。比如可以让孩子邀请主人家的孩子一同游戏,或者看喜欢看的电视节目等,帮助孩子消除羞怯感。其次,平日里,家长应给予孩子与别人交往接触的机会,以增强其适应能力。

    4、日常生活中,家长常用一些较为形象、浅显的语言给孩子讲一些道理,使孩子懂得做客的规矩,知道到了主人家立刻就走,是不礼貌的行为。如果自己不喜欢,也要学会必要的克制与忍耐。家长不可溺爱纵容孩子,要采用适当的态度和方法帮助孩子懂得服从与合作,以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

    5、当孩子身体不适时,建议家长不要带孩子外出做客。如果在做客时孩子身体不适则要缩短做客时间。要是孩子长时间没见到他喜欢的那位主人,可以让孩子多呆一儿,以满足其感情上的需要。
回复
64#
发表于 12-20 12:18| 只看楼主| 正序看帖| 发送站内信
 

正确对待孩子的占有欲


    孩子的占有欲,实际上是孩子成长阶段的一种正常心理,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它视为“自私自利”,说成是思想品德有问题。

    孩子到了3岁左右,就会产生明显的“以我为中心”的意识,往往是从“我”出发,而不知道还有“你”、有“他”、有别人,因而导致了独占行为的发生。这与“自私自利”有着本质区别。

    因此,当爸爸妈妈遇到孩子独占、抢夺别人的东西时,不要大惊小怪,更不应责骂孩子自私自利,而应给予说服教育和指导。

    日常生活中,爸爸妈妈可让孩子多和同伴交往,教育孩子吃的东西要分给别人吃,玩的东西要和别人一起玩。孩子在交往、玩耍时,爸爸妈妈最好让他和较大的孩子在一起,这样,不仅较大的孩子可以适当带领、照顾他,而且可以制止孩子的“独占”、“掠夺”行为,因为大一点的孩子有一定的自卫能力,而小一点的孩子则往往能服从较大的孩子。

    总之,孩子的“占有欲”是孩子成长发展中出现的一种正常心理现象,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通过教育,“以我为中心”的意识逐渐淡薄,这种“占有欲”会逐渐地减少或消失。当然,对于那些“占有欲”特别强的孩子,父母应认真分析原因,寻找教育对策,给以适当的惩罚,并注意家长自身的言行,给孩子起表率作用。
回复
65#
发表于 12-20 12:18| 只看楼主| 正序看帖| 发送站内信
 

怎样对待孩子的小气行为


    孩子在交往中的小气行为,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

    1、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特征造成。小气是孩子发展过程中的自然现象,是自我意识的本能体现。孩子对心目中一切物件常理解为是“我”的,从未感受到别人的需要。如“我的小床”、“我的玩具”、“我的……”。

    2、父母自身行为的影响。如:邻居来借物品,父母怕东西被弄坏而表现出的故意搪塞,无意中成了孩子的反面的教材。

    3、教育上的问题。同伴交往时,孩子看中了同伴的玩具却遭对方拒绝,因此当别的小伙伴向自己提出借玩具时也表现出小气行为,父母见后却不置可否,甚至给予一些口头上的鼓励,这样,孩子的小气行为便愈加严重。孩子将自己的玩具借给小同伴,或将自己的食品分给同伴后,得到的是家长的训斥,这会造成有意识地培养了孩子的小气行为。家长的无谓牺牲。如:好吃的菜先让孩子吃,好的水果先让孩子挑……这种无谓的牺牲在很大程度上滋长了孩子的自私心理,而一旦孩子出现小气行为后,家长往往不分析原因便找出一个相当流行的说法:“家里只有一个孩子,要是有两三个孩子便知道分享了。”“长大就好了”。以此作为掩盖自己教育的失误。

    如何对待孩子的小气行为?必须探究原因,“对症下药”。

    1、以自我为中心造成的小气行为,家长不必担心,允许孩子有一个逐步改变的过程,等过了这一阶段,孩子的社会发展需求转强,他会要求同伴和团体接受他,自然开始有了借别人玩具玩或把玩具借给别人的欲念。家长应适时引导孩子去了解自己和周围人的关系,帮助孩子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束缚。

    2、做孩子的楷模。邻里交往、同事往来时,家长应以自身无私的行为给孩子树立榜样,这样才能在孩子面前有说服力。

    3、树立正确的教子观。要教育孩子做到:

    (1)学习分享。这首先要从家庭中做起:家长不能过分溺爱子女,使其懂得好东西应该大家品尝,应具有尊敬长辈的美德。当家中来客人时,可有意识地让幼儿帮助“招待”客人,如拿糖果给大家吃或拿玩具请小客人玩等。其次,家长应多给孩子与同伴相处的机会,让他带着玩具和同伴交换着玩,增加其与同伴分享的经验。当孩子知道对方玩过以后会还给自己或是自己也有过玩他人玩具的体验时,自然会主动与他人分享并感到快乐的。

    (2)学习赠与。可常常鼓励孩子把旧时的物品(玩具、衣物等)捐出来,因为他长大了,不再需要了。让他亲自把东西赠与邻家的弟弟、妹妹或捐给孤儿院的孩子们,也可在节日里,让孩子向同伴赠送礼物,从中体会愉悦的感受。另外,家长应正确地给孩子以适当的鼓励。家长如能在孩子有好玩具、好东西而懂得分享时给予及时的肯定、赞许,则孩子将会努力使自己逐渐改掉小气的毛病。
回复
66#
发表于 12-20 12:17| 只看楼主| 正序看帖| 发送站内信
 

孩子没有上进心怎么办


    上进心,就是努力向前,立志有所作为的一种心理品质。孩子的上进心,实际上就是一种积极进取的动机。有的孩子就缺乏这种动机,究其原因,大致有如下几种:

    1、爸爸妈妈的挫伤。孩子原来有上进心,但是父母对他的上进心不屑一顾,甚至言辞中常露出讽刺、挖苦之意。孩子的积极性被打击,有的干脆就放弃了努力。

    2、家庭环境的影响。有些家庭中,爸爸妈妈本身缺乏上进心,工作不思进取,生活上平平庸庸,更忽视孩子情感与智力方面的需要。对孩子没有明确的行为指导和要求,极少和孩子谈话、游戏、讲故事,压抑了孩子的上进心。

    3、孩子自身的问题。孩子年龄较小,生性好玩,不能对自己作出正确评价,不能自我调节、自我监督,因此,不能自我教育、自我激励。

    那么,怎样才能较好地激发孩子的上进心呢?

    1 、家庭环境的单调、呆板,限制了孩子的一些良好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家长一定要支持孩子参加幼儿园集体活动,教育孩子关心集体,让孩子在集体活动中赶超先进,激励孩子的上进心。

    2、爸爸妈妈用自己对事业的进取精神去影响孩子,对孩子产生积极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孩子的一言一行绝大部分是模仿得来的,父母的言行影响着孩子。因此,爸爸妈妈及家庭其他成人必须从自身做起,用自己积极上进的言行影响孩子,这样比简单的说教更为有效。

    3、对孩子提出合理要求。俗话说:“严是爱,松是害,不管不教要变坏。”只有使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既感到爸爸妈妈的柔情与温暖,又感受到父母严格要求自己的拳拳之心,爸爸妈妈的教育才能产生巨大的激励作用。
回复
67#
发表于 12-20 12:17| 只看楼主| 正序看帖| 发送站内信
 

孩子没有主见怎么办


    从众心理,表现为人云亦云,随大流,没有自己的主见,缺乏个性和自信。那么,怎样转变孩子的从众心理,帮助他成为一个有主见的孩子呢?

    1、 培养自信心。

    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身力量的认识和充分估计。它是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的孩子看不到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干什么都行,总觉得不如别人,对自己力量的认识和可能达到的成就估计很肤浅,不稳定,完全从属于别人的评价。因此,做父母的要以肯定的语言评价孩子的各方面的表现,切忌以怀疑或否定的语言对孩子说话,如“你看×××做得多好”,“你看×××穿的衣服多好看”等。这很容易使孩子怀疑自己的力量,对自己失去信心,从而导致孩子要向别人看齐,加重了孩子的从众心理。

    父母要不断丰富孩子的知识,从各方面提高他的能力;创造条件,使孩子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孩子的事情让他自己做,对他做的事情,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增强他对自己的认识,从而相信自己的力量。

    2、 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

    孩子年龄小,道德观念尚未完全形成,是非判断标准还很模糊,他们主要是按自己喜爱和厌恶的情绪来判断人物和事物的是与非。孩子模仿性强,控制能力差,往往不分好坏,看别人怎样,自己就跟着别人学,难免会有些不当的言行。对此,家长既不能忽视也不可羞辱惩罚。恰当的做法是耐心地正面诱导、纠正,使孩子通过成人对其行为、言语的评价,逐步认识到自己行为的是非,从而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如孩子听见某些人说了脏话,于是就跟着学,这时父母需要解释清楚,这句话是骂人的话,不好听,不文明,不要学说等。这样屡经疏导,幼儿便不至因从众心理而仿学不良行为,进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孩子有了自信心,又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做事就会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不盲目地随从别人。关注孩子从众心理的种种消极表现并引导其向积极方面转化,对形成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有着重要意义。
回复
68#
发表于 12-20 12:16| 只看楼主| 正序看帖| 发送站内信
 

孩子爱顶嘴怎么办


    孩子长到三四岁时,其独立欲望明显增强。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不愿处处被人压制,不满足于模仿成人,要求独立思考,独立行动。而这时父母对孩子照顾过多,干涉过多,就会使他们特别反感。其突出表现是不听指挥,自行其事,经常跟父母顶嘴,令父母头疼。孩子爱顶嘴,怎么办?

    一、 尊重孩子要求独立的愿望。
    1、 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干,去摸,去想,父母尽可能为孩子提供活动机会,创造活动环境。
    2、 不一味地要求孩子按照成人的模式行动,当孩子有了一个与众不同的设想,做了一件从来未做过的事,父母应积极支持,及时赞许。
    3、 发扬家庭民主,给孩子更多的发言权。

    二、 批评教育孩子切忌唠叨。父母对孩子的不当言行,有责任作必要的提醒、忠告,乃至严肃的批评,但必须言简意赅,切忌一味重复,喋喋不休。还要重视不言之教,运用行动、榜样等引导孩子发展自我教育的能力。

    三、 注重与孩子的精神交流。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成人的理解,家长应学会经常听听孩子的意见,努力理解他们的感受,并用“我想……”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评价,使孩子感到父母的温存、抚爱,从而乐于接受父母的意见。

    四、 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品质。家长要教育孩子尊重长辈,启发孩子对别人的意见要多动脑筋,认真考虑后再讲话,以培养稳重、忠实,善于克制自己的良好的性格品质。

    五、 建立和谐的家庭氛围。
    1、 家庭成员之间要相亲相爱,互相关怀,使家庭洋溢在和睦、互助、自由、快乐的气氛之中。即使家庭中存在分歧,也尽量不在孩子面前争吵,而是通过协商解决。
    2、 家长教育孩子时,不要用命令的方式,而应以友善的态度启迪孩子,避免枯燥的说教。
    3、 不要求孩子立刻听从家长所说的每一句话,而是给他们适当留有思考及情绪准备的时间,以防引发孩子的“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
回复
69#
发表于 12-20 11:27| 只看楼主| 正序看帖| 发送站内信
 

孩子做事慢吞吞怎么办


    生活中有的孩子做事总是慢吞吞的,家长催一催,孩子动一动,为此家长很着急,不知道怎么办。家长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 兴趣激励。

    家长可以选择孩子平时最爱听的故事,最爱玩的游戏、最爱看的动画片等,激发孩子做事的兴趣,促使孩子快速行动。如孩子爱听故事,父母可以对他说:“你快些把餐桌收拾干净,碗筷放入盆中,来听《小红帽》的故事。”这样就激发了孩子快速做事情的愿望。用这种方法家长要注意,不能用谎话欺骗孩子,答应的事情一定要兑现,否则,不仅达不到目的,还会对孩子良好品格的形成带来消极的影响。

    2、 教给方法。

    正确的方法是提高做事效率的基本保证,而孩子做事速度慢,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方法不当。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做事的过程,找出做事慢的原因,及时教给他们正确的方法。例如孩子穿上衣总是不能把胳膊伸到衣袖中,翻来复去,越做越慢,这时家长就应该告诉孩子穿上衣的合理顺序和方法,让孩子按正确的要领去做,这样就会提高速度。

    3、 表扬鼓励。

    当孩子有点滴进步时,家长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使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进步,并因此产生自豪感,增强自信心。可以采取直接表扬,也可以暗示表扬的方法,还可以通过对比来肯定孩子的进步。如孩子今天早晨穿衣服比昨天快了一些,家长就可以告诉孩子今天比昨天进步了。家长表扬孩子的标准不要定的太高。同时,当孩子做不好某件事时,家长也不要斥责或包办,而应以鼓励的方式激发孩子自己改正。

    4、 练习巩固。

    做事慢并非说改就改,要孩子改掉一种坏毛病,养成一种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通过反复的、多次的练习,才能实现。因此,第一,家长要有耐心、有信心,相信孩子能够跟别的孩子做得一样快;第二,要多给孩子练习的机会,只要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就放手让他们去做,使孩子在多种形式的练习中提高速度;第三,根据孩子的实际,提出时间、数量、质量的要求,督促孩子完成,并给予恰当的评价;第四,要坚持不断,持之以恒,注意在求快的同时,依然要以做得好为最终标准。
回复
70#
发表于 12-20 11:27| 只看楼主| 正序看帖| 发送站内信
 

孩子说了难听的话怎么办?


  嘟嘟过了两岁半以后,学说的话越来越多。这天妈妈去幼儿园接他,老师对妈妈说:“嘟嘟今天在幼儿园说脏话,你们回家以后再说说他。”在回家的路上妈妈问嘟嘟说什么脏话了。他小脸一沉,哼了一声,问他谁先说的,他列举了一大堆小朋友的名字,看起来问题严重了。该如何纠正孩子说脏话的坏习惯呢?


  孩子说了难听的话,家长应该分清具体情况和原因,有时孩子并不知道自己说的是难听的话,只是觉得新鲜好玩,以为挺逗,故意说出来取乐或表现自己。这种情况,父母只要在孩子每次说话时表示不逗,不可笑,索然无味即可,几次下来孩子就不再津津乐道了。但有的时候孩子明白自己说的话是难听的,只是为了发泄不满或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手段,这时家长就应该严肃告诉他用这种语言是错的、不美的,也达不到目的,并教给他正确的说法。
回复
71#
发表于 12-20 11:27| 只看楼主| 正序看帖| 发送站内信
 

孩子丢三落四怎么办


    孩子丢三落四是常见现象,原因大致有以下三种类型:一是态度马虎,没有听完或听清别人的话,就急急忙忙去做。二是生活缺乏条理,东西乱放,需要用时找不到。三是记忆力较差。

    对孩子丢三落四的不良现象应及早矫正,不要幻想“孩子长大懂事了,自然而然就好了”。矫正时要有耐心和恒心,不能急躁。

    1、引导孩子对别人的讲话要认真听完,不理解或没听清的,应学会有礼貌地再询问一遍,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办事认真,善始善终的良好习惯。

    2、给孩子立点规矩,健全生活制度。家长应指导孩子,把自己的东西放在固定的地方,以便拿放方便。

    3、培养孩子良好的记忆力。

   家长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开展各种有趣味的活动,使孩子的多种感觉器官参加活动,提高其记忆力。第二,用孩子能理解的语言交谈,并向孩子提出明确要求,调动孩子有意记忆的积极性。如去动物园看动物,事先对孩子提出要求,回家后启发孩子通过回忆,说出动物的名称、特征等。第三,帮助孩子复习,不断强化,防止遗忘。如爸爸给孩子讲故事后,要求孩子待会儿讲给妈妈听,明天再讲给别的小朋友听。
回复
72#
发表于 12-20 11:26| 只看楼主| 正序看帖| 发送站内信
 

宝宝咬人、打人怎么办


    有的宝宝到了二岁左右,不知什么原因,变得越来越喜欢咬人和打人。对于这种现象,做父母的该怎么办呢?

    对于宝宝的“暴力”,父母要善加理解。宝宝之间常常因为争抢玩具或其他的物品打起来。当你听到宝宝委屈地说“妈妈,他打我”时,“受害者”的妈妈和“施暴者”的妈妈应该怎样做呢?父母希望自己的宝宝学会如何保护自己,因此他们常对自己的宝宝说:“如果有人打你,你就打他。”不幸的是,这种方法通常不起作用。假如丁丁打了乐乐,而乐乐也回击了他,结果常常是丁丁并不会就此住手,他还会再打乐乐,那么两个宝宝之间的恶战就会愈演愈烈。乐乐的妈妈应该这样对乐乐说:“别让丁丁打你,把他的手抓住,推开他,或者离他远一点。”或者这样对乐乐说:“你告诉丁丁,你不喜欢打架,别的小朋友也不喜欢打架,再打架谁也不和他玩了。”当然,这个方法并不总能奏效,但它可以让宝宝明白,父母不赞成他们互相攻击,而且互相攻击也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丁丁的父母则要分析丁丁的这种行为是偶尔的,还是经常的。

    宝宝们的情感和行为变化是很大的。他们常会从友好变成攻击,从善良变成残酷。如果打别人是宝宝偶然发生的行为,那么父母就应当弄清事情的原委,并承认隐藏在宝宝攻击行为之后的情感(常常是因为气愤)。如果宝宝的攻击行为是经常的,那么父母就应当反省一下自己,看看自己是否经常打宝宝,打宝宝实际上就是为宝宝演示攻击行为。另外,当宝宝偶然出现攻击行为时,自己是否及时阻止了,如果父母默许了,那么他就倾向于经常出现这种行为。

    因此,人们常说“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教育方法”是很有道理的。

    而有些宝宝有时会突然咬住妈妈的肩膀或胳膊不松口,咬得妈妈好痛,这是怎么回事?宝宝半岁以后,乳牙开始萌出,他经常喜欢咬一些固体食物来磨牙,并形成咬物的习惯。同时,宝宝的情感逐渐发展,依恋家里的亲人,离不开母亲。有的婴儿情绪变化大,容易冲动,又不会用语言表达,所以常常是行为表现特殊,比如遇到不高兴、不满足的时候,他可能会趴在妈妈的怀里,咬住妈妈的胳膊不松口,而高兴的时候,他也可能对亲爱的妈妈咬上一口。如果两岁以后的小儿再咬人,则是人为发泄愤怒的方式了。因此,对小婴儿的咬人习惯不必大惊小怪。尽量给宝宝提供愉快的环境,这对他们以后的情绪发育极有好处。
回复
73#
发表于 12-20 11:26| 只看楼主| 正序看帖| 发送站内信
 

当宝宝和你“作对”时


    从2岁左右开始,妈妈会发现原来的乖宝宝越来越难带。他变得很有主意,而且任性,有时看起来他就是在和妈妈做对。这时应该怎样处理与宝宝的冲突呢?几个妈妈交流了她们的经验。总结如下,看看能否对大家有所启发?

    一、用正面语言避开宝宝的反抗

    佳佳的妈妈说:2岁以后的佳佳总和我对着干,你越说“你不要……”,他马上会对你说:“我就要……”。有时我发现,他并不是反对我说的内容,而是不愿听我说否定他的话。我试着用直截了当的语言对他提要求,效果却比原来好。

    分析:2-3岁的宝宝会拚命保护他们的自我意识,不管正确与否,他们会对否定他们的人产生强烈的反感。请多对宝宝使用正面的语言。

    二、使用非语言行为表示赞许或反对

    冬冬的妈妈说:我家冬冬有这样一个特点,当他做错事时,如果你对他喊叫“你怎么这样不听话”,特别是旁边还有其他人时,他肯定会对你拧起小脖子,撅起小嘴,表示不服。但如果你用制止的目光和表情面对他,他倒会做出一副不好意思的表情,乖乖地停止了动作。

    分析:在很多情况下,宝宝更容易接受父母的表情、肢体语言和目光所传递的信息。

    三、主动改变环境优于被动改变宝宝

    妮妮的妈妈说:我家妮妮就爱吃零食,结果,每到吃饭时就不好好吃了,怎么说都不听,我们常常为这件事着急。奶奶看到了就说我,你与其对宝宝大呼小叫地不让她吃零食,你别给她买不就是了。后来,我发现这话真有道理。

    分析:有些情况下不要只埋怨宝宝,有时宝宝的不听话是因为我们为他创造了不听话的条件。

    四、让宝宝在合理范围内做限制式选择

    聪聪的妈妈说:我家聪聪现在也爱说“不”,问他“我们去吃饭好吗?”“不!”,“我们去睡觉好吗?”“不!”可有一次在他对我说“不”以后,我对聪聪说“今天睡觉前你是喜欢妈妈给你讲乖乖兔宝宝的故事,还是听妈妈给你讲狮子王的故事?”不管他选择了哪一个故事,他都乖乖地跟我上了床。

    分析:在有些问题上,父母的态度应肯定而坚决,不要用问话征询宝宝的意见。让宝宝感到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不给宝宝说“不”的机会。有时,可让宝宝在一定的范围内做限制式的选择。无论选择哪一个,都能达到你要求他的目的。

    当宝宝和你“做对”的时候不妨一试如上方法。希望你也能让我们分享到你的经验。
回复
74#
发表于 12-20 11:25| 只看楼主| 正序看帖| 发送站内信
 

宝宝外出不愿回家怎么办


    外面的世界总是很精彩,有些宝宝到了外面就总想玩,玩了好长时间,也不愿回家。对待这种情况,父母大致有以下几种态度:

    1、顺从宝宝,让宝宝玩个够,等他疲劳了,愿意回家了再带他走。

    2、用强制的方法。对宝宝进行严厉的训斥或粗暴的打骂,不顾宝宝的大声哭闹,抱着宝宝往家里走。

    3、用物质引诱宝宝回家。比如对他说:“你如果回家,我就给你买巧克力。”

    4、吓唬宝宝。比如对他说:“天黑了,你再不回家,鬼就来了。”

    5、对这种情况进行冷静处理。用别的事物转移宝宝的注意力。暂时解决问题,再找适当的时机进行说服教育。

    以上几种态度中哪一种态度好呢?肯定的回答是第五种。父母遇到这种情况应注意到:

    1、 不能一味地迁就满足他,否则容易形成任性固执的毛病。

    2、 宝宝不愿回家,父母不要简单粗暴地打骂。用粗暴的方法让宝宝服从,可能会一时奏效,但时间长了会使宝宝失去自尊心,产生逆反心理,影响宝宝心理的正常发展。

    3、宝宝的注意力容易转移,父母可用使他感兴趣的事吸引他回家,比如告诉宝宝回家给他讲个有趣的故事。以后再找机会耐心地教育他。

    4、在出来玩之前给宝宝提出要求:“出去玩,时间不能太长,妈妈叫你回家,你要听话。因为妈妈回家还要做饭。”或在宝宝玩的时候给他一个心理准备:“再玩一会儿,咱们就该回家了。”

    5、父母要从正面引导,多采用鼓励表扬的方法,使宝宝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宝宝不愿回家,这时看到有个孩子正跟着妈妈回家,于是就对宝宝说:“你看!那个宝宝高高兴兴地跟妈妈回家了,他真是个听话的好孩子。”如果宝宝也愿意回家,父母要及时地对宝宝进行表扬,强化宝宝的行为。天长日久,宝宝就会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回复
75#
发表于 12-20 11:25| 只看楼主| 正序看帖| 发送站内信
 

让宝宝在爱的环境下成长


    科学家做了一个实验:关在实验室笼子里的小猴子,虽然会在饥饿的时候爬到凉冰冰的金属猴子身上吮奶(模拟乳头),但在其他时候,小猴子都爬到另一只毛茸玩具猴子的身上,依偎在它的怀里。猴子尚且如此,人类更不必说。

    从生到死,每个人都渴望着父母、配偶、子女、朋友的爱与关注,体贴与肯定,有的时候还希望听到夸赞和美誉之辞。依此类推,每个人也就应当去爱自己的亲人和朋友,去爱周围的人们。

    宝宝不是生下来就懂得爱的,“爱”同样需要有专门的教导,爸爸妈妈可说是担当这一“课程”的最好老师。作为成年人,我们当然知道不该在孩子面前做什么;但是对该在孩子面前做什么却缩手缩脚,生怕有什么地方做“过火”了,不当心成了“教唆犯”。其实您大可不必这样担心,“爱”是很广博的:爱社会、爱人类、爱动物、爱大自然。宝宝通过观察他们的父母,学会了与人交往。假如宝宝能够通过观察他们父母的行为,在幼年时获得这种爱与被爱的能力,那么说明父母首先带给了孩子“幸福的理念”。同样,如果孩子在幼年时没有获得这种能力,那么他在长大成人后,会出现一系列问题:社会交往时矜持、不自然,工作时拘泥、难于创新,很难和同事、朋友相处等。

    因此父母不要小看在宝宝面前的亲情表露,正是你们在宝宝面前亲切自然的感情流露,使得孩子觉得广博的爱是身心健康的一种标志,而爸爸妈妈之间的爱正体现了家庭的和睦与健康。这种“教育”本身也正是儿童早期“性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呢!

    在气氛温馨的家庭中,宝宝不仅感受到爸爸妈妈对她的爱,而且还感受到爸爸妈妈之间相互的爱。这样的宝宝在其成长的过程中能够渐渐懂得人与人之间所应该建立的感情联系,并学会如何去爱别人。有些家长在宝宝面前亲昵有顾虑,他们怕给宝宝带来负面的影响。的确,在表达感情上,中国人所受的教育一直比较保守和含蓄。我们会不自觉地拿着这一套去教育宝宝。实际上,父母的亲昵是哺育宝宝的精神养料,它不仅会使孩子有安全感,并且会让宝宝觉得拥抱和亲吻是人与人之间正常的感情表达方式。

    在这样的家庭气氛中长大的宝宝,他们会充满爱心,知道如何去表达自身的诚意和友情,和周围的人有着良好的关系,也能得到他人的爱。当然,这样的孩子也能比其他人获得更多的幸福和愉快。

    仅仅吃饱穿暖是不够的,人类都渴望着亲情、爱抚。爱是人类一种基本的生理需要,因此父母需要用自己的行动给宝宝的心灵以爱的滋润。很简单,在宝宝面前大大方方的,当爸爸或妈妈中的一个带着孩子做了一件值得夸耀的事情时,另一位不妨就欣喜地说:“好样的!来,爸爸(妈妈)亲你们每人一下!”
回复
192 篇,显示:61 - 75篇 
社区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