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首页 同龄圈 育儿你造吗 好好ci 流行时尚 女人心情 败家妈妈 孕期话题 准备怀孕 幸福母乳站 幼儿护理
查看:9k|回复:38

和欣宝宝一起长大

回帖 发帖
16#
发表于 07-09 08:25| 只看楼主| 倒序看帖| 发送站内信

不错的妈妈哦!我学习你的想法,太棒了

回复
17#
发表于 07-09 13:02| 只看楼主| 倒序看帖| 发送站内信
回复
18#
发表于 07-13 21:59| 只看楼主| 倒序看帖| 发送站内信
成长的选择
2008年05月19日 星期一

最近看到一些朋友们在讨论小小班和小班的问题,不由得想起了欣的一段成长经历。

欣是04年5月的,进园是全班最小的,两岁两个月,直接进了小班。当时有个亲子班,应该是你们说的亲子班。说实话我当时根本没有考虑那个亲子班,基于欣的运动能力相对较弱考虑。

欣的运动能力当时落后她比大20天的好朋友起码将近半岁的差距。不用说上楼梯了,哪怕是跑起来也是很难的事。我特别希望她能在一个较强的环境中获得能量。那时的我最怕她得到特殊待遇,会有更多的保护,所以我没有告诉老师欣的身体原因。只有当老师有疑虑她是不是被抱得多了,才显得运动差时,才会说一句:也不是啊,她就是稍微弱一点,请老师多给她锻炼的机会,别太护着了。

对于会被小朋友撞倒,会被欺负也想到了。我觉得有撞到才有爬起来,如果总是保护着,她有可能会发展得更慢。最幸运的一点是,对于教育这方面,基本是我一个做主,身边所有的亲人都是一个意见:你做主,我们支持。于是没有变数,欣进了小班,混龄。全班有35人左右,两教两保,当时最大的快五岁,三岁以下的好像有三四个。传统园。过了一个学期差不多快40人了。

现在回头看,越发觉得自己英名

欣最大的收获就是运动能力突飞猛进,特别是躲闪功夫绝对一流。曾亲眼见过放学情景,一个小小的身子往外挤的过程中,眼见有一人飞撞过来,千均一发时刻,小人儿轻轻一晃,便见来人飞过,小人继续外挤。那一气呵成,如同行云流水,毫发未损,不动声色。突想,高手们的铸就,不就是在这千锤百炼之中吗?

欣的今天,了解的朋友们都会感慨万端。其实无它,就有一条,我把她当最最普通的孩子,没有任何特殊照顾。受了我的影响,家人们也跟着不过多的担心,老师们根本一无所知,就越发只当一个需要多锻炼的同学。

曾在心理访谈看过一个故事,一个小朋友胆小得连下滑梯都不敢。究其原因,原来是出生时患有疾病,虽然治好了,但是母亲一直当他病孩,百般照顾,结果害得他无法进入正常状态,连自己都没法当自己康复了。

当时看了心有所感,看来我的选择确实正确。给欣一个正常的环境,真的比一味的保护她更重要。面对这个世界的能力,永远不是我能给她的,唯一只能靠她自己的努力去获得。

对于交往的问题,反而觉得更多的关键在于家长的信心与反应。

我总得保护自己的能力应该排列第一,属于向外扩张的基础。一个人如果连如何保护自己都没有办法,何来向外的信心与能量?

于是,我静静地等着。直到那一天,看到欣对大自己快三岁的小哥哥毫无惧色地说出:“不行,我要给XX吃的。”“好吧,那我也不跟你玩了。”我欣喜,我知道她对自己的能力已经完全有了信心。而这个信心,就是在大孩子环境,没有人特别保护她的环境中一点点一滴滴适应出来的。

如今,她的下面又有一批小朋友,她长成了真正的欣欣姐姐,她陪着这些小朋友一起玩的情景,是否就是当年她跟着大孩子一起的再现呢?

呵,生活啊,永远不会完全在自己的掌握中,成长的机会啊,永远只在尝试中。

回复
19#
发表于 07-26 14:36| 只看楼主| 倒序看帖| 发送站内信
试误
2007年11月26日 星期一
   
  

(最近忙得抓狂,写日记的时间都没什么了。)

妈妈,这个是纸的还是塑料的呀?

是塑料的。

那不融化了吧?

是的,不会融化了。纸的会怎么样?

纸的放在水里会融化!

欣一脸老手的样子把手中的塑料薄膜放水里一放,玩了起来。这个经验的得来,可是付出了一些代价哟。

话说那日在1+1上了半天课,留了家庭作业。回家做完后,欣非要像教室里那样用布沾点水擦。当时陈姨还在的,她说纸张不一样,教室里那个有塑料,这个不能沾水的。欣不肯,到处找水。

一会儿,她干脆爬上洗手台放了一池的水,把那纸往里一放,拿块小布哗哗地擦。陈姨一旁急得边说边去捞,我拦住了她。我说,不就是一张纸嘛,让欣自己发现结果也不错呀。

我俩做自己的事去了,欣一个人在那玩。过不久,她大声喊:妈妈,妈妈,烂了!烂了!

我赶过去,一池的碎纸末,欣忙着这边捞捞,那边捞捞,怎么也捞不出来了。

我问她,作业呢?

烂了!

怎么会烂呢?

我放在水里,用这个擦,就这样……烂了!

你知道为什么会烂吗?

欣抬头看看我,看看一池的水,又拿手去捞。

陈姨一旁说,因为纸放在水里会融化的,所以就烂了。

哦!欣点着头,重复了好几遍。

哎,心里觉得有点可惜。我正准备去拿塑料纸给欣试一试,让她自己得出结论呢。

不过欣已经把这样事记得牢牢的了,每次遇着水时,都要问问,这个会不会融化,那个会不会融化。现在想来,下次有机会,再多准备一些材料就更好了。

想想,成长的机会就是这样无数个试误的机会组成的。

大多数成人,往往希望孩子不要走了弯路,生怕那弯路浪费了宝贵时间,于是恨不得把自己的经验或是成功之路一古脑儿全部都给了过去。但是他们却忘记了“失败为成功之母”这句名言,如果没有了失败的体验,那有成功的经验呢?孩子得到的,不过是别人的复制品,失去的是灵活运用与升华发挥的基础。

很多时候,不是自己亲自得到的,就是无法理解。因为很多路,不走不行。这也是为什么非要等到很多年后,人们都会感慨:当年父母说得多对呀,我怎么就是没理解呢?

为什么呢?只因为,终于经过了无数次的失败,我们才真正明了与理解了。

回复
20#
发表于 07-26 14:37| 只看楼主| 倒序看帖| 发送站内信

2006年02月19日 星期日

欣宝宝自个吃饭其它早会了,可就是得看心情。发挥稳定吧,和我们一起坐在餐桌旁,一碗饭一碗汤差不多可以和我们一起结束。发挥不稳定当然居多,上半场自己吃,下半场得喂。最不稳定时,就是上了桌几分钟后就要下来,然后满屋子乱跑,陈姨追着喂。和她说过许多次了,不要追,可是她就是心疼怕饿着了,怎么也做不到。

平时欣宝宝都在幼儿园吃完回家,周末我只有一天在家,能真正和她一起吃饭机会不多。难得碰上一回她乱跑不吃饭,我也只是不去喂,却没有进一步的表示。一岁九个月的欣应该不能再完全只有满足了。对此训育的道理我清楚极了,实践起来确实不那么容易。主要因为,我无法面对她的哭。每当她的哭声响起,特别是泪水掉下来的时候,我的心痛极了。

以前不知道为什么,只是觉得自己小时候受苦太多,总希望欣不再受苦。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慢慢明白过来,真正的原因是因为自己的心理伤痕在发作,我正在把自己的内心伤痛投射到孩子身上。

像很多童年时代经历过情感创伤的父母一样,我把自己的伤痛和孩子的伤痛混为一谈,分不清楚哪些是自己的情绪反应,哪些是孩子的。欣宝宝那小小的难过,在我心中却被升级为了痛苦,她的一点儿焦虑,在我看过已成为了巨大的恐慌。而这一点,几乎是每个家长都有表现,只是大家没有认识到。

昨天休息,中饭欣宝宝吃得不错,上半场自己吃,下半场我喂完了才下去玩。晚饭可不行了,自己吃了几口菜就大喊着“吃完了”要下去玩。拦不住她,就只能放她下去。

她自己下去玩还不算,招着手喊“妈妈来”,要我陪她一起玩。我告诉她,饭还没吃完呢,要吃完饭才能玩。欣宝宝不干了,喊着:“妈妈来,妈妈拿碗来”,意思要我端着碗陪她一起玩。我摇头,告诉她不行。陈姨在一旁说,你是说不过她的。果然,欣宝宝再喊几声看到我没动,大声哭了起来,眼泪大滴大滴地流着。

我的心痛起来,很想站起来随她走。可是我的理智告诉我,不能如此了。

我知道,婴幼儿的情绪自我控制是受下丘脑网状结构的直接指挥,受大脑皮层的间接控制、意识的控制。一岁以内的小孩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大哭大闹,这是很正常的。家长应该给予最大的抚慰和最及时的关爱。这样可以促进孩子对父母安全性依恋的形成,让他信赖周围的人,同时形成良好的气质。而一岁以后,就应该逐渐训练孩子行为的自我控制,两三岁以后,逐渐让他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因为幼儿的情绪自我控制能力一般在三岁以后会逐渐成熟了。

欣宝宝快两岁了,一些简单的规则得逐步建立起来。我不能在她哭闹时妥协,在她犯错时却又责备她,这不但对孩子不公平,而且也将无法顺利地进行正确的训育,让她心理健康地成长。

我忍住内心的冲动,静静地看着欣宝宝号啕大哭。她的声音越来越大,泪水越来越多,陈姨看着我没有动,也只好站在一旁。仿佛过了许多(陈姨后来说这个时间段其实不到两分钟),欣宝宝的哭声慢慢小了,带着一些花腔,想停下来又有些不甘心地继续了几声。看到我依然平静地坐在那儿,她开始用手去抹眼泪,哭声已经停止了。

我赶紧说:“不要用手擦,妈妈帮你擦好不好?”

“好!”欣宝宝将头轻轻地靠在我的胸前,安静地让我帮她擦干眼泪。

我把勺子递过去,她立刻张口吃了下去。

这时老公在那边喊外公看照片,欣宝宝听见了,立刻转身往房间跑,一边还说:“欣欣要看照片。”

我赶紧说:“等下吃完了再过来吃,好吧?”

“好!”回答这句话时,人已经跑得老远了。

我一边自己吃饭,一边等她。

一会儿,听到老公在问:“欣欣你去哪儿去啊?”

“我去妈妈吃饭。”这是欣宝宝的声音。几秒钟后,欣宝宝已经跑到我的面前,张着大嘴等我喂了。

喂过了她又跑远,过一会儿又跑回来吃,吃了又跑。来回几趟,饭吃得干干净净。最后自己捧着碗喝了一大碗汤。这餐晚饭正式结束了。

这只是第一步,欣宝宝的习惯会慢慢转变过来的,这需要我的耐心和智慧。但是最重要的一点,我得战胜自己。在应该坚持原则的时候,我要做到不动声色,允许她哭泣叫嚷,允许她表达自己的愤怒,自己则非常平静,并且坚定不移。

是的,我曾经发誓绝不让欣宝宝体验我所经历的那些痛苦,但是这并不就意味着就得让欣宝宝只享受快乐,而与痛苦绝缘。这是不可能的,这只能阻碍欣宝宝对任何痛苦的承受力啊。这个关键,主是要分清“打击”与“伤害”。

“打击”指的是在训育的过程中,孩子可能经受的一些失望和难过,是孩子能够承受的痛苦,也是他们成长道路上必然经历的挫折;“伤害”则指的是对孩子的身体施以暴力,或者由于漠视、遗弃、责骂、威胁而给孩子带来精神上的创伤。  

最记得小巫书中的一句话:我们可以让孩子适当地承受“打击”,却永远不要伤害孩子。

在孩子经受“打击”而难过的时候,我们要学会采取“我知道你痛苦、我愿意陪着你一起受苦、这样我们一起成长”的态度,而不是“我受不了你的痛苦、我要尽快结束你的痛苦!” 。

今后的路程还有很长,以后遇到的事太难预料,但是在遇到此类事情时,我想我可以遵守这两个原则:

一、 尽量客观地评估孩子的痛苦程度,到底是否像你所感受或者想象的那样严重。

二、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不要让它占主导地位,蒙蔽了你的判断力,让你做出对孩子成长不利的举动。  

回复
21#
发表于 07-26 14:37| 只看楼主| 倒序看帖| 发送站内信
应对吃饭时玩东西--行为后果笔记
2006年02月24日 星期五

欣确实太小了,暂时我还没有观察到实施行为后果的实例,也许是我还不够细心。但是“承担后果”这一条的重要性,时刻在心中转着。特别是如何正确的运用,也一直在思考着。

看到一个实例,还有徐浩渊博士的分析,真好。

三岁多的小豆子吃饭时要把火车放在餐桌上,爸爸几次要求拿并威胁:不拿开就把火车仍掉。豆子仍把他火车放在桌上。爸爸决定强制执行,一把抓起火车,开门准备丢出去,豆子开始放开嗓门的哭了起来。

妈妈安慰豆子,并给给他解释:饭桌上现在要放东西了,等一会吃完了,可以继续放火车的,我们的规矩是吃饭的时候,桌子上只能放置食物的。豆子依然很伤心的哭着,他爸爸则在一旁很生气地大声责骂。

当妈妈的当时气急了,很想冲过去把其他的火车统统的丢在外面,只有那样才符合她易怒的性格,但在内心提醒自己那样对孩子是更大的伤害。虽然内心很不希望豆子的爸爸这样粗暴的对待孩子,可是顾虑到他的颜面,也不想在孩子面前争执,就控制自己没有想以前那样和他当面争起来。离开去房间放松自己回来后,一切恢复了平静。

针对豆子妈妈说“我一方面希望孩子有主见,一方面又希望孩子不受伤害。” 徐博士说,孩子也要学会纠正自己错误行为的“主见”,而且,你认为所有的事情都顺从孩子的意志,才不会“伤害”他们吗?

她说:在孩子把火车放在餐桌影响大家进餐一事,应该遵守家里的同意规定,即,吃饭时候,桌子上只能摆饭。

孩子这个时候闹,是下意识中在试探他能不能有特权不遵守正常的规定。而且,他心里明白,只要他坚持,妈妈会出来替他说话,要么矛盾转移为你和他爸爸的冲突,要么他可以不守规矩。这对孩子的教育太不利了。大家遵守的这些规矩,他必须遵守。

就像他用手摸火,就一定会被烧痛,他就学会了。也许,他为了你们把火车拿走,大哭、不吃饭。这时候,大家不要去哄他,让他到自己房间哭,不影响大家吃饭。等到他发完脾气,自己要求吃饭再说。这是孩子学习行为规范的基本方式。不用打骂、申斥,该做什么就做什么。他不遵守,承受自然后果:不能和大家一起高高兴兴第吃饭。甚至到他要吃东西的时候,可以告诉他:看,你刚才不吃,现在你最爱吃的鱼没有了。这是他的行为后果。

千万别再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表达父母的争执,这是最让孩子感到困惑的。

想起欣也有过要在饭桌上玩东西的时候。 

在她一岁七个月时,有次刚坐在餐桌旁,她非要玩刚买回来的牙膏。我们怎么拦也不拦不住,我就干脆让她玩。她拿出来放进去摸来摸去,玩了约两分钟后,就把牙膏放回盒子里递给我。然后就自己拿自己勺子吃起来了。这期间我没有说一句话。

不知道我这样的处理是否正确呢?我当时考虑她的年龄段,所以想到的是让她先充分满足。

我想如果是三岁了,我也应该让她自己承担行为后果的。在此之前,我得慢慢摸索正确的过渡方法了。

回复
22#
发表于 07-26 14:38| 只看楼主| 倒序看帖| 发送站内信
她为什么哭
2006年08月03日 星期四

近日太累,昨天一回家就躺在沙发上就睡着了,迷糊中总听到欣在哭。半醒中听到了个大概。

当时外婆在给欣讲故事,外公在一旁学电脑。隔一会儿,外公就会叫外婆过去指点一番,每次外婆都会应声而去,留下欣大哭。一个故事没讲完,外婆已经被叫去四五次了,每次都留下欣在那儿大哭数分钟。

在欣哭时,外公总在说:不要给她讲,要她不哭了再讲。欣欣你说我不哭了,外婆才会给你讲的。欣这时不管不顾,哭到外婆接着讲才停住。

外婆讲了不到两三页,外公又叫外婆了,欣又大哭起来。我实在忍不住了,挣扎着醒来说:外婆你就告诉欣欣等一下嘛。欣看到我醒了,马上停止了哭,也不管别人了,跑过来和我玩了起来。

吃晚饭时,我很认真地向外婆外公指出了这件事的几点失误。

1.外公频繁地打断欣听故事,这明显是在破坏她的专注力。平时总在叫嚷着要求她专注,关键时刻却自己亲手破坏着。为什么不可以等外婆讲完一个故事的空隙再喊她帮助呢?讲一个故事被打断五六回,就是成人也无法忍受啊,何况一个两岁的孩子。这样怎么形成专注的环境,怎么有专注的机会?

2.外婆在给外公帮忙时,应该先给欣一个交待啊,至少也得说一句:外婆帮外公看一下,欣欣你等会儿。欣平时是最讲道理的孩子,只要她理解了同意了,肯定不会哭闹的。

我举了个小例子,如果今天外婆是和一个成人在聊天,来个人要她办事,她肯定会和正在说话的人打个招呼,比如说我过去一下就来了之类的话吧。外婆点点头。我说,这就是人与人之间起码的尊重啊。你不能因为欣是个孩子就自顾自地做自己的事,她也需要尊重,需要了解发生了什么事情。你突然离去,她怎么不哭?

3.外公要求欣不哭再讲故事,这并不是正确的处理。她现在并不是无理取闹的哭啊。不管是感觉被突然抛弃,还是被打断正在听故事,她都应该哭啊。她的哭,是最正常的反应。她的哭就是应该以继续讲故事来得到满足和抚慰。

平时我们讲不在哭闹满足她,但是也得分具体事情。这一次的哭,完全是外婆外公的错误行为导致的,所以她的哭有道理的。

外婆外公听着,连连点头,一旁的陈姨也听得点着头。确实,平时再学多少理论,再有多少体会,不在一件事例中得到经验教训,是很难有深刻理解和正确操作的。

特别是像外婆外公陈姨,他们平时都是从我的讲述和言传身教中获取知识,这点点滴滴的渗透太重要了。

回复
23#
发表于 07-26 14:38| 只看楼主| 倒序看帖| 发送站内信
我整理的经典的书目
2006年08月04日 星期五
 经典书目
 育儿类(可按顺序阅读)

 李跃儿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新版)

《牵手两代1-4》(0806新增)

(美)阿黛尔.法伯等著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样听孩子才肯说》 (0806新增)

 小巫

《让孩子做主》(0-1岁)

《给孩子自由》,(1-3岁)

《和孩子划清界限》(1-6岁)

[美]帕蒂·惠芙乐

《倾听孩子》

 孙瑞雪

《爱与自由》

《捕捉孩子的敏感期》

 [美]海姆·G·吉诺特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

 亨利·克劳德博士 约翰·汤森德博士

《为孩子立界线》

 卢勤(6岁以上)

告诉孩子,你真棒

告诉世界,我能行!—成长面对的50个问题

好父母 好孩子—卢勤30年家教精华

 以下为选择类阅读


蒙台梭利

《童年的秘密》

《有吸引力的心灵》

《发现孩子》

 英)A. S. 尼尔周德

《夏山学校》

 黄晓星

迈向个性的教育一位留英、美学者解读华德福教育

 健康类

 [日] 松田道雄

《定本·育儿百科》

 医学博士 威廉·西尔斯 玛莎·西尔斯

《亲密育儿百科》

 王应麟

《小儿王的育儿经》

 吴清忠

《人体使用手册》

 唐云

《走近中医》

 婚姻家庭

 [美]亨利·克劳德 约翰·汤森德

为婚姻立界线

 [美]格雷

男人来自火星 女人来自金星

 玛希娅·葛芮

《相信童话的公主》--女性寻找自我第一书

 罗伯特·费希尔

李嘉诚先生真情推荐——《盔甲骑士》

 李子勋

《幸福从心开始》

 心理学.自我修养

 徐浩渊

《我们都有心理伤痕》

 许宜铭

《拥舞生命》 

[美]亨利·克劳德约翰·汤森德

过犹不及--如何建立你的心理界限

 [美]亨利·克劳德 约翰·汤森德

《界线对谈》(过犹不及续集)谈判艺术的技巧

 岳晓东

《登天的感觉》
回复
24#
发表于 07-26 14:39| 只看楼主| 倒序看帖| 发送站内信
退园的反思
2006年04月13日 星期四

终于,还是给欣宝宝退园了。

主要原因是她被小朋友抓伤了眼睛。当时老师还以为只是抓伤了脸,及时处理了脸上的两道血痕。陈姨接回家才发现,靠近左眼角的眼白好多红红的 。

当我听说时,正在外面办事,心里急得呀。偏又狂风暴雨,等我回到家欣宝宝已经睡了,早上走时她也没醒。一直到下午回家才看到有红丝的眼睛,陈姨说这已经好多了。

我最担心的安全事件还是发生了。我能理解,那么多小朋友,磕碰很正常,老师是不可能分分钟守着欣的,所以对于年龄最小,个头最小的欣宝宝就更危险了。

这几天一时在思考着,为什么老师总是反映欣宝宝害怕自由活动时间,不愿意参加室外的集体活动。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原因,就是她一定有压迫感。在那些比她高大的孩子面前,她的自我保护机制让她害怕。我也亲眼见过一次她在玩着被小朋友推开的情景。这些挫折感如果继续下去,一定会损伤到她自信心的健康成长。

虽然马园长谈得非常诚恳,甚至还提出加派一个老师专门带欣宝宝。特别是晚上班主任蒋老师到家里来,都让我特别感动。可是,我下定决心了,这次不能再错了。

欣宝宝的安全是第一位的。以前在詹博士幼儿园老师多,孩子少,所以那时更小,也没有出这么大的事,最多也只是碰着了。现在这儿再加老师,也不可能做到时时守在她身边的,而且大孩子也多了太多。

所以,欣宝宝虽然已经适应了,并且很快乐,但我还是决定退园。并且,在2岁之前,绝对不送幼儿园了。我希望她能有足够的能力保护好自己后,再考虑集体生活。

昨天办了退园手续后,启动预备方案:在东方爱婴报了启蒙班和音乐班,以后每周上两节课。机关幼儿园的亲子课又要开始了,以后一样可以有集体活动的,相信欣宝宝不会寂寞的。

蒋老师说,欣宝宝虽然年龄最小,却是自理能力和表达能力最强的。很好玩的是,每次午睡放故事时,碟机里面说一句故事,她就躺在床上把后一句抢先说出来,特别可爱。

老师说起来有些伤感,说老师园长们都极喜欢欣宝宝的。我说,等欣宝宝再长大点,以后再和大家玩吧。

这次主要是我的决策失误,希望吸取教训,以后要更加谨慎才好!

回复
25#
发表于 07-26 14:39| 只看楼主| 倒序看帖| 发送站内信
正式入园了
2006年09月12日 星期二
 

“欣,你今天哭了没有?”

“哭了。”

陈姨在一旁说,老师说她只哭了一会儿,时间很短。

“我不哭了,等下陈姨和妈妈就要来接我。”

欣在我怀里吃着小饼干,嘴里嘟囔着。

我把欣紧紧地抱在怀里,亲了一下她,说:

“妈妈和陈姨每天都会接你的,你玩得高兴了就不哭了,好不?”

嗯!欣答应着,忙着往嘴里塞饼干。

这几天忙着搬家,都没怎么顾得上欣了。她正式入园已有一个多星期,虽然我也每天去接,可确实没有花太多的心思帮她过渡适应期,心里有些愧疚。

当时陈姨回家干农活,第一天入园,我只请到半天假,也就只陪了半天园。

欣上的是一个很正规的传统园中的蒙氏班,混龄的,欣又是最小的。所以,特意晚去一天,让那些孩子先适应。当天进教室的时候,已经有一些大孩子在老师的带领下玩游戏了,只有几个小点的孩子在哭。

欣有些不适应,憋着嘴想哭。我抱紧她,轻轻地告诉她,妈妈不走,妈妈陪欣欣玩一会儿。她立刻不哭了,伸出手搂住我的脖子。

我带着她找到了她的小床,她的水杯,她的毛巾,认了卫生间。然后把她想摸的地方和东西全摸了一遍,这才找个小椅子坐下来,抱着她看别的小朋友玩游戏。

看了五六分钟,欣说:我要自己坐。她下来,自己搬个小椅子坐我边继续看。再看个两三分钟,欣说:我要一起玩。我说好,你去玩吧。欣搬着个小凳子,坐在一个桌子旁,和大家一起玩玩具。

我说,欣,妈妈坐在旁边看,你自己玩。她点点头,埋头玩着。间接有老师来看她,她会扭头找找我。看到的是我微笑着在点头,她便放心地又继续玩。

陪着吃了饭,睡午觉。可能是第一天,太不适应,她笑啊玩啊,就是不睡。电话催我上班了,没法子,我只能硬着头皮走。怕她哭,吵着别的小朋友睡觉。我先出去打了几次电话,让她放松。最后一次,我硬着头皮走了。这是欣生下来第一回,我偷偷溜走,心里很难受。后来老师说,哭了20多分钟的。心痛。

还好,之后几天就好多了。陈姨回来了,日子又走上了轨道。昨天,欣只哭了一会儿,想来再几天,她就会完全适应了。

回复
26#
发表于 07-26 14:40| 只看楼主| 倒序看帖| 发送站内信
择园的取舍
2006年11月14日 星期二

那日听说儿童家园的园长会长期在欣的班上蹲点,并且亲自持久地指导老师的教学,我感慨万分。我想要的幼儿园环境,真的就这么奇迹般地融合在一起了,真是欣的幸运呀!

 在今年三月写的择园的遗憾里,我期盼着半年后能进入这个由新加坡园长主持的幼儿园,但是在半年后,经过反复比较,我最终还是选择了现在的这家机关园。当然,还是有些遗憾。

喜欢儿童家园的理由如下:

1.在儿童家园,我看中的是园长推行的蒙氏理念,特别是正宗的蒙氏教学,无论形式还是细节,都是以孩子为本。这与许多打着蒙氏旗号,摆着蒙氏教具,却依然贯彻传统以老师为本理念的大大不同。

2.外教全天一起上课,共有20多个外国孩子。

3.除了蒙氏教育,还渗透是国外的教育方式,氛围不是那些所谓的双语园能比的。

4.老师和孩子的比例是1:5

记得当时和园长咨询时,我提出一个问题:欣一岁四个月左右就会自己吃饭了,可是到了一岁十个月时却怎么也不愿意自己吃了,非得喂着吃。园长说,每个孩子的成长都有阶段性,你得充许孩子按照自己的需要发展,充许他们有反复。

那个幼儿园的玻璃是外面可以看得见里面,但从里面却看不到外面的。所以家长们可随时观察孩子们的情况。很可惜,现在这个机关园没有这样的条件。

后来欣参加了儿童家园的亲子班,一周两次课。我发现了一些不合适欣的方面:

1.几乎没有户外运动的场地。这个园在一个高档小区里,因为规则的原因,没有什么宽敞的场地,基本都是单行道,小朋友在外很危险。老师们只好较少带孩子们出去。虽然园长在幼儿园整出个小后花园,但也很小。

2.园长素质水平高,但是老师的状态没有跟上来。特别是小班的班主任感觉特别严肃。亲子班的老师也是刚毕业一年的,尽管园长亲自上英语课,并且全程指导,但也不能全是她一个人上课。

9月开学时,我还是决定把欣送至机关幼儿园了。我的选择理由如下:

1.离家很近。

2.虽然是传统机关园,但我们上的是蒙氏班。这已是园里的第三年蒙氏班了,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3.分管蒙氏班的校长思想更新快,敬业,肯钻研,非常有想法。开学前就组组织老师参加儿童家园园长的培训,还专门组织到老师轮流到儿童家园学习。

4.硬件条件与人文环境特别好,是传统园里的一流园。

5.欣的班共有20多个孩子,三个老师一个保育员全天上班,师生比例少于1:7。对于欣进园时的两岁三个月来说,安全照顾上还是有保障的。

6.混龄阶梯较合理。与欣相近年龄的孩子有四至五个,不会出现年龄相差太多的劣势:孤单、容易受伤害、太被受照顾等。

7.老师素质较高,是专门为蒙氏小班配置的。特别是经过假期专门的培训,各种细节处理都在提高的。

唯一的遗憾是,蒙氏教育还是没有儿童家园到位,毕竟人家做了十几年。

所以,当我听到儿童家园的园长和这个园达成协议,长期在三个班蹲点观察,亲自指导时,真是太高兴了。园长的水平加上这个园本身的优势,强强结合,我真是满意哟!

欣的状态一直很好,除了第一周有些不适应,之后真是快乐地生活着。好友京也转过来后,更是开心极了。现在已经开学三个月了,她每天都是高兴地去,高兴地回。在家里就不停地说着幼儿园的事呢。

欣的大运动随着年龄也跟上许多了,会小兔跳,会上下极矮的小楼梯。最让我吃惊的是,她还能独自上了两种攀爬器械呢。

园里已经组织了一次中秋水果餐,明天他们还要开运动会。老师给欣报的是项目是穿珠子,嘿,这可是她的强项哟!

*

对于择园,我有几点自己的经验:

1.每个孩子上幼儿园的时间得根据孩子的发展状况而定,千万别跟着别人走。

2.如果两岁左右上,首先要考虑孩子的运动能力、表达能力、自理能力是否较好。

3.要考察班上的师生比例,年龄差距。超过1:7,对年龄太小的孩子是种危险。如果再上年龄差距大,孩子除了生理上的危险系数大,心理压力也很大。一个人无论如何都是最落后的,确实是件很痛苦的事。

4.要了解园长的理念。

5.要亲自考察,除了硬件设备,一定要观察老师处理各种事件的细节。特别是私立园,外表看起来很漂亮,打着双语蒙氏等招牌,实际生活起来,却另外一套。

6.最重要一点,六岁以前的孩子,能多玩就多玩吧,以后再也不会有这么宽松的生活环境了。别期望在幼儿园学到太多的知识,重要的是生活能力、心智平稳。

7.家长要抛开所有的焦虑,孩子的每一个行为都是有原因的。慢慢找到,就能解决。

回复
27#
发表于 07-26 14:41| 只看楼主| 倒序看帖| 发送站内信
四十片拼图地垫
2006年11月14日 星期二

妈妈,我的腿痛。

终于拼完最后一片地垫,欣坐起来,指着膝盖轻轻地说。我拉着她的手教她轻轻揉着。心中不由得惊叹不已:整整四十片呢!欣这样一片一片地拿散,再一片片地拼好,忘我地工作了近一个小时!

趴着、坐着、跪着……在这一个小时里,欣用尽了各种姿势,却没有放过一片地垫。拿散一个,细细地拼好,然后移动一下,再拿散旁边这一个。

有时候,实在太复杂了,怎么也拼不起,她急得哇哇叫:怎么搞的罗,这是怎么搞的罗?然后喊:妈妈帮忙!这时,我会帮她一把,指示她或换个边,或转个头,或点一下应该放的地方,她顺势放好后会故意大声音“嗯嗯”,表示放好了要求关注。

我赶紧说:拼得真好!是欣欣自己拼的吗?

是的!她连连点头。

妈妈有没有帮忙?

帮了!欣还真老实。

那等下拼一个不要妈妈帮忙的好不好?

好!点头,低头继续。

陈姨在里面喊:欣,扯辫子,要洗澡了。欣像是没听见,还在拼着。陈姨走过来又喊了一声,欣还是没动。我连忙朝陈姨摆摆手,制止她喊声。

我告诉陈姨:不要打扰她,她现在正在专心工作呢。陈姨点点头,坐在一旁静静地看着。看了不到一分钟,便忍不住指点起来:换个边、放在那里、不是这里吧……

我大声说:陈姨你不要干涉她,不要老教她,让她自己拼。她实在拼不好了,会让你帮忙的。陈姨停住了说话,看欣继续拼。有时实在忍不住了,还要说上几句。最后看不下去了,就干脆撤退,留我一下人陪着欣。

呵,欣这么小,当然比不得陈姨思路敏捷了。她能不看了,实在也值得表扬哟。

果然,碰上太难的,欣会请求帮忙。不过最得意的,还是自己拼好没有帮忙的哟。一片一片一片,又一片……就这样,四十片地垫拼好后,欣才发现自己的膝头已经用得很痛了。

孩子的专注,有时实在需要正确的保护,才能有正常的发挥呀。

回复
28#
发表于 07-26 14:42| 只看楼主| 倒序看帖| 发送站内信
发个烧
2006年12月12日 星期二

周五正在忙着装修的事,接到电话,说欣在幼儿园发烧了。

赶到医务室,陈姨先到了。欣依在陈姨怀里,小脸红通通地看着我,嫣然一笑,轻轻地喊:妈妈!看她精神还是可以的。

医生问,你们平时去什么医院?陈姨在一旁说,她妈妈不去医院。医生怔了一下,说,我看她扁桃体很大,你们回去要吃点消炎药。我还没开口,陈姨又说了,她妈不给吃消炎药的,说是不吃抗生素。医生这下不知道说什么好了,怔怔地看着我。

我笑了笑,只是一番感谢,不想多做解释。

欣在一旁急着要回家,又是要到妈妈家看大狗熊,又是到外婆家玩。估计是药的效果,烧退了,精神就好了。我摸欣的手还是凉凉的,脚也凉凉的,就对陈姨说:咱们快走,等下又会烧起来的。

第二天吃了一次王氏,中午在外婆家又烧了一次,没做处理。睡一觉起来烧已经退了。一天都不大想吃,就没让她吃了。晚上坐在电脑前看小时候的录相,摸着她的小手又凉了,果然又烫起来。我沉下气来继续陪着,大约十五分钟左右,欣的手渐渐热乎了,额头也凉了下来。

一晚睡得还行。

周一让她在家玩了一天,今天就去幼儿园了。昨天问她想不想上幼儿园,高兴得不得了。一个劲地念着老师小朋友的名字。

*


  
78545555
  
*

没有慌张是因为,心里有底气。知道发烧的原理及作用:



*

抗生素

感冒千万不要滥用抗生素,这在国外是被严厉禁止的,在美国对抗生素的管理比还严。因为西医理论认为,抗生素对病毒感冒不但无效,而且会有副作用。国内医院滥用抗生素退烧,实际上是破坏了人体免疫力,使免疫系统无法抵御外邪,使病气深入加重了。表面症状虽然暂时消失,但不久必然出现更严重的内脏功能失常症状。

回复
29#
发表于 07-26 14:42| 只看楼主| 倒序看帖| 发送站内信
接受欣的每一面
2006年12月25日 星期一
来往于自己租的小房子与外婆家,欣不管玩到多晚也会固执的要回妈妈家睡觉。外婆家楼下有个卖水果炒货的小摊子,女主人爱极欣,每次见着总要塞小饼干给欣吃。日久了,竟然成了欣生活中的一部分。每次要下楼往我那边走,欣就会高兴地说:等下有饼干吃。

一开始觉着老吃人家东西不好,就动员全家都去她那买东西,有时还送点小东西给她家小朋友。心里稍平衡一点,又觉着欣这样等着吃,是否过于馋嘴。还算好,这样的忧虑,并没有表露出来。

昨晚回家时,路过小摊子,女主人竟然不在,站那儿的居然是小朋友的外公。这外公当然不知欣每次来回的这餐小点心,只是和我们点头打招呼,却没有动作。

我心一紧,不知欣会有什么反应。她会失望哭泣吗?表现还是装做若无其事的样子,牵着欣走。欣也不出声,跟着走。我还是不放心,抱她起来看她神情。却见她一脸平静,伸出手来玩我的拉链,我这才放下心来。

抱着欣走着,我突然想,原来,我一直在以小人之心在猜度着她。欣把每次经过得到的小饼干,只是当做一种享用的乐趣啊。今晚没有了,她只是平静,根本没有激烈反应呀,她一直来的小期盼怎么就被我定义成馋嘴呢?

透过我的这般忧虑,我看到了自己的不安。我对未来发展没有安全感。我害怕做错,我不敢允许自己犯错。深究下去,我再次看到了源自童年的价值缺失。我不能接受自己的不足,所以我害怕看见欣的不足。

其实,即使是馋嘴了,又能怎样?*

养育者最忌讳抱持先入为主的标准,或坚持把孩子铸造成我们理想的模子,我们只有接受她先天的特质,然后再加以适度的调整。

回复
30#
发表于 07-26 14:43| 只看楼主| 倒序看帖| 发送站内信
痒死人的荨麻疹
2008年07月09日 星期三
下午接的时候,看见脸上有大红坨,脚上也有,以为蚊子咬的没在意。

回家一看,腿上起来好多好多小的,没一会儿连成了一大片,一大片。当时还以为是蚊子,觉得真奇怪,今天的蚊子怎么这么毒,咬这么多,起这么大。过一阵子想起来,不好,这肯定是过敏啦。

再仔细观察,到处游走,脸上消了手上起,一会儿手上没了屁股起,最后以腿部为重点,巨大一片。其它地方此起彼伏,全是一块块形状、大小不一的红色斑块,象风团。这下我心里有数了,这一定是荨麻疹呢,我初中的时候得过一段慢性的,很是痛苦,后来是吃了中药断的根,欣这个看起来起得很急。

看了舌苔,较薄,舌体红,不停地口干喝水,嘴角好象还有点小泡,喊不舒服。对照资料,初步判断为风热型。

欣从来不肯吃药的,今天主动喝了一瓶健儿清解液,实在痒得受不了。可怜的欣。我知道健儿肯定不对症,一下子着急先朝着大方向去了。终于在网上看到一个小经验,拿冰水毛巾敷在两条腿上,不到三五分钟,折腾了一晚的欣呼地就睡着了。

运气实在很好,在网上居然找到了书麟。他说:
桂枝紫苏防风当归甘草水。不严重第二天好,严重的要两三天,之后还会上火。之后可能还会有肝热的症状,比如眼屎重,舌苔黄腻,鼻涕。要注意滋阴。好之后用薏米海带汤。他说,健儿未必好,虽然是血热,但因风阻塞,而不是真热,不要太寒的药。

之前已经在
大大车查到了桂枝紫苏汤,这下又有书的一番解释,再上欣安然入睡,我放心了三分之二。明天看情况再用药了。有说快的第二天会好,也有折腾两三天的,希望欣明天就好啦!

桂枝汤治疗荨麻疹

2007-10-30 15:06 来源:作者:书麟 网友评论1条 浏览次数160

荨麻疹祖国医学病名为“风隐疹”。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病始觉瘙痒,迅即出现扁平隆起 风团,大小不等,形态不一,肤色潮红、瓷白或无变化;无定时,持续时间长短不一,搔抓后 随即起条索状疹块,消退不留痕迹。甚则剧痒。部分伴有恶心、呕吐,咽喉不利,甚至胸闷气憋,腹痛,腹泻等全身症状。

桂枝汤随证加减,治疗荨麻疹疗效颇佳,处方为:桂枝10g,白芍10g,炙甘 草6g,生姜6g,大枣15g。剧痒难忍者加枳壳10g,风团暗红加当归10g。桂枝具有扩张毛细 血管消除水肿的药理作用,白芍具有凉血活血的作用,意在“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生姜之辛助桂枝之效。炙甘草、大枣调和诸药,相得宜彰。

小儿风疹,如果药不充足可以用桂枝、紫苏、甘草。如有可能加白芍、防风。风疹初期,饮后睡觉,出汗,1-2可以好。

《伤寒论》桂枝汤为仲景群方之冠,具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之功,为治疗太阳中风 之主方。“中风”具有广泛之意,荨麻诊病因在“风”,风善行数变。荨麻疹是外邪袭表、 营卫不和所致。临床中凡属舌苔薄白,脉象浮缓或浮滑,因风寒外袭,营卫不和,血脉阻滞所致的皮肤病,均可用桂枝汤治疗。本方能治疗多种皮肤病,足见仲景组方用药之妙。

*
查的资料:http://www.qmyyw.com/medicine/dxnews/news_show.aspx?id=20070517000020
http://baike.baidu.com/view/17144.htm

7月10日:

折腾到凌晨快5点才睡安生了,我走时欣醒了,说是不痒了,检查了一下确实没有了。8点多爷爷送去了幼儿园。

希望就此好了哟!

回复
39 篇,显示:16 - 30篇 
社区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