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首页 同龄圈 育儿你造吗 好好ci 流行时尚 女人心情 败家妈妈 孕期话题 准备怀孕 幸福母乳站 幼儿护理
查看:2w|回复:63

《母亲》(已完结)

回帖 发帖
46#
发表于 01-14 14:41| 只看楼主| 倒序看帖| 发送站内信

                (十五)感谢为难、非议过我们的人

       这里也要特别感谢在我们成长路上有意、无意给我们阻力的人们,我想说若不是你们,我还不知道自己会有这样的勇气和坚强。同时也让母亲更加坚定她的信念。

1991年大姐的孩子都一岁多。也许是有人看到大姐还要替母亲照顾家里,给家里出力。居然就对大姐说:你看你妈都不给你读书(废话,要是大姐读了书,也不至于嫁到农村)。大姐回来对母亲这么说。母亲说当初让你念书,你自己不读。从这件事,母亲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她一定不让我们长大后悔没读书,如果我们能考上就继续读,没能力考上那就不能怪母亲了。读高中时,有人家给儿子找媳妇,四处打听一下。问到我家,我16岁,二姐也才18岁。人家就说风凉话说我家孩子是要读书当官的。我和二姐考上大学不久,附近一个人家,他儿子应当也是上大学在外地工作。他跑到我家来说:你家两个女儿,给一个我家做媳妇?母亲立刻回绝了。想四年前,二姐初三提前开学要借书,那人家不借给我家。

以前农村除了交农业税,还要交乡村提留统筹税(也就是所谓交农村干部工资、义务教育费等)。年底时我家没钱交。其中一个村干部说:她家是有钱,要是没钱怎么给孩子们念书?后来我家只好把地里的一棵大树砍了,抵给大队。母亲,哥哥和我都特别爱种树,老家的柳树基本上五、六年就长大了。我12岁种的一棵树,十几年后被砍掉卖100元。我非常心疼,说母亲以前是太穷了才卖树,现在也不至于还卖。好在还能继续种树。

在农村里,家里穷,周围的人也会瞧不起。我上小学时,发现自己与别人不同,不但家穷而且还没有父亲。那时还不太懂得父亲已经去世了。老师说填家长的名字,同学们都填了父亲的名字,而我居然不知怎么回答好。还是同村的一个女孩帮我回答了问题。等我上初中、高中,慢慢懂一些事时,才渐渐地为父亲而骄傲。家附近一个长辈说我,我这个人很自傲,就是因为成绩比较好。其实他说错了,我自傲是因为有值得我骄傲的父亲,虽然他不在他这个世上,他活在我的心中。

其他种种不愉快的事也不值得去提。如今我很感谢这些所谓的偏见和瞧不起,是它让我们振作起来,为了证明给我们一点也不别人差,我们才一直在努力并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走过去,也就辛苦18年,守得分开见月明。


回复
47#
发表于 01-15 11:14| 只看楼主| 倒序看帖| 发送站内信

              (十六)时代背景:我成长的安徽老家农村

上世纪80、90年代农村中小学老师一般都尽心尽责,教学水平也还不错。尤其是之前一些zhi青下乡,留在农村,直到90年代才陆续回到城市,有些老师甚至出国了。记得我小学一年级时有个女同学,他爸爸在我们乡医院里。不知是要去进修还是去县城里,她就转学了,记得我们这些女同学还去送她呢。教我二姐四年级的语文老师,据说出国留学了。我初中的英语老师是上海人,也是zhi青,她女儿也在我们初中读书。1993年我们中考后她调到县城高中去了。再到1996年她女儿回上海上大学后,她也退休回上海了。我们高中时的语文老师是北京大学毕业生,浙江人,和他爱人一起分到我们县。

1978年恢复高考后,一批又一批的青年学子从农村里走出来。在农村里我这一代的基本上都读了小学,一般是6-12岁也不适合在家里做活。孩子在学校也比较放心,总比成天在外面跑得疯玩好。那个时候,家长对老师也非常信任,一般都是嘱托老师好好管教孩子。家长和老师一起配合得比较好。一般女孩子中规中矩,也比较听话乖,所以老师批评管教得并不多。而一些男孩子要么特别贪玩,要么特别笨(这似乎是当时听到最多的一个词),老师都会狠狠地管教。至今还记得小学一年级数学老师,当时应当40多岁吧,硬是把一个男同学踹了一脚,流了鼻血。那时候多奉行棍棒教育,简单又粗暴。1990年上初中时,进入青春期,男孩女孩就有青春叛逆期,其实这个时候的老师不好当。既有认真负责的老师,也有私下里和女学生交往的老师。到高中时,紧张又忙碌的学习,老师们也是尽心尽责地教导我们。

80、90年代安徽老家,农业劳动强度大,事情都是以手工劳动为主,生产力低下。慢慢使用拖拉机、水泵、电动脱谷机后就轻松多了。最近几年老家的农田都转租了,承包的种粮大户使用收割机,一亩田十几分钟就完成了,以前得四个劳动力半天的时间。农村收入低,一般都是男人农闲时去打工或者做手艺活挣钱。同时农村要交很多税,农业税(也即公粮),还有城乡统筹提留(负责发农村干部工资、义务教育费和各种农村工程费)。据百度搜索,农业税开始于春秋时期(前594年)鲁国实行的“初税亩”,从2000年起在安徽省开始试点一直到2006年全国全面取消农业税,并且取消乡统筹、农村教育集资等专门向农民征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集资,取消屠宰税,取消统一规定的劳动义务工。

长大后我一直思索一件事,为什么我家那么困难呢?母亲种粮、种棉花、油菜,基本上也只能维持家里的吃用。小时候我们都很少穿新衣服,吃的伙食也不好。本来有父亲的抚恤金,我们几个子女上学应当有保障才对,而不是如此辛苦的过程。除了上述这些农村各种税赋(记得每年要交教育集资费时,母亲总是说我家交这个费还行,反正你们几个都在读书),还有很多额外的开支,比如盖房子、村里要挖一口井来扛旱、家族里要打口井,还有农村里各种喜事要送礼金等等。一般都是条件好的人家办各种事,比如盖房子、娶媳妇、嫁女儿等等。虽然送的钱不多,但是我这一辈的孩子们又多(我是同辈里最小的一个),所以总数加起来也不少。同一个村子里,媳妇、女婿、外孙头一回来,都要送鸡蛋。这种习俗一方面增加了热闹,同时也增加了负担。母亲总是感叹在我们长身体时最艰难的时候,都没有多余的鸡蛋给我们吃。因为家里有了鸡蛋,一般都卖钱了。

据深圳晚报2004111日的文章《开往春天的火车满员》指出“上世纪80年代中期,全民饭碗还是许多城市老百姓的终极追求,农民们则把让儿孙跃农门农转非当作穷极一生的愿望;这个时候,南方城市譬如广州、深圳,开始迅速崛起,犹如一个大工地,只要愿意出力气,就能在这里找到立锥之地。”因此在我上初中时,老家比我稍大几岁的男孩女孩都去南方打工了。女孩一般做裁缝或进厂,男孩一般在工地或厂里。哥哥在上大学时,我和二姐读初、高中,家里最困难的时期。母亲后来说,当时也很羡慕别人的孩子去打工向家里寄钱。我们大学毕业工作2年后,就替母亲把所有的债务一起偿还掉,母亲从此再也没有经济压力,并且不再为我们操心受累。相比于其他家庭,母亲还是非常欣慰的,毕竟我们几个子女都非常独立了。

从2000年后,我们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家里的田是叫工来帮忙双抢,这几年转租了。,母亲的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小了,不但不用交农业税,还有种粮补贴再加上一些租金(约1千)。家里有母亲、哥哥、二姐和我的田,一共就2亩多地。1995年安徽实行农村土地承包30年不变,而那时我们哥哥还在读大学,我和二姐在高中。从2011年开始,安徽开始实行农村养老保险,母亲一年可领600元。因为新农保制度实施时,母亲已年满60周岁,不用缴费,直接领取基础养老金。毕竟母亲这一辈人辛辛苦苦劳动,之前每年交农业税,也做了不少贡献。父亲单位每月还给母亲发抚恤金,一年约4千。每年我们都会或多或少地给母亲一些钱,不多就是表示一下心意。

成长最关键时刻,急需帮助反而是各种压力和困难。挺过去就好了,母亲总是感谢国家的好政策,包田到户,每家负责自己的田地。人手少的,就起早摸黑,也不至于需要像公社时期规定出工的时间。

随着城镇进程化,农村里孩子越来越多地出来读书了(扩招和高职教育的兴起),其他有劳动能力的基本上都外出打工了。如今留在老家的基本上60岁以上的老人,像母亲这样的,或者是少数中年人(像我大姐这样的),还有不能跟随父母外出的孩子们。最关心的是这样孩子,很多是留守儿童,而且现在农村里教育资源比城里条件差很多。70后属于幸运的一代人,有良好的学习氛围和风气,并且老师也是尽职尽责的。不敢想10年老家农村会怎么样,随着母亲这一代人远去。成长的家园亦快要变成记忆了。


回复
48#
发表于 01-15 20:26| 只看楼主| 倒序看帖| 发送站内信

回复 第1楼 tumao :
(十六)时代背景:我成长的安徽老家农村上世纪80、90年代农村中小学老师一般都尽心尽责,教学水平也还不错。尤其是之前一些zhi青下乡,留在农村,直到90年代才陆续回到城市,有些老师甚至出国了。记得我小学一年级时有个女同学,他爸爸在我们乡医院里。不知是要去进修还是去县城里,她就转学了,记得我们这些女同学还去送她呢。教我二姐四年级的语文老师,据说出国留学了。我初中的英语老师是上海人,也是zhi青,她女...

 

看得我眼睛又红了,眼泪差点滴落。

好在,现在一切都那么好。

回复
49#
发表于 01-16 13:16| 只看楼主| 倒序看帖| 发送站内信

                        (十七)母亲善于学习但有点封建

母亲一辈子生活在农村,但也见过一些世面。以前外公在外做生意,据说从事织布机之类的生意。在大姐出生之前,外婆带母亲和姨妈去武汉。当时是先到安庆,然后坐船去武汉。我的大姨一家也在武汉,可惜她去世得早,表哥表姐小时候没人管,姨父后来再婚了。1997年春节年近四十岁的表姐回老家看望舅舅了。大伯在外工作,再到父亲在外工作,母亲去过六安和合肥。

母亲是一个非常善于学习的人。小学时有个同学的爸爸是在兽医站工作,也算是一个技术员。一年冬天母亲在他家,看见我同学刚洗澡出来,头发都还没怎么干。母亲就问他,这么冷的天气洗澡,不怕感冒吗?同学的爸爸说,每次他家孩子洗完澡,都要喝一杯热水。很清楚地记得母亲回来对我讲这件事。读高中我才第一次去县城,大伯家堂姐在工商银行工作。初中时母亲回来说堂姐单位的厕所真干净,冲一下水就行。母亲遇事沉着冷静,有些话要思前想后,所以母亲说的话比较令人信服。遇到不懂的拿不定主意,母亲也向人打听询问意见,寻求一些建议,比如我当初就读普通高中还是重点高中。母亲爱动脑子,做事也有很多自己的小窍门。虽然家里困难,母亲穿衣都很朴素,但母亲对穿衣有自己的风格。比如她特别爱穿白色的高领内衣,觉得这样搭配衣服好看。后来母亲不无自豪地对我说,村里妇女都学她这样。因为平时受了太多委屈和不理解,母亲一般也不太愿意分享她的成果。大概是十年前我还在电话里和母亲争辩呢。我觉得有好的想法和主意就应当分享,比如当老师就是要教学生学会新知识的。如今我已经不强求母亲了,想想母亲大半辈子受的苦难,已经很不容易了。

要说母亲的不足之处,大概有两个方面。一是封建思想还是有点浓重,虽然我和二姐都上了大学,不比男孩子差,我以为她应当认为男孩、女孩是一样的。但是哥哥的女儿出生时,母亲非常失望。当时闹得很不开心,就连我听了这个消息也是痛哭了一场。虽然是对侄女,可我也感同深受。当时觉得我和二姐已经够替母亲争气的,可母亲还是要有孙子才能脸上有光。这个应当也不能光怪母亲。不在农村生活可能体会不到其中的苦衷,农村里总会有无聊无见识的人在吵架时就会骂:看你家都没有孙子?最近几年,随着农村解体和城里高fang价,养男孩的成本远远高于女孩。农村里愚昧封建思想应当会慢慢改变。

另一个方面就是由于母亲无法担当我们子女成长的导师。这个要求太高了,母亲把我们几个养大,读了书就做得相当不错了。可是我一直感觉从小因为家庭困难而心生自卑。从外表来看学习好、活泼乐观,老师对我很照顾,同学们也爱和我交流。初二时夏天发洪水,班主任让住河对面的人站起来登记下,可提前离开。奇怪的是我没有站起来,提前走了。第二天早上同学告诉我,班主任让我在外面走廊里站着。没吃早饭,我跑到学校的山后面,同学找到我,班主任让我站在班上的窗户边。批评我无纪律,带坏同学。当时我还委屈了半天,不过什么都不放心上。今天回想起来,我一点都不难过,的确当初是我做得不好,老师给了同学机会,我就应当提前让老师知道我住在大姐家,需要早点回家。当年的我可能因为贫困而自卑和有些封闭,虽然我平时和同学一起打打闹闹,但内心深处很多事情我还是不愿意对别人说起。

回复
50#
发表于 01-19 15:48| 只看楼主| 倒序看帖| 发送站内信

           (十八)影响子女的择偶标准:脚踏实地,人品和上进心

记得村里姑娘找婆家时,往往会比较讲究婆家的条件。如果这位姑娘找到条件好的婆家,大家都会比较羡慕。70年代当兵的比较吃香,有姑娘嫁给当兵的。这位亲戚说你看嫁的丈夫好,日子过得好有苹果吃。要知道80年代农村里吃水果是很稀罕的。让女儿找一个好婆家,是当父母的正常心愿,也是希望女儿别那么辛苦。

对于四个子女的婚恋,母亲除了提出一些建议和看法,并没有过多干涉。大姐和姐夫自由恋爱,姐夫家条件一般。大姐为了照顾家里,帮助母亲负担家里,选了离家1公里的姐夫家。当时母亲从多方打听,并不太同意。后来大姐说了自己的看法,母亲说你不后悔就行。姐夫做人实在,性格随和,对我们如同一家人。虽然条件一般,但好在我家条件也不好,彼此互相帮助,互相照顾。等外甥上学后,我对他的影响比较大。虽然有人经常说,你不用努力了,看你家有多好的姨和舅在外工作。外甥比较争气,学习我们自立自强。

附近有人去我家表示希望让我和二姐当他们的媳妇,母亲明确对别人表示我们的大事是我们自己做主。与大部分父母不同,母亲从来没向我们灌输要找一个条件多好、家庭背景的人家。恰恰相反,母亲总是教导我“求人不如求己”。母亲认为只有壮大强大自己才能让生活有保障。因此我和二姐找对象时没有去讲究对方的家庭背景,更多地考虑人品和上进心。

   选择什么样的人,就意味着你的后半辈子过什么样的生活。母亲教导我们的道理一点都没错。如果对方家庭条件不好,但人品不错,有上进心。虽然一开始的生活会比较困难,但齐心协力,一定会把日子过得越来越好。大姐刚分家时,春节请长辈们去家里吃饭。有长辈瞧不起地说:这有什么好吃的,东西不多。好在大姐和姐夫勤劳节俭,生活也慢慢好起来。对方的家庭如何,都和你的关系比较小,应当那是人家家庭的过去。当然若是对方家庭的其他人人品有大问题,也是个麻烦事,相处起来会麻烦点。随着现代社会家庭小型化的趋势,最直接影响你的生活是另一半和你们的子女。父母相同的成长背景、教育理念,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也有利于一家人的亲密感情。所以我很感谢母亲的开明和对人生的领悟,让我们子女的生活也那么稳定和温馨。

回复
51#
发表于 01-20 10:58| 只看楼主| 倒序看帖| 发送站内信

              (十九)被动锻炼还是主动锻炼孩子?

可能会有人说我们身处困难而艰苦奋斗,这样的故事可能不适合我们的新时代了。但我觉得还是有很多启示意义。以前条件艰苦,每个孩子要被动地去接受锻炼和磨难。如今生活条件渐好,不再缺衣少食,因此我们要有意识地主动锻炼孩子。前段时间看报道,肥姐给郑欣宜的几千万遗产,满36岁才可以动用。我真的很佩服肥姐的用心良苦,怕女儿继承了遗产后不奋斗。36岁,人到中年,经历过年轻时磨练,一定会成熟地懂得如何用这些钱。肥姐虽然在爱情上略输一筹,但她在教育女儿确实比常人高明不少,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她提携了不少艺人,怪不得大家对她很敬重。

如果不举人类的例子,动物界就有非常典型和直观的榜样给我们借鉴。动物界父母不会养育小动物一辈子,到一定阶段小动物们就要自食其力,否则就要被大自然淘汰或者被天敌消灭。记得老家土房子里,每年春天时燕子去家里搭窝下蛋,孵小燕子。一开始燕子爸爸妈妈辛苦去田里给小燕子找虫子来吃,小燕子们在窝里伸长脖子,等着爸妈喂食。一个月后,小燕子可以站立在窝边,慢慢地可以飞一会到门口的电线上。小燕子学飞时,爸爸妈妈总是在一旁监督。如果有燕子停在电线上,燕子爸爸妈妈会用嘴去啄小燕子,让他们快快飞起来。再过一个月,小燕子们都会飞了,燕子一家就往北继续飞。

70后和大部分80后和我的成长环境很类似,条件都很艰苦。家长对孩子学习要求严格,同时孩子还要帮家里做家务。但是也有一些父母觉得自己小时候够苦的,生活条件好了,何必让孩子再吃苦呢?甚至有些父母还期望别人代劳。

如何培养孩子成才成器?如果身处困难,困难就是最好的磨练,不要被一时的困难所吓倒,要树立起一个长期目标,渐渐地朝这个目标前进。如果没有太大困难,家庭条件也不错。那么可以从身边小事开始,让孩子帮忙做一些家务事和他自己的份内事,既减轻了我们的负担,又培养了孩子的自理能力。还可以让孩子多进行体育锻炼,比如跑步、游泳、登山等,这些体育活动能很好地培养孩子的体质、毅力和运动精神。


回复
52#
发表于 01-20 11:32| 只看楼主| 倒序看帖| 发送站内信

                 (二十)感恩之心,将爱继续传递下去

忽然想起在感谢曾经帮助我们的人里,还忘记提到二爷爷和大伯。大伯像个大家长,关心着我们这一辈的成长。比如叔叔家89年盖楼房时,因为我家和叔叔家共用一面墙,大伯要求叔叔家留一间房,主要怕我家土房子会倒掉。05年我家盖新房时才把那个房间一起拆了。怀念大伯那洪亮的声音和魁梧硬朗的背影。父亲若在世的话,生活条件会好很多,母亲就不用操心钱的事。父亲没有陪伴在我们身边,却永远地活在我们心中。有幸成长于这样一个有爱的家庭,同时拥有一份独特的奋斗经历。初一时一次晚自习好朋友陪我回家,她说感觉我、二姐和母亲之间感情非常好,家里好温馨。我同学的妹妹暑假时还来我家住几天,她也很喜欢我家的氛围。

前段时间读到一篇文章叫《爱向下行》。讲述的是女儿从小和姥姥一起长大,姥姥去世时非常难过。妈妈不显得难过,反而安慰女儿,希望能平静地面对。女儿觉得妈妈不爱姥姥而和妈妈闹别扭。直到女儿长大结婚生子,50岁妈妈辞去工作来替她照看孩子。在一次心理训练课上,要在你最心爱的两个人之间做最后的。女儿最终选择了孩子,这时她才体会妈妈当初的苦衷。读完这篇文章,我不以为然,觉得妈妈替女儿照看孩子是越俎代庖,破坏了正常的亲子关系。因为没人帮助,我是母亲带大的。母亲帮忙带了大姐的孩子和替哥哥、二姐带了一年的孩子。我们几个人的孩子上了幼儿园后,全部是自己来带。辛苦点也能应付。

我家的爱向下行,却是另外一种方式。上初中时,我们都十三四岁了,正式能帮家里做些农活了。外婆看到母亲那么辛苦,不仅没有我们帮忙,反而还要替我们出学费去上学。外婆多次劝母亲,别让二姐上学了,歇在家里做事。母亲始终坚持让我们上学,只要我们有能力考上。外婆就是心疼自己的女儿,不想那么辛苦。母亲则为了她的女儿们,宁愿自己受苦,让我们的人生有了不错的发展。

如今我们坚持自己带孩子,不让家里人来帮忙。我希望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自己的事自己做,相比母亲,我已经够幸福了。这点身体上的受累都不是问题。很多朋友都希望以后孩子能留在自己的身边,甚至能帮孙辈。我希望孩子去更广阔的天地,我们会注意保持健康,能自由活动。

回复
53#
发表于 01-20 11:51| 只看楼主| 倒序看帖| 发送站内信

母爱好伟大,,要好好爱她,给她最好的

回复
54#
发表于 01-20 11:52| 只看楼主| 倒序看帖| 发送站内信

母爱伟大~ 看到的是满满的爱,满满的感动

一定要认真来看完~ 

感谢妈妈的分享



回复
55#
发表于 01-20 11:55| 只看楼主| 倒序看帖| 发送站内信

母爱伟大。现在自己为人母了才体会到做妈妈的不容易

回复
56#
发表于 01-20 15:14| 只看楼主| 倒序看帖| 发送站内信

回复 第52楼 tumao :
(二十)感恩之心,将爱继续传递下去忽然想起在感谢曾经帮助我们的人里,还忘记提到二爷爷和大伯。大伯像个大家长,关心着我们这一辈的成长。比如叔叔家89年盖楼房时,因为我家和叔叔家共用一面墙,大伯要求叔叔家留一间房,主要怕我家土房子会倒掉。05年我家盖新房时才把那个房间一起拆了。怀念大伯那洪亮的声音和魁梧硬朗的背影。父亲若在世的话,生活条件会好很多,母亲就不用操心钱的事。父亲没有陪伴在我们身边,却永远地...

有幸成长在这样温馨有爱的家庭中,是幸福,亦是幸运。

这种家庭的温暖,可以暖透一辈子。温暖整个的人生轨迹。

而且,这种温暖,还会无限期无限长的往下延伸,直至永恒。

这就是温暖的母爱的力量。

我一直认为,母爱,不是单纯的伟大。而是一种勇往直前的力量。

我一直觉得只要有母爱,就可以战胜所有困难。

回复
57#
发表于 01-22 15:06| 只看楼主| 倒序看帖| 发送站内信

一篇一篇都点开看完了,觉得你麻麻和我奶奶很像,善良、朴实、有主见,其实她们的本身就是对子女最好的榜样

回复
58#
发表于 01-22 15:14| 只看楼主| 倒序看帖| 发送站内信

以下是引用 第57楼 小鹿倪倪 的话:
一篇一篇都点开看完了,觉得你麻麻和我奶奶很像,善良、朴实、有主见,其实她们的本身就是对子女最好的榜样...

嗯,我外甥可能和你差不多大。父母是子女最好的榜样。

回复
59#
发表于 01-22 15:22| 只看楼主| 倒序看帖| 发送站内信

回复 第58楼 tumao :
以下是引用第57楼小鹿倪倪的话:一篇一篇都点开看完了,觉得你麻麻和我奶奶很像,善良、朴实、有主见,其实她们的本身就是对子女最好的榜样...嗯,我外甥可能和你差不多大。父母是子女最好的榜样。...

我爸爸一直和我说奶奶那会带大他们的故事,奶奶和爷爷是自由恋爱,不过爷爷脾气不大好,奶奶善良、宽容,对谁都好。

回复
60#
发表于 01-22 15:53| 只看楼主| 倒序看帖| 发送站内信

以下是引用 第59楼 小鹿倪倪 的话:
回复第58楼tumao:以下是引用第57楼小鹿倪倪的话:一篇一篇都点开看完了,觉得你麻麻和我奶奶很像,善良、朴实、有主见,其实她们的本身就是对子女最好的榜样...嗯,我外甥可能和你差不多大。父母是子女最好的榜样。...我爸爸一直和我说奶奶那会带大他们的故事,奶奶和爷爷是自由恋爱,不过爷爷脾气不大好,奶奶善良、宽容,对谁都好。...


和我家情况好类似呀,我家爷爷非常脾气不好,但是心肠很好。一次年底去人家收工钱,因为农村都是年前结账。说那人家实在太困难了,爷爷都不好意思要钱,还给人家了一些钱。我这一辈的都是急躁脾气,估计都是拜爷爷所赐。

我奶奶脾气非常好,知情达理,虽然做事比较麻利、不细致。当初若不是奶奶深明大义,不许爸爸闹离婚,否则就没有我们了。

所以我们对爷爷奶奶都是非常敬重的,可惜我出生前他们就去世了。从我妈这一辈口中几乎都没听到过他们说爷爷奶奶的坏话,难得!


回复
64 篇,显示:46 - 60篇 
社区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