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首页 同龄圈 育儿你造吗 好好ci 流行时尚 女人心情 败家妈妈 孕期话题 准备怀孕 幸福母乳站 幼儿护理
查看:2w|回复:63

《母亲》(已完结)

回帖 发帖
发表于 01-07 15:26| 查看全部| 倒序看帖| 发送站内信

                             自序

 关于母亲的故事一直是我想动手写的,只是担心自己无法胜任这个任务,因此迟迟没有开始。但我觉得还是有必要写写母亲的故事,她虽然很平凡很普通,但身上坚毅刚强的性格值得我学习。可以说没有母亲,根本就没有我的存在,没有母亲这样坚强的精神,也没有如今的我。直到30岁之后,我才意识到命运如此眷顾,让我拥有这样平凡而伟大的母亲。

    母亲的故事里能看到社会变迁和农村的变化,能看到为了远大的目标而艰辛付出,不为当前的短浅而放弃。同样能读到身为母亲对子女为人处世的影响。一个民族的兴旺取决于这个国家的母亲如何教育子女。

我的母亲是一位平凡普通、名不见经传的农村妇女。曲折的命运让她的一生多次遭受多次波折。儿时农村中盛行的互换女儿的风气,让她两岁左右就离开亲生父母,来到我的爷爷奶奶家长大。从七、八岁起母亲就和家里其他人一样辛勤劳动,直到后来和父亲结婚。父亲上过大学,1965年参加工作,本来一切都很完美,我们的成长应当是无忧无虑的。命运却和我们开了个玩笑,1978年父亲不幸于因病去世,此时的我尚有几个月才出生。我的去留,父母做出不同的安排,最终善良的母亲留下了我。父亲去世后,有人猜测母亲会走,把我们托付给亲戚。母亲因为自幼离开父母,吃了很多苦头,因此决定留下来把我们抚养大。在当今追求个人自由的社会,简直是不可思议的。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母亲不在我们身边,我们几个最终都没有取得现在的成就。不是呼吁当今的母亲为了孩子而隐忍各种不公平的事,而是强调母亲就是孩子成长的坚强后盾。既然你兼有母亲的身份,就应当尽到这份责任。否则为啥有千古流传的“宁跟讨饭的娘,也不要跟当官的爹”?当然如今人们的价值观变化很大,但母子之情是无法用任何金钱来衡量。

        从记事起,家里就非常贫困。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前,母亲一个人的工分无法养我们这么多人。包田到户后,母亲更加辛勤劳作,印象中母亲都是干活到很晚才回家。80年代农村普及小学教育,还没有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那时我们都可以上小学,小学毕业参加考试才能进入初中。到我初中时,哥哥刚上大学,家里更加困难。外婆心疼妈妈,叫妈妈别让姐姐上学,可妈妈没有同意,毅然让我们继续读书。初中毕业我考上了县重点高中,差点因为家庭困难而放弃这个机会准备去普通高中,妈妈四处打听后决定让我读县重点高中。这个重大的选择一下子决定了我的人生道路。自从我们上大学后,得到一些助学金、资助以及勤工俭学,妈妈身上的担子才稍微轻点。

    如今回头看时,很庆幸当初没有因为眼前的困难而放弃,没有去走所谓的捷径。希望母亲的故事能给大家一些启发,能鼓励到一些人,那么就达到了我的心愿。同时也会介绍一些生活中的小细节。记得儿时晚上躺床上,母亲在身边坐着缝补衣服,那种温馨,也有做错事时母亲严厉的批评。

    我们上学时农村里每年还要交农业税、农村干部工资(一年500元到1000元之间),再加上我们的学费,一年忙到头基本上都是欠债。2000年开始安徽取消了农业税。从2010年开始也陆续开始了农业补贴,年满60岁的母亲还参加了新农合保险和医疗,让身在农村的母亲的负担越来越小了。当年艰难生活已过去,如今幸福生活正在进行。当然如今年轻人的压力在于抚养孩子、买房子、奔波于工作之中。同样地,只要我们努力去做,专注于自己的目标,生活会越来越好。

目录:

(一)母亲的童年和青年时期 http://bbs.ci123.com/post/41562961.html/12

(二)  父亲和母亲 http://bbs.ci123.com/post/41562961.html/18

(三)生儿育女 http://bbs.ci123.com/post/41562961.html/23

(四)父亲的去世和我的出生 http://bbs.ci123.com/post/41562961.html/26

(五)一家人相依为命还是支离破散?  http://bbs.ci123.com/post/41562961.html/28

(六)公社挣工分,欠下很多超支款 http://bbs.ci123.com/post/41562961.html/34

(七)分田到户,辛勤劳作 http://bbs.ci123.com/post/41562961.html/36

(八)大姐十五岁后就分摊了养家的重担 http://bbs.ci123.com/post/41562961.html/38

 (九)哥哥被寄予厚望,我也学得乖巧 http://bbs.ci123.com/post/41562961.html/39

(十)叛逆的青春期 http://bbs.ci123.com/post/41562961.html/40

(十一)爱劳动,学习和生活不用操心 http://bbs.ci123.com/post/41562961.html/41

(十二)母亲被诬陷婚外情 http://bbs.ci123.com/post/41562961.html/42

(十三)1996年高考前最煎熬的那段日子 http://bbs.ci123.com/post/41562961.html/43

(十四)感谢帮助关心过我们的人 http://bbs.ci123.com/post/41562961.html/44

(十五)感谢为难非议过我们的人http://bbs.ci123.com/post/41562961.html/45

(十六)背景:我成长的安徽老家农村 http://bbs.ci123.com/post/41562961.html/46

(十七)母亲善于学习但有点封建 http://bbs.ci123.com/post/41562961.html/48

(十八)影响子女的择偶标准:脚踏实地,人品和上进心  http://bbs.ci123.com/post/41562961.html/49

(十九)被动锻炼还是主动锻炼孩子?http://bbs.ci123.com/post/41562961.html/50

(二十)感恩之心,将爱继续传递下去 http://bbs.ci123.com/post/41562961.html/51

故事已被搜罗!更多好故事前往>>>【大话育儿网】go!


此帖子已经被tumao于2015年01月20日 11:36:23编辑过。

2#
发表于 01-08 12:24| 查看全部| 倒序看帖| 发送站内信

                           (一)母亲的童年和青年时期

说到母亲的童年,不得不提到我的爷爷奶奶以及外公外婆了。外婆家离我家才一里多路,村子都能相互望见。外公外婆一共生了十几个孩子,长大成人的只有2个儿子和5个女儿,而母亲是第9个孩子,女儿中的第4个。外公以前在外地跑生意,去过武汉。我对外公没什么印象,因为我一岁时外公70多岁就去世了。外婆生于1908年,年幼时被裹脚了。小时候我看到外婆的小脚,都有些怕。与其说是脚,还不如说是粽子,裹着长长的裹脚布,后来走路一定要拄拐杖。听说外公性格温和,外婆强势。听母亲说外公常年在外,偶尔回趟家,还被外婆说得气得走了。母亲自认性格像外公,什么事都可以忍。外婆的确是一个强人,什么事都要包揽,什么事都要过问。同样也被认为唠叨和啰嗦。外婆爱唠叨,但比较注重教育子女。我小时,我妈给我讲了个故事,是外婆讲给妈妈听的。上世纪80年代前强奸罪是死罪,要被枪毙的。有个年轻人犯强奸罪后被关到监狱里,临死前问他有什么心愿?他说要见妈妈一面。他的妈妈来了,他咬下了妈妈的乳房(可能有夸张的成分),说:我小时喝奶的时候你没教好我,害得我现在犯罪了。因此这个故事深深地影响了我妈和我。反观今日的某些qiang/jian案里父母的作为,实在令人发指。他们真的应当回去反思当初对孩子的教育。

母亲于1944年出生,两三岁之后就被送到爷爷奶奶家。据说是当时农村里流行女儿送给到别人家,这个类似于童养媳,但也不完全是。有部分人长大后做了媳妇,也有部分人像女儿那样出嫁了。母亲到底几岁来我家的,我也没具体问过,怕触起妈妈的伤心往事。只听说过她说以前坐在外公挑的箩筐里,相信那是母亲记忆中父女最宝贵的一幕。小时候我听了母亲讲起这件事,好心酸了一阵,才突然间醒悟:原来母亲也有童年。因为当时的我觉得大人一辈子就是那样大。母亲如何到我家来的,还是因为二爷爷去外婆家那边做事,外婆问:有谁家需要抱养女儿?二爷爷回来问爷爷奶奶,爷爷奶奶就同意了。外婆只留个小姨在家长大,后来出嫁。据说有次小姨生病,以为快不行了,外婆还差点准备把母亲带回家呢。

爷爷年幼失去双亲,带着两个弟弟一起长大。爷爷共生了四个儿子,一个女儿。姑姑从小被送到别人家。爷爷奶奶抱养了大姑和母亲,后来大姑出嫁。据说曾祖父去世时,正值夏天干旱,下葬时突降大雨,风水师说这是后代有出水、有出息的象征。爷爷当年招亲到奶奶家,奶奶从小离开家被一位私塾先生抚养长大的。据说奶奶也去学个字呢,当时学堂里全部是男孩。家里穷,爷爷还穿过妇女的斜到右腋下的长襟褂,我小时还见母亲穿过。后来爷爷把奶奶带回来支撑起一个家。听叔叔说,当年我奶奶来家里,没有米做饭,奶奶拿着一个钵去人家借米。爷爷做泥瓦匠,带着两个弟弟一起学手艺,从此就有非常出名的泥瓦匠张家三兄弟。爷爷奶奶非常节约,吃很省。只有来亲戚时才去买点肉,而且是亲戚开始吃,家里的孩子都不能动筷子。钱都省下来买东西盖房子,文革时家里的财产都被充公了,准备盖房子的木材被收走去盖我们村小学了。这也算是做了一大善事。解放前还曾流行买田,爷爷没买上还郁闷了一阵。后来听说有田的人家被批了斗了。爷爷奶奶为人善良,偶尔还会接济人家。一次年底去人家拿欠的工资,那家太困难了,爷爷没有要他家的钱。奶奶和妯娌相处不错,二奶奶心地也非常善良,二爷爷人也老实本分。听母亲经常讲起奶奶做事麻利但不细致,切的菜好大一块。2006年春节过年时听二爷爷说,二奶奶做事灵活细致些。从父辈这里很少听说奶奶和二奶奶的闲话,足见她们相处得不错。

大伯读了书,在外工作,他比父亲大十岁左右。大姑一直在家务农,没什么文化。当时家里准备让大伯和大姑成婚,大伯不同意,后来大姑嫁给姑夫了。母亲小的时候,大伯写信回来让母亲读书去,可能是大伯怕母亲没文化,若干年之后父亲也不会同意婚事。不管怎么样,提议让母亲去读书,说明大伯一片好心,将母亲视着亲生妹妹一样。母亲说当时胆小,看家里的男孩都去读书了,包括父亲,怕家里其他人说闲话,说没人干活了。另外二爷爷家的哑巴叔叔比母亲小几岁,没人带,母亲放牛时还带着他。鉴于这样,母亲没有去上学。这是母亲一生中的最大遗憾,所以母亲不希望给我们留下遗憾,只要我们有能力考上,她一定支持。当然哑巴叔叔从小被母亲带大,非常尊重母亲。偶尔做错了事,他也肯听母亲的批评。

母亲成年后,和父亲结婚了。大概有大伯不遵命在先,父亲不敢再违抗爷爷奶奶的意思。当然年轻的母亲勤劳肯干,相貌也不错,关键在于性格好,所以奶奶对母亲非常满意。婚后好几年没生育,父亲差点听了别人的主意,准备有其他想法时,被奶奶强行反对了,说这么好的媳妇哪里去找。幸亏有奶奶这句话,之后母亲一连生了三个,中间还有一对双胞胎,可惜没活下来。

回复
3#
发表于 01-08 12:42| 查看全部| 倒序看帖| 发送站内信

以下是引用 第2楼 扶摇…… 的话:
感触颇深,平凡又伟大,坚强又柔韧。给你点赞。...

亲,我猜出你是谁了,因为看图像就很像你的风格,果然没错。

回复
4#
发表于 01-08 14:26| 查看全部| 倒序看帖| 发送站内信

                   (二) 父亲和母亲

父亲比母亲大2岁,一个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在外,一个在家没上过学。如今看来差距很大,可能当年对知识分子的重视程度没那么大,而且从小一起长大,反正最后还是结婚了。母亲虽然没什么文化,但勤劳肯干、心地善良又知情达理。其实我很少从母亲这里听说他们之间的故事,只是一些细小的片段。父亲放假在家时,没事时就在房间里看书。如果爷爷大喊一声:怎么没人做事?爷爷的脾气据说很大,很急躁,奶奶的性格随和些。父亲一听立刻就出来帮忙做事了。做完事,父亲在房间的脸盆里洗干净手,继续看书。这还是我小时非常不爱惜书本,我的书皮总是坏,然后第1页,第2页依次坏了,妈妈看见总是这样说我:不象你爸爸把书包管得很好。父亲的书的确保管得很好,他去世后留在家里的书,都还包着封面。也是小时候我在家经常翻柜子,才知道父亲大学时学的是物理专业,从此我对物理有种莫名的好感和自豪。还记得小学时,春天来了,母亲就会说起:你爸爸以前说到了春天要给孩子多吃些蒜。家里的火钳,剪刀,是父亲以前上班时带回来的。有2把很好的剪刀被人家借去一直没坏,最后都坏了。问大姐有没有父亲的印象,她说不记得,只记得父亲回家后会带糖果。大姐小时候估计是最无忧无虑的一个,后来却是我们四个孩子中最辛苦的一个。从旁人偶尔提起父亲,都是很惋惜地样子,说要是父亲在的话,我们该是多么幸福的生活。有时问母亲,爷爷奶奶既然培养出大伯和父亲,是不是平时教育孩子特别有一套方法?母亲说,其实爷爷奶奶并不怎么教人,成不成才都是靠自己的,有些道理靠自己去揣摩。比如大姑对孩子管教比较严格,母亲对我们也是管教严格。

即使是和父亲结婚后,父亲在外工作,把工资都交给奶奶。母亲在这个大家里的地位也没怎么改变,依然是一样地辛劳,甚至偶尔还受到一些旁人的欺负,比如父亲放假回家还被一些人说成是吃“冤枉粮”。母亲对此一直耿耿于怀,因为父亲一年工资肯定超过农民一年的收入。父亲所有的钱都上交,以致去世时存折上才剩几块钱,外人猜测可能存了好多私房钱。当时已经分家了,分家时父亲在外工作,因此什么事我家都要吃点亏。1995年夏天,我亲姑姑的小女儿出嫁时,听说1977年分家时,家里的钱按三家平分,每家有几百块吧,我家一分也没有。分家时,很多东西不分我家,我奶奶和二爷爷都看不过去,说有些东西也要分一些给我家。2004年初,亲姑姑家儿子盖了新楼房,就把爷爷帮盖给姑姑的老土房子拆了。姑姑一直舍不得,当时她已经查出有癌症,没几个月66岁就去世了。

  父亲老实本分。据说有一年过年在家打牌,大伯、父亲和其他人一起打牌,据说大伯会悄悄地把打出去的牌拿回来,父亲发现了说:这怎么打牌,不玩了。突然间觉得大伯好可爱呀,就像个孩子一样。很多人说起我们几个孩子,大部分都是老实、勤奋这些词来评价。这些年过来,对于没有任何基础的年轻人,除了老老实实地埋头苦干,还能有什么好的出路。虽然偶有一些投机取巧的人,母亲也多是不屑地评价,还是希望我们靠自己的努力。

此帖子已经被tumao于2015年01月08日 14:28:03编辑过。

回复
5#
发表于 01-09 13:02| 查看全部| 倒序看帖| 发送站内信

                       (三)生儿育女

不知父亲和母亲是哪一年结婚的,反正是结婚好几年后1968年才生了大姐。当时有人冷嘲热讽地说,你看谁谁,又生了一个。上世纪60年代,农村里女人结婚早,有的18岁,20岁就生孩子。母亲一直到24岁才生下大姐,可想在之前承受了多大的压力。即使是读了大学的父亲,和家里人去山里扛竹子(父亲即使放假在家也是帮忙做事的),都架不住某些人的挑拨,差点都动了念头。好在奶奶深明大义,坚决不同意父亲的想法。这些是母亲告诉我的。

好不容易怀上大姐,依然是继续在田里做事。到快生时,妈妈说疼得难受,就起来去附近的河坝上坐了一晚。以前家边上有一条大河,后来修水库、修河。这河也改道到其他地方去了,反正比大姐晚10年出生的我没见过那河。那条河的原址早变成田地了。大姐出生时是农历7月,正是大热天。母亲坐月子时,爷爷按照古老的传统不让开窗透气。母亲被热得脖子上都长了疮,后来留下痕迹。直到现在母亲都不穿低领的衣服,说脖子露不来不好看。本来母亲年轻时长相还不错,爱美之心肯定是有的。

大姐出生后2年,母亲又怀孕了,依然是热天时生产。在生之前的一天,母亲还下田去割稻子。这是一对早产的双胞胎男孩,听说爷爷非常高兴。可惜一个在月子里死了,一个满月不久就死了。当年算命,说父亲要失去2个孩子。当时母亲怀孕不久,大姐2岁左右,外婆以为大姐也活不长,很担心。没料到父亲要失去的2个孩子就是这对双胞胎,平时偶尔听母亲说起。

接下来就是哥哥了,哥哥出生时差点要了母亲的命。到了预产期,在家里生了一天一夜了,还没出来。家附近的接生婆还让母亲死劲生,后来家里决定还是让母亲去镇上医院里。母亲以为自己快不行了,特意把房间柜子钥匙给5岁的大姐保管,这是大姐告诉我的。据说当年到镇上去还需要坐船渡河,后来等我几岁时就修通了桥。在医院里医生发现哥哥的胎位不正,脚朝下,只有用产钳把哥哥硬拉出来。因为哥哥在医院里出生,家里准备喊他“院生”。爷爷说和他名字的一个字音接近,于是就保留了“院”字。当时二奶奶也陪去医院了,6年后二奶奶心脏病发作去世。2007年初,二爷爷和我聊天时说,他认为二奶奶的心脏病是被我哥哥出生时给吓出来的。哥哥出生后,母亲没什么奶水,反正哥哥自小就吃什么藕粉长大的。当年条件也很差,根本不可能喝奶粉或者给孩子补其他营养。母亲说起哥哥,总是很心疼,说从小就缺钙,别的孩子都是蹲在地上玩,我哥都是躺在地上,侧着身体玩。哎,说多了,好辛酸的往事。

生二姐时,应当没什么惊险的事。就是二姐才一岁时,家里分家了。节俭的母亲居然经常只喝稀饭,所以二姐的体质不算太好。母亲有时也会说说二姐小时候的事,比如一岁多了还不开口说话。父亲想出一个办法,告诉二姐一些东西的名字,让她去拿。二姐拿得都正确,于是父亲说:小家伙心里还是挺明白的嘛。另外就是二姐吃饭特别慢,吃一口饭会去抓一下耳朵,这还真不知是啥习惯,呵呵。

    我的出生也要放到后面一章去说了。因为我出生那一年,正好父亲去世了。我是父亲唯一没有见过的子女,想想很遗憾。现在写着,眼眶里都有些泪了。

回复
6#
发表于 01-09 15:32| 查看全部| 倒序看帖| 发送站内信

(四)父亲的去世和我的出生

 

1978年,我们家引来了最大的家庭变故就是父亲生病了,不幸于农历7月去世。应当是1978年春节后不久父亲就生病了,而那时母亲刚刚怀了我。母亲让父亲在家休息治疗,从医院拿些药回来吃。父亲坚持要在县城大伯家住着,说离医院近好一些。于是母亲只能让9岁多的大姐在家里,边上学边自己照顾自己。1岁多的二姐放到外婆那里,5岁左右的哥哥一起带到县城里,母亲有身孕边照顾父亲。很多事大概是母亲无法安排的,听姨妈说父亲在生病时还帮忙辅导堂哥,当时刚恢复高考。若干年后大概是2003年,堂哥的儿子高考没考好。暑假里让我帮忙辅导下,老实木纳的堂哥说:以前三叔生病时住在他家,也得有点恩情吧。本来父亲生病和去世这些事,一直是母亲心头最大的伤痛。平日里我们几乎不会提及这些伤心事,更何况父亲和大伯本是兄弟,他们之间互相帮助,有什么恩情,我们晚辈最好是不要提及的。当然我也没有见外,就算不论父亲生病时住在大伯家,就算看在大伯对我家的照顾份上,我也该帮助下堂哥的儿子。堂哥的儿子当年几乎没怎么学好基础知识,比如等比、等差数列都掌握得不好。几天后,堂哥来接儿子,问我怎么样?我答复说,回去好好复习,应当可以考上大学。这个侄子也只比我小7,8岁左右,后来复读2年后也考上大学了。还是听姨妈说,母亲挺着肚子,每天帮大伯家洗很多衣服。母亲也提到在大伯家伙食好些,那时正怀着我。因此我出生后身体状况好,体质算是最好的。这些事都不提了,反正父亲和母亲两个人都是老实本分的人,对人都是诚恳和实在。

说说我们几个子女的情况吧。大姐在家要自己做饭,老师说学习还算可以。大姐小学毕业后就不上学,母亲一直深有遗憾。她希望大姐也读一些书,以后去顶替父亲的岗位。80年代初还流行子女顶替父母的岗位。大姐一直不爱读书,直到几年前帮我带孩子时,她还说不喜欢读书。再加上小舅对母亲说,一个女孩子,你放心她去六安、合肥那么远的地方吗?如今时代变迁,从安庆老家去合肥只不过2小时的车程,在当年200多公里却是非常遥远的。父亲去世后,母亲一个人要带我们四个,很难管过来。大姐中午放学后,有时母亲不在家。她宁可饿着跑到别人家去等着,也不愿意帮忙做饭,母亲非常生气。我自小听话乖巧,小学时放学回家,母亲在田里干活时,门锁着我都要钻进门缝里(母亲留了缝,让鸡回家下蛋,那时我也小还钻得进去)。把饭热一热,自己吃了就去学校,母亲回家偶尔还能吃到一口热乎乎的饭,母亲觉得欣慰多了。大姐15岁左右就开始做事,去帮叔叔工地上烧饭。一开始不会做,经过磨练,慢慢就做得好了。

再说说哥哥,当时父亲生病时被带在身边。母亲心疼哥哥那时出疹子,本来应当要穿衣服捂着不能吹风,可那时怎么顾得过来呢?母亲也会说起哥哥有趣的事。比如他在外面捡到一根绳子,大婶问要做什么用?哥哥说要拿回老家去系猪。老家那时养猪,猪小的时候会用绳子栓在外面晒晒太阳。这大概是唯一能给父母带来一些小乐趣的事。哥哥5岁时特别爱玩,还特别喜欢拿火柴去烧东西,去放火。后来父亲去世后,大伯劝母亲赶紧把哥哥送去读小学,说万一把人家的房子烧了,还赔不起。

父亲生病时,二姐被托付给外婆带,当时外婆快70岁了,又是裹了脚的小脚。做起事来又慢又累。外婆和大舅家挨着住,有时大舅家饭做好了,外婆还没做好。1岁多的二姐就眼巴巴看着,大舅就喊大舅妈赶紧给二姐盛些饭吃。所以母亲经常对我们说不能忘记舅舅家的好。外婆特别爱干净,夏天时二姐睡在竹床上,会拉大便,外婆就说非常臭。每次母亲从县城回来看望大姐和二姐时,外婆总要把母亲数落一遍,母亲总是哭着回家的。

当时母亲怀了我,父亲已经知道自己的病大概是治不好了,但没有把实情告诉母亲,只是说把我打掉。估计父亲一是担心母亲的负担太重,二是怕我的健康问题。好在淳朴的母亲认为父亲享受着gong费医疗,问题应当不大。更何况生了孩子,坐个月子对身体好些,打胎了对身体危害大。于是我就继续在茁壮成长,直至足月出生。父亲去世后,母亲挺着大肚子和大伯、叔叔一起去了父亲工作单位,一是把父亲的东西取回来,二是争取能不能得到一些补助。叔叔以前没怎么出过远门,他第一次在那里看了黄梅戏。据说父亲单位的人看了母亲挺着大肚子,还有其他三个孩子,都感觉非常同情和可怜。后来他们单位派人专门来算了一笔钱,按照当年物价水平计算供养我们子女12年的费用,给了一笔抚恤金。并且留下后话,如果十二年后还有困难再去找他们。果不其然,12年后哥哥考上大学。哥哥上了医科大学,5年学费一次性缴清,大概是1千元。缴完学费,家里更是一贫如洗。小舅看妈妈在田地里怎么做,都无力支持我们读书,劝母亲再去父亲单位看看。小舅写好了情况说明信,由大伯在县城送母亲坐上去合肥的长途车,再一次家里的经济压力稍微缓解一些。

当年父亲单位给了多少抚恤金,具体数目我不知道。只是从母亲说的一些往事推测出大概是2千元左右,这在1978年农村里也是一笔天文数字。我为什么推测出这个事,因为上次春节回家时村里一位婶婶去世,这位婶婶为人处事还不错,和母亲的关系还挺好的。我一岁多时,村里分地,当年的队长要把一块地全部分到他家的孙子名下,而那个孩子比我小10个月左右。在农村里,分田分地都是按照出生的先后顺序来分的,而那个队长滥用si权为自己。这位婶婶的老公,当时让这位婶婶传信给母亲,说那块地有一半应当是分到我的名下的。那位队长把地挖了小坑准备种棉花,于是母亲赶紧挑一担粪去把坑里浇上,种了我们的棉花。我一直只知道这件事,觉得这位婶婶和叔叔对我是有恩德。20142月,母亲才告诉我,你知道为啥他们要对我家好,是因为我借过2千块给那位叔叔。当年那位叔叔做过农村信贷员,2千元不亚于是一笔巨款。所以我推测父亲单位给的抚恤金应当是2千左右。

回复
7#
发表于 01-09 23:28| 查看全部| 倒序看帖| 发送站内信

                   (五)一家人相依为命还是支离破散?

    父亲去世后,摆在母亲面前的困难太大了。当年母亲才三十多岁,如果改嫁也是可行的。放心不下四个子女,母亲毅然决定留下来,把我们拉扯大。因为小时离开亲生父母,享受不到天伦之乐。父亲不在,母亲要是再走掉,虽然有父亲的抚恤金,我们几个孩子的生活可以想象到的,天下哪会有人如亲生父母那样对待孩子呢?在我一岁多时,爷爷奶奶归葬,还有亲戚问母亲要不要把我送给人家,听说附近有一人家需要孩子。当时我最小,又不记事,送人是最合适的。但是母亲回绝了亲戚的建议。

要照顾好四个孩子,又是困难重重的。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我一岁多时,收割晚稻,也就是国庆之后。母亲怕我冷,就给我放在一个火桶中,当时也没有人在旁边照看我。我的右脚不小心掉到火盆里去,幸好是那种燃烧得比较慢的那种火,而不是明火。应当是我的哭声引起了同村一位姐姐的注意,她好心地把我抱起来。当时我的脚趾还是好好的,大家发现时只是脚面有水泡。可能限于当时的医疗条件,反正我就这样在家里养着,没有去医院。后来我的一个脚趾被粘连起来了,幸运的是我走路跑步都不受影响。母亲说我当时哭了几天几夜,烧在我脚上,疼在母亲心中,真不知当时母亲是怎么度过的?反正从我记事起,就发现自己的脚与别人不同,从小就很胆小,不敢光脚走出去。直到现在梦里还是会出现光脚的情景,不希望被别人看到。母亲对这事也耿耿于怀,可能她觉得深有愧疚,好在我还能坦然接受。在农村田里做事,大家一般都是光脚在泥田里。也因为这件事,我从小发誓要离开农村,不要在田里干活。命运竟是这样的,给你痛苦和不公平时,也给你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所以我现在对脚的事情早已释怀,只是仍然心疼当年的母亲如何去接受这件事的。

        相比于其他家庭,失去父亲没有保障,我们应当算幸运了,父亲单位给了一笔不小的抚恤金。据说怕母亲带着这笔钱跑了,钱放在大伯那里保管。因为没什么出场,叔叔家想重新盖房子。大概是经过大伯、叔叔和母亲的一番商量,最后就重新盖房子,抚恤金的大部分在我一岁左右就用来盖房子了。大舅舅夜里来帮忙在田里切砖,再晒干。这个土房子从1980年一直住到2005年,由于地基打得不结实,匆匆忙忙地填上淤泥塘,然后就盖起了土砖房子。房子盖得非常高,屋脊最高处都有人家2层楼房高。不牢的地基再加这么高的土墙,从我记事起,这个土房子的墙好多处就裂了大缝,一面墙还歪得不行。从小我就非常害怕刮风下雨,怕万一倒了怎么办?剩下的抚恤金,大伯帮存在银行,有需要时就派大姐去取一些。记得大姐出嫁前,姐夫家要办一些婚嫁的东西,准备让大姐找母亲借这笔钱用。母亲一口回绝了,说这钱是用来供我们读书的,谁也不能动。1992年春天,初二时,我一次不遵守纪律,班主任对我很生气。因为我欠着学费,就让我把学费交了。我半途跑回家了,在自家菜园里呆坐在树上,母亲到菜园里看见我,问我怎么啦?我哭起来,说老师让我回家,把学费交了。母亲只好让大姐赶紧去县里找大伯,把钱取了。据母亲讲,这是最后一点钱了,全部用光了。


回复
8#
发表于 01-10 23:28| 查看全部| 倒序看帖| 发送站内信

                (六)公社挣工分,欠下很多超支款

提起中国农村的重大事情,没有哪个不知道1978年安徽小岗村率先实行的分田到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之前农村里全部都是实行农业合作社,一个生产队的田地都在一起。我老家在安徽,但不在小岗村,因此没那么幸运。应当是1982年全国统一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才有分田到户。

集体干活时都是大家一起开工,男人和女人一天挣的工分是不一样的。到了收获的时候,交完公粮,就是生产队社员们按照工分来分粮食的。以前农村的效率非常低,粮食收获不多。即使母亲干起活来非常卖力,不比别人含糊,可还是得按妇女的工分来算。结果就是母亲一个人的劳动分得的粮食,根本不够母亲和我们四个孩子吃。不够的粮食得拿钱去买,家里又没有多少钱,母亲也总是买便宜的糯稻。糯米偶尔吃一次还行,可经常吃了后,6,7岁的哥哥哭着对母亲说,我们家怎么老是吃粘嘴的饭?哥哥那时还不太懂,轮到队里分粮时,也拿稻箩去。结果算了算母亲的工分,根本不够,只好拿着稻箩又回家了。即使是买很便宜的糯稻,也是在大队里放了很长时间,以致里面有好多老鼠吃过剩下的空壳。母亲尽量把米饭盛给我们吃,自己吃种的蔬菜。

集体干完活后,各人回自家吃饭。别人家有老人帮忙带孩子,做好饭直接吃。母亲一个人回来做饭,还要让我们几个也吃了饭,现在想起来真不可思议。当然那时孩子吃得饱肚子就不错了,也不如现在每个孩子照顾得这么细致。有些人不但不同情母亲,甚至还讥笑母亲动作慢,说别人都出来干活了,母亲还在家里。

公社里只有男人、女人干活,孩子们是不参加劳动,也不能算工分的。鉴于我家实在困难,大姐十二岁后也被同意去一起做些事。有些人家就说起闲话了,说他家孩子怎么就不能去队里干活挣工分?后来分田到户就好多了,各人管好自家田地,谁还去说这些闲话?所以等我6岁左右就能在自己家的田里帮忙做事了。在合作社里,母亲一年的工分根本不够养活我们一个大人、四个孩子,要买粮食就欠了很多超支款。这些超支款都是叔叔帮忙垫付的,一直到我24岁时才还。我小时候听得母亲讲的最多的词就是“超支款”,那时也不理解这词的含义。

此帖子已经被tumao于2015年01月10日 23:31:35编辑过。

回复
9#
发表于 01-10 23:30| 查看全部| 倒序看帖| 发送站内信

最近有些忙,本来想慢慢更新。谢谢得到大家的关注,尽可能一天写2-3章。

回复
10#
发表于 01-11 00:38| 查看全部| 倒序看帖| 发送站内信

                 (七)分田到户,辛勤劳作

等我记事时,农村里田地就按人平均分配了,各家自负盈亏。母亲多次对我说,幸好是得益于国家这么好的政策。如果还在合作社,我们几个根本没有机会读书,因为连饭都吃不饱。自己耕种田地,早起摸黑地干活,都不会有旁人说说闲话。田里收割稻子留下的稻草,白天来不及扎成捆。母亲会做好晚饭,把我们都弄好上床睡觉。等我们睡熟后,母亲就去田里摸黑继续干活。半夜不放心,怕我们会掉下床,母亲总是会中途回来看看。母亲做事有多卖力,从一个小事就可见。记得2013年9月份我回家,母亲还在田里忙这个忙那个,饭早就好了。我说赶紧吃饭吧,事情留着后面去做吧,母亲还不听。我说,以前你还说你慢性子,其实你就是个急性子。也许是多年劳作、太多事情要一个人去做,养成了一刻也不能闲的习惯。

等我满了六岁,就开始帮母亲做各种家务,比如扫地、洗碗、挖猪菜。田里扯稻秧,割稻子,晒稻草,晒稻子时负责赶鸟。几乎农村里孩子该干的事都做过。哥哥姐姐们也是一样在田里帮忙,我十一岁开始,双抢时是我们四个孩子外加姐夫一起做,母亲在家做饭、烧水、弄稻子,负责后勤工作。在当年那种情况下,没有人帮忙,我们几个孩子自觉地帮家里做事,丝毫不需要多少道理。周末在家和寒暑假,我们尽量帮母亲分担家务。

我们不在家时,母亲还是异常繁忙。当然相对于以前的合作社,忙一点也是好,总比饿着肚子好。母亲一直在内心感激当时的政策,为我们的奋斗之路打开了一扇门。因为在农村里,想要走出去,只能是上学这一条路。母亲伟大之处在于,牺牲自己,宁可自己劳累一些,也要让我们去上学。80年代农村男孩子一般会被视作家里的未来和顶梁柱,会被重点培养,这也是有很多凤凰男出自70后的原因。很多父母认为女孩子长大嫁人生孩子就行了,不需要读那么多书。有些甚至认为女孩读书考上大学,是让以后的婆家沾了光。女孩子年轻时读书不仅花家里的钱,而且还不能帮家里做事。所以有些父母只让女儿读个小学,就歇在家里做事,自己轻松得很。我1990年到1996年读初、高中时女同学很少,因为当时需要参加选拔考试才能读中学。因此女同学分为两种,一种是学习成绩比较好,第二种是家里条件比较好,没考上中学花了钱借读或者凭关系进来读书。


回复
11#
发表于 01-11 15:55| 查看全部| 倒序看帖| 发送站内信

                (八)大姐十五岁后就分摊了养家的重担

大姐比我大10岁,等我五六岁时能记事起,很少有大姐在家的印象。那是因为差不多大姐15岁之后,就去县城做事了。叔叔承包工程,为了照顾我家,让大姐去做砖匠们的饭。一开始并不会做饭,饭都煮不熟被批评。后来饭菜做得很好吃,其中的艰辛也是可以想象的。因为父亲不在,叔叔就如亲生女儿那样管教大姐。母亲说有一次大姐在田里做事,没做好被叔叔批评。大姐居然哭着说:我又不是你生的,不要你管。多么孩子气的话,不管怎么样,叔叔对大姐还是非常好的,母亲经常这么说。

我成长过程中和大姐的共同记忆并不多。直到大姐帮我带孩子时,我俩才加深了了解,也经常谈起往事和母亲。记得那时大姐从县城里一两周回家一趟。有一次我们在田里拔草,下午正好大姐骑车回来了,我看见大姐回来了特别高兴,因为多一个人帮忙了。我小学二年级时,大姐用自己挣的钱买了永久牌自行车。当时农村里有小偷去家里偷鸡,猪或者值钱的东西。大姐骑车回家时,晚上睡觉就把车放在房里,不敢放在客厅。有一次早上大姐起来,要骑车去县城了。打开家门,发现门锁上被人用绳子系住了。这时叔叔家的鸡被人偷了,可能是小偷怕被发现,我家起来帮忙抓他。当时我特别想学骑车,大姐拗不过我,于是给我分配家务,规定做完了才能学车。我把事情做好,大姐也兑现承诺,所以小学三年级我就会骑自行车了。大姐的新自行车被我摔过好几次,没敢告诉大姐,否则她心疼就不给我学车了。

1988年安徽农村开始有人去南方城市打工。在家务农的年轻小伙子都会学一门手艺,比如砖匠、漆匠或者做小工。农忙时就歇在家做农活,农闲时就去做工挣钱。1989年大姐提出要去南方打工,母亲怕去太远的城市不放心,没同意。不知道大姐如果去了南方会怎么样。等到20岁后,大姐的婚事令长辈操心。虽然长相不错,但家里太穷,那时人们也无法预料六、七年后我家三个孩子能上大学。大姐和姐夫自由恋爱,大姐主要是考虑到我们还小,姐夫家离我家才一公里左右。姐夫家条件一般,公公婆婆和我家父辈大不相同,我妈不是特别同意。姐夫为人真的不错,一直把我哥、二姐和我当成亲弟弟亲妹妹。姐夫是家中老二,老实又性格特别慢。大姐总是嫌他太慢,后来发现我家几个孩子好象都是急性子,不知是不是小时候事多养成的急性子。1990年外甥出生了。大姐还帮着家里做事,供我们几个读书。印象深刻的是1993大姐还带着我们在河里挖沙,挑到河坝上堆起来卖。满满一卡车的沙才卖五块钱。我十几岁时,大姐和母亲聊起婆媳关系等话题。我听了觉得在农村里生活真麻烦,这么多婆婆妈妈的事。因此现在我都不谈论是非,大姐所受过的委屈和痛苦使我避免重蹈旧路。

宝宝出生后,大姐来帮忙带,姐夫和外甥都支持。我一说起对母亲的崇拜,大姐说她小时要苦多了,母亲很忙脾气也很大。比如大姐和哥哥吵架或者打架了之后,母亲总是把大姐打一顿。大姐要出嫁,母亲还希望她能在家里多呆几年帮家里。和母亲一样,大姐为了我们付出了太多,也承受了很大的压力。大姐总是说起外甥小的时候,要既做家里的事,又要帮我家做事,忙得都没空带孩子。我大学期间,每年暑假回家总是给外甥带一本课外书;后来上研究生时,又经常给他摘抄哲理文章或者散文给他看。平常还经常打电话给他,聊聊天。经常会梦见外甥读书时不用功,我非常着急,甚至在他上了大学后还会梦见。直到2009年生了宝宝,这个梦才渐渐远去。

    等到我出生和长大时,可能母亲经历的事多了,人也变成熟了。对于大姐,我也是怀有深深的遗憾,若不是母亲要照顾我们几个年龄小的,多花些精力在大姐身上,也许她现在生活会好些。所以平时我对外甥的关心多些。对于生孩子,我觉得等自己成熟、心态稳定了再生孩子比较好。


回复
12#
发表于 01-11 23:17| 查看全部| 倒序看帖| 发送站内信

                                    (九)哥哥被寄予厚望,我也学得乖巧懂事

哥哥大我五岁,等我有记忆时哥哥就上初中了。哥哥5岁多上小学,读了5年小学(当时农村里小学是五年制),因此他10岁多点就去上初中了。在我的心目中,哥哥是最聪明的。可现实是残酷的,1987年哥哥中考不顺利,没能考上县重点高中。当年小舅家表哥考上了中专,人家纷纷祝贺他。那年夏天,母亲去帮小舅家帮忙做事,在田里扯秧天气热得快中暑了。小舅对哥哥有些失望,他说宁愿是我哥哥考上中专,而不是自己的儿子。母亲说当时听了小舅和人家这么说,一时间受了很大刺激,恨不得钻到地缝里去。当时姐夫给哥哥买了件衬衫,从南方传过来的那种花里胡哨的样式,被小舅批评说象个不良青年。在外人看来,母亲对我们比较宠的,比如自己做得累死累活,我们却在学校里逍遥自在。有人劝母亲让哥哥去学一门手艺算了,反正家里非常困难正需要钱。淳朴的母亲坚持认定一定要让我们读书,因为父亲是上了大学的。作为父亲的子女,我们不能连父亲都不如。没有读书、不识字是母亲心中最大的遗憾。母亲身上有一股倔强劲,她认定的事一定要去做。这股倔强劲也让我学会要去坚持目标,不为暂时的困难而放弃或者妥协。

因为是男孩,更被寄予厚望。从此之后母亲对哥哥管教得更加严格。我9岁已经非常懂事。母亲管教哥哥的细节不知道,只知道当时感觉生活中没有一点阳光,似乎每天都是阴沉沉的。如果复读,高中是否还收复读生,去哪儿复读,都是问题。母亲为这些事四处奔波。1987年秋天,大伯说县里有个退休老师办复读班,赶紧让哥哥去读。读了大半年,这个复读班解散了,母亲又急得不行。初中校长和婶婶是亲戚,母亲拿着家里的土鸡蛋去找校长,争取能让哥哥去复读。看到母亲为哥哥的事这么奔波劳累又操心,而且还要做很多事。9岁的我把这一切看在眼中,心中经暗暗下决心,一定不要让母亲再为我的学习而操心。

第二年哥哥上了普通高中,这个普通高中是否有资格参加高考也是个问题。这个普通高中是从职高转过来的,好在后来能顺利参加考试。周末回家带菜时,母亲总会问问哥哥的成绩怎么样。这个高中虽然是普通,好在哥哥的成绩排在前三名,得到重视,老师也经常鼓励他。记得哥哥帮家里去碾米厂把稻谷碾成米推回家,挑水、推土等重活也经常做。1991年哥哥不负厚望,考上了大学,当年他那个学校一共才35个人考上。

在大伯他们的建议下,哥哥选了医学专业。5年的学费一共1000元,一次缴清。亲戚家送来的礼金,凑在一起把学费解决了。可是5年生活费却是个大问题。初中开始,家里的生活更加困难了,菜里几乎没有油水。我不爱吃白菜,因为没油的白菜很难吃。我偏爱香芹、大蒜苗这一类的菜。我也不爱吃面条。直到初二时一次晚上陪同学回家,她妈妈给面条里放了一大汤匙猪油,吃起来香极了。这时我才发现原来面条也可以这么好吃。1991年秋天,我们那边有任务要去挑河坝,就是母亲生哥哥时渡过的那条河。农村里总是有这样的工程,大概是为了防洪吧,每个生产队都有任务。每家按照田地的多少和人头算任务。记得有一次母亲有事,我和二姐就去了,13岁的我帮忙挖沙到簸箕里,也要挑一担沙子,孩子的工分估计算一半。

1991年冬天时,外婆摔了一跤,不久就去世了。小舅看母亲带着我们这么辛苦艰难地生活,也没什么出路。于是建议母亲再去找下父亲单位,看能不能还有些资助。因为当年他们丢一下后话,12年后有困难再去找他们。小舅是老师,写了一封信介绍我家的情况,大伯在县城送母亲坐上去合肥的长途汽车。哥哥刚上大一,见到母亲后高兴地一晚没睡着。哥哥陪母亲去父亲单位,那个单位非常好愿意资助我们,直至我们大学毕业或者不再读书,而给母亲的那份钱一直有。这笔钱解决哥哥大学的生活费,家里暂时缓了一口气。母亲去合肥时晕车,在合肥休息了几天,伙食也稍微好点,回家的路上母亲说感觉好多了,不晕了。也许是精神上的压力小多了,母亲情绪上好多了。记得母亲回来告诉我们,从合肥往六安、舒城方向的路上还有茅草房。

哥哥暑假回家在叔叔工地上做小工,帮家里做事。1992年暑假有一次去山里,哥哥没路费回家,遇到一个司机,哥哥说我身上没钱,你能不能捎我到县城,我的学生证押给你,到时我拿钱来取。司机看了一眼哥哥的学生证,没要钱就带了哥哥。后来这个司机在县城问人家,谁家这么困难。正好我三爷爷家的二女儿在附近,一听名字就知道是我哥。

    我和哥哥一直很好,小时有空经常读哥哥的课本和课外书。印象最深的是我读了一篇介绍国外短篇小说《局外人》的文章。90年代,大学里没有很多的娱乐,收音机比较流行。哥哥买了收音机,暑假带回来,我特别喜欢听。那时在收音机里听到《真心英雄》,2年后我上高中这首歌开始流行起来,我还很奇怪怎么大家这么晚才知道这首歌。那时会听中广新闻网和夏季青年歌手赛。1996年哥哥大学毕业,分配到医院工作。哥哥参加工作后,我一直鼓励他考研,可惜一直忙于家庭和工作。哥哥最近在职研究生毕业,也评上副主任医师,真心替他高兴。小时候哥哥替我打开了一扇小门了解外面世界,长大后我给哥哥一些鼓励和期望。

回复
13#
发表于 01-12 11:08| 查看全部| 倒序看帖| 发送站内信

                         (十)叛逆的青春期


二姐大我两岁,快6岁时去上小学了。有时我没人带,二姐还把我带到教室里,让我呆在桌子下面。我已经不记得了,二姐告诉我的。等我上小学一年级时,二姐上四年级。小学五年级复读一年,虽然离录取分数线差0.5分还是幸运地进入初中。初一时二姐主动要求留级,母亲怕增加负担不同意,说给二姐买新衣服希望她放弃。但是二姐坚持留级,初中毕业后考上了一所普通高中。


上初中开始,二姐结交了不少好友,有男有女。我妈妈那时好担心她呀,平常同学之间会串门。外婆和姨妈心疼母亲太辛苦,总是劝母亲别让二姐读书。外婆去世时,二姐才初二。很多人也劝母亲,说你家那个胖子可以歇在家里做事嘛。因为二姐,母亲承受了很多流言蜚语和压力。


初中一件事差点毁了二姐的前程。班主任离婚单身,初一时班上好多同学带菜给老师吃。二姐说也要带菜,母亲比较警惕地说,干嘛要给老师带菜,他不是有工资吗?后来一位女同学和班主任打得火热,同时又暗恋一位男同学。她嫉妒二姐和一位男同学关系好,于是班主任以莫名的理由要求二姐退学回家。那天我们本来应当在学校,中午二姐回家了,对母亲说不读书。母亲非常纳闷,初一时你不是死活要留级吗,怎么现在到了初三不读啦?母亲赶紧询问怎么回事?二姐说是班主任让她回家的。母亲立刻赶到学校,初中校长是婶婶的亲戚。校长叫来二姐的班主任,问班主任我二姐有什么过错?这位老师居然拍我妈的桌子,说我二姐怎么怎么不好。校长听了班主任说的事,说你没资格让学生退学,于是二姐又回到学校了。后来这班主任和这个未满18岁的女生结婚了,还生了个孩子。不过很快就离婚了,孩子扔到这个老师了。1998年暑假返校时,我和二姐在老家到安庆的汽车上碰见她初中班主任。若不是母亲当时坚定地去找校长,二姐可能没继续读书。可见农村里某些老师滥用自己手中的权,不顾学生的未来。是非都分不清的人最终也害了自己。时间会告诉我们一切。


高中阶段,二姐学习更用功了。记得那时她上了高一,经常回来告诉我她们的高中生活,如何早起去晨读,夜里又热火朝天地讨论问题。感觉那个时候,二姐已经非常想考上大学,成绩也中上。1995年高考二姐离本科线录取线低9分,被安徽团校录取,但她不想去。先是继续在她的普通高中复读,插到应届班。但是有新生说:这人怎么没考上大学,二姐说有压力。后来她跑回家,说想去我所在的重点高中复读班。因为二姐考分还可以,如果继续在她自己的那所普通高中,不用交复读费。如果来重点高中的话,学费得23百元,这又增加了家庭负担。母亲又得找人帮忙,去信用社贷了几百块钱。来到县重点高中顺利入读,和我挤在一个上铺。在复读班分秒必争,不断提高成绩,后来考入南京一所重点大学。高考前大伯生病了,也许是过于担心我们考上大学后家庭无法承担,大伯居然出主意说:二姐复读可以,但不让她高考。大伯被大婶骂了一顿,复读了不让高考,那复读干嘛?大伯以前劝爷爷奶奶送母亲去上学,到1996年居然还说不让二姐高考,可见大伯多么担心我家的困难和艰难。


我刚上初一时,还没开学,二姐开始教我学英语字母。正暑假在我家的小阁楼上,我俩在楼上热得浑身冒汗。二姐教了我很多遍,最后问我某个字母怎么发音,我还是答不上。姐妹情谊真难忘。我初一时,二姐从同学那借了一本英语课外书,因为我们自己没钱买。二姐说要把书抄下来,这样就可以经常看。这个任务几乎是我完成的。初中时我成天满脑子的怪念头,喜欢写日记还幻想着写书。初中生活那么单调,没多少内容写。有次我和二姐在家吵架,二姐把我的书包都扔出门外,把门关上。后来我跑到四叔家楼房顶上,等妈妈回来我就回家了。在日记里写到:我睡着了,醒来时发现躺在床上。这段话,被二姐看到直笑话,说我这么会编故事。


    小学和初中时我和二姐经常吵架,要么为了做家务,要么就是要东西。有几次母亲非常伤心,声泪俱下地说我们太不懂事了。她说自己辛辛苦苦地维持一个家,没想我们这么不懂事。小时候要是为了东西,母亲总是劝我让一让。记得初中时我和二姐吵得太厉害,或者一些事情,母亲太伤心了,她会把自己锁在房间里。这时我和二姐就吓得大气不敢出,生怕母亲想不开有什么意外。这些经历让我明白一个道理:孩子不懂事也不是故意气父母的,父母完全没必要伤害自己来威胁孩子。我暗自决定,等我有了孩子一定不会对他说,后悔生了他,养他要花费多少精力等等。因为孩子是我选择,而不是孩子自己选择的。不对孩子说后悔生了他,不代表我溺爱、纵容孩子,会好好地教育他。


此帖子已经被tumao于2015年01月12日 11:12:37编辑过。

回复
14#
发表于 01-12 15:46| 查看全部| 倒序看帖| 发送站内信

        (十一)体贴母亲的孩子:爱劳动,学习和生活不用操心

 从小在母亲身边,看到了母亲的忙碌和操劳,我特别听话懂事。从我6岁开始就开始做家务事。快满6岁时,我想去上学。到时婶婶带着孩子和我一起去报名,老师听说我还有2,3个月才满6岁,没同意。母亲要是去学校里找老师说一下,也是可以的。母亲说那一年哥哥刚上初中,要住校,家里冷清了不少。如果我再去上学,家里就更不热闹了。于是我就是快满7岁才去上小学一年级。对于母亲的这个决定,我觉得还是比较英明的。即使快7岁了读小学一年级,我也是懵懵懂懂的,直到二年级才突然开窍似的,从此在班上前五名。

 我上学时有几件事深刻影响了我。小学二年级被班主任表扬字写得工整,树立了我的自信心。第二件事就是1987年哥哥中考不利后,母亲操心、奔波,我暗自下决心要好好读书,坚决不让母亲替我操心。第三件事就是初中时班主任积极向上对我影响非常大,与学生共同进步。他还教我们初中9个班的体育,因为我对体育运动特别热爱,尤其是跑步。初一我报名参加了越野长跑,那次比赛让我明白了要坚持到底的信念。爱好体育的孩子,心里一定会比较阳光。研究发现,现在农村孩子考上好大学的比率越来越小。80年代时农村孩子还积极参与农业劳动,培养了吃苦耐劳的好习惯。如今农村的劳动强度越来越小,孩子们也不怎么做事,缺乏锻炼的农村孩子再加教育资源比不过城里。恰恰体育锻炼能培养孩子奋斗拼搏的精神,我很幸运的是养成了锻炼的好身体,同时非常热爱劳动。这就是美国学校非常重视体育锻炼的原因,美国社会对各种球类活动也很热衷。关于体育锻炼这一点,母亲就显得没那么有见识。她甚至认为跑步太累人了,让我别跑了。不过我并没有听她的,12岁时我已经有了自己的见解。

影响我人生的另一件重大的事就是中考和选择高中的问题。初三快要中考时,二姐希望我报考中专,这样3年之后就能直接工作,也是为了减轻家里负担。1993年中专录取分数线比重点高中还高,报了中专就没机会上重点高中。一个女同学对我说,我要是报高中,肯定能考上县重点高中。这个重点高中是我们县唯一的重点高中,每年只正式录取180个学生,其余凭钱或者关系进入。报考中专还是高中的事,班主任知道我家的困难情况,专门来了一趟我家问母亲的意见。母亲说自己也不太懂,让老师帮助指导下。虽然二姐给我一些压力,但我还是很自私地报了高中,不希望自己将来的学历比别人低。

参加中考后,我很幸运地达到了县重点高中分数线。在县城里大伯又四处去打听,说有所普通高中免我的学费(一学期约100多元),但不免杂费,问愿不愿意去。那天下午要去填志愿,我在大姐家做事被喊到学校去。记得当时班主任和另外一个老师在,我填了普通高中。那个老师说我们就知道你会这么选择,因为大家都知道我家的情况。这位老师大龄,后来和他的学生结婚了,这学生比我还小一岁。这学生高中毕业后读了大学,就匆匆回来结婚了,据说怕她改变主意。当天母亲正好去小舅家和姨妈家征询意见,他们都认为我应当去重点高中。尤其是姨父说的一句话,“要是重点高中不好,那还要考吗?”母亲在家庭困难和我的前途之中,选择了我的前途。母亲说她不能因为家里困难就让我放弃辛苦考取的重点高中,不能耽误我的前程。当天傍晚,填完志愿我回到家。母亲回家后得知我填了普通高中,立刻赶到初中,碰到我的班主任。班主任说志愿还没被送走,现在改还来得及。于是经过一番艰难的抉择后,我进入了重点高中后,后来顺利考上大学。高一时周末在大伯家呆得多,那时我很自卑沉默,不知道要和大伯大婶说些什么,还被大伯批评。我爱看大伯家的报纸或者各种书籍,一天晚上我已经上楼休息了,大伯在楼下和大婶谈心说看我是个考大学的料。大伯的嗓门比较大,当时躺在床上一时半会没睡着。有时在大伯家听到隔壁有人弹吉他,好忧伤的回忆。

 母亲一辈子操劳辛苦,替二姐和哥哥都带过一年的孩子。等到我家宝宝出生时,母亲65岁了。我没有喊母亲来帮忙,因为带孩子非常辛苦。母亲一人把我们四个拉扯大就足够辛苦了,现在该是享受晚年生活了。母亲在农村里住了一辈子,老家空气好、住的地方又宽敞,不太适应城里生活方式。每年也会回去看望母亲,平时也会打电话聊聊天。

此帖子已经被tumao于2015年01月15日 14:08:51编辑过。

回复
15#
发表于 01-13 10:50| 查看全部| 倒序看帖| 发送站内信

              (十二)母亲被诬陷婚外情

母亲年轻时长相不错,乍一看似乎没那么好看,却非常耐看。父亲去世后,如果母亲改嫁也是可行的,如果狠心丢下我们几个不管的话。母亲勤劳能干,在农村里有些妇女会防着和母亲来往。比如有一家远房亲戚,本来还往来的,后来那家女人就和我们这个大家都断了联系,就是害怕她家男人来我们家。这事也是很多年以后我上了大学后母亲才告诉我的。当时有人家会做鞭炮,家庭小作坊,比如我好朋友家一直做这个。家里困难,本来我们几个孩子可以出卖些劳动力,挣点学费。人家也是防着我们,所以小时候除了帮家里做好事,写好作业,就在外面和孩子们一起玩。现在回过头看时,也挺好的,小时候多玩玩。如果能挣些钱,可能母亲和我们都掉钱眼里去,觉得不上学还能挣钱,可能就没坚持下来。

有了这些防范于未然的女人们,母亲平时也刻意和男人们保持距离,你知道在农村里闲话挺多的。附近不少出轨的女人,远近都闻名的,并不是没有丈夫的女人,反而是那些丈夫在的女人。1992年夏天双抢时,母亲在家门口大骂,骂一位妇女诬陷母亲和她老公有关系。我那时小,根本不知道什么情况。原来是这位妇女的老公和其他女人有不轨行为,然后她或明或暗地说是母亲。她推理很简单,我父亲不在,肯定是母亲。她老公的事后来好多人作证,根本不是母亲,而是其他女人。据说后来好多年她老公终于承认此事,她老公在她生第一个孩子时就和别的女人有染。这位妇女还很强硬地不肯认错,旁人说起我母亲绝对不会干这种事,她还把母亲都带上。天地良心,这个男人猥琐的样子,别说母亲了,连我看了都觉得要吐了。父亲在我们心目中的形象那么伟大,母亲怎么可能还和这样的人在一起?

其实母亲也知道那个男人和谁有染。母亲没有明确说出来,但母亲也不愿意替人背黑锅,就和这位妇女大骂起来。母亲的大概意思是你有本事把自家男人拴在裤腰,你家这样的男人我根本就看不上,别玷污了我的名声。话糙理不糙,作为女人,自家男人出轨了,的确也要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可怜我当时对14岁,对男女之事还没概念,但就是从这事隐约知道似乎不是啥好事。这个事对我的影响还是挺大的,对男女之间我还是比较保守和刻意保持距离。当然成家了后,和老公之间保持良好的感情是必须和应当的。

至于那些出轨女人们,他们的孩子很少有成才的。你想,女人出轨大部分都在3040多岁,而这时孩子们正是10岁左右正需要良好教育和引导。忙着和别的男人打得火热,偷偷摸摸的,怕被人发现。在家如何面对老公和孩子,你还有心思去教育孩子吗?我从来都认为如果成家了,关键要搞好夫妻感情,不要成天想着和外人去搞婚外情。


回复
25 篇,显示:1 - 15篇 
社区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