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首页 同龄圈 育儿你造吗 好好ci 流行时尚 女人心情 败家妈妈 孕期话题 准备怀孕 幸福母乳站 幼儿护理
查看:1w|回复:29

精品推荐:望子成龙系列

回帖 发帖
发表于 12-24 15:44| 只看楼主| 正序看帖| 发送站内信
2#
发表于 03-28 08:03| 只看楼主| 正序看帖| 发送站内信
樓主辛苦了,謝謝
回复
3#
发表于 02-13 16:25| 只看楼主| 正序看帖| 发送站内信

回复
4#
发表于 12-24 16:11| 只看楼主| 正序看帖| 发送站内信

  “将来,我决不像妈妈那样生活。”

  从很小的时候,我母亲的学习就特别好,被大家公认为是将来很有前途的才女。可是,就因为她是女人,母亲就不得不放弃了自己的梦想。同时,她还教育我说,作为一个女孩子不能显得太突出,太有个性。对于女人来说,更重要的事情与其说是寻找自己喜欢做的事,不如说是找一个好丈夫。虽然,正是因为母亲无私的奉献和爱心才使我得以健康成长,但是,在少女时代我根本不能理解妈妈的那些想法。

  那么,如果想要不依赖男人,自己也能够在这个世界上独立地、挺起腰杆来生活的话,需要选择怎样的一条人生道路呢?我之所以选择医生这个职业,就是因为在我的潜意识里存在着这样的想法。对于这种选择,我感到非常满意。

  不过只有那么一次,我发生了动摇。它就发生在我生下大儿子之后。通常,不管是哪个女人,她都要面对这样一个共同的问题:生孩子并抚养他长大。但是,如果仔细分析一下的话,我们就会发现,这和女性们的自我实现是完全矛盾的。如果你想要很好地抚育你的孩子,并使他健康成长的话,对每件事情你都要做出牺牲,对每件事情你都要加以忍耐,你必须有一颗彻底的利他之心。

  在医院,我是一名受人尊敬的大学教授和专职医生,我可以提高自己的嗓音,可以不卑不亢地坚持自己的立场,可是,一旦回到家里,听到儿子用他稚嫩的嗓音喊“妈妈,给我念一念这篇童话”,我就得在突然之间变成一个温柔、慈祥的母亲。这就使得你必须在这两种角色之间不断地进行思想斗争,最后你会发出这样的疑问:“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自我呢?对于我,什么才是最重要、最珍贵的东西呢?”

  我的答案是:我的孩子们。在这个问题上并不能断定谁对谁错,对这个问题的回答随着个人主观的价值判断而不同。所以,我既不想把我的这种想法强加给别人,也不会主张只有这种想法才是正确的。我只是想说,我自己领悟到:没有什么能比牺牲自己去帮助别人更有价值的事情了。

  我对“母爱”这个词给出的定义不是别的,就是“水”这么一个字。“母性”就像水一样柔柔地渗入地下,使自己的形体消逝于无形,可是大地却因此而湿润,五谷因此而生长。母爱的这种意义不是用大脑、而是要用整个身心去体会的。

  “在女性身上,一定还有一种比实现自我更高的价值”。

  因此我下定决心,无论今后发生什么样的事情,我都要把我的孩子们放在最中心的位置。

  在对自己的思想有了这样一个清晰的整理之后,我顿时感到心情倍加舒畅。以前感到吃力的职业生活好像也变得更有意思了。在现在这种无论何时何地都需要激烈竞争的职业生活中,如果是在从前的话,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我都会绷紧自己的神经,做出对应的姿态。可是,自从我下了这个决心以后,我开始知道该如何从容地面对并解决所有的这些问题了。

  但是,这决不意味着我成了一个满足于自我小世界里的人,安于现状、与世无争。相反,在对自己的思想进行整理以后,我明白了,这不仅不会对自我的发展和实现产生有害的影响,反而会成为一种巨大的助力。过去我只懂得双眼紧盯前方,现在我还懂得了同时向旁边和向后看,以一种客观、从容、平和的心态去注视生活,并从中找到幸福和乐趣。

  我为众多母亲们提供心理咨询的时候,感觉到在她们的内心世界里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苦恼和矛盾。因此,我建议她们就像我所做的那样,对积累下来的种种问题,按照它们对你的重要程度,进行先后顺序的排列。为了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搞清楚问题的来源。

  不要以一种片面的视角看问题,更不能成为社会上一些固有观念的俘虏,而是要根据自己的主观感受和心灵体验去省查自己内心的问题。同时,要认真地想一想,什么才是对自己最为重要的。斯蒂芬·柯维在他的著作《与成功有约》一书中告诫人们,“首先做你认为最重要的事”。同时,他将事情的先后顺序按照以下的次序进行了排列。

  1、重要而紧急的事

  2、虽然重要但是并不紧急的事

  3、不重要但是紧急的事

  4、既不重要又不紧急的事

  那些能够找出最重要的事情并去认真完成它们的人,对于第2-4项事情的处理也会比一般的人更快、更好。因为他们不必为不懂得放弃而产生的患得患失浪费时间。承担自己无力承担的事情不是一种明智之举。

  如果你希望把抚育孩子的辛苦变成一种快乐,希望孩子能够更加健康地成长,那么请从现在开始,就好好的回顾并反省一下你的生活,从中找出你认为最重要、最珍贵的东西来。

    返回顶端 

回复
5#
发表于 12-24 16:10| 只看楼主| 正序看帖| 发送站内信

  “妈妈,奶奶(指我们家雇佣的保姆大娘)今天不舒服,你去洗碗吧。妈妈不是比奶奶更年轻吗?你去做做也是没有关系的。”

  有一天,我回到家里,刚刚打开玄关的门,正准备拖鞋进屋,我的大儿子景慕就跑到了我的面前对我这样说。我怀疑是不是自己的耳朵听错了,就又问了孩子一遍。

  “妈妈,你难道还不知道吗?奶奶今天感冒了,你赶快去洗碗吧!”

  站在我的身边,说这些话的孩子难道真的是我们家的那个景慕吗?就在昨天,他还叫嚷着不肯吃饭,急得保姆大娘出了一身的汗呢。

  我正为孩子与平常不同的表现感到纳闷,保姆大娘走了过来,悄悄地拉住了我的手,把我拉到了没有别人在场的厨房,告诉我事情的来龙去脉。原来是这么一回事:因为患了感冒,保姆大娘抽空坐到一旁正在稍做休息。不想,这个情况被景慕看到了。于是,他就走了过来,拉着她的手向一个箱子走去。然后,他就拿出了我们家装有常备药品的医药箱,把它打开,并对保姆大娘一一地做了说明:“奶奶,这个是退烧药。这个是治咳嗽的药……”。

  之后,景慕一整天都跟在她的屁股后面转,让她不要工作了,好好休息,等等。刚开始,保姆大娘还以为他又要耍什么鬼。可是,当看到孩子脸上那种发自内心的真挚而急切的表情时,她被感动得流下了泪来。

  我之所以对景慕那天的表现感到吃惊,是有自己的道理的。从他很小的时候起,白天他就一直是由保姆大娘照顾的。可能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景慕对保姆大娘的反抗也显得尤其厉害。幸亏保姆大娘性格非常温柔、慈祥,照顾孩子的经验也非常丰富,景慕的种种“不端”行为才没能成为太大的问题。但是,当他该上幼儿园的时候却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那天景慕特别挑食、不肯好好吃饭,突然又嚷着说嗓子干燥,要找水喝。

  “水在冰箱里,自己去拿出来喝。”

  这是他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当然要让他自己去做。没想到孩子却大声尖叫了起来:

  “讨厌,讨厌!为什么非要让我做?!奶奶去做不就行了吗?她来我们家就是做这些事情的!”

  从一个刚刚才满五岁孩子的嘴里竟然说出这样的话来,而且说这话的孩子不是别人,正是我自己的大儿子!在那一瞬间,我的脑海里不由地闪过了许许多多的念头。

  “是不是我教育孩子的方法出了问题?是不是因为我害怕孩子的心灵受到伤害而过分地纵容了孩子,什么事情都由着他的意思去做,结果却使他变成了一个没有礼貌的‘坏孩子’呢?”

  我想我的孩子对他人之所以会产生如此严重的偏见,做母亲的态度一定给了他相当大的影响。我不由感到非常地后悔。

  “即便如此,从现在开始,我也要把他纠正过来!”

  我的头脑一下子清醒了许多,开始重新振作起精神,进入了对他进行说服教育的工作。

  “你怎么可以这样对每天都照顾你的奶奶说话呢?奶奶的工作是多么不容易啊,难道你就没想到过要帮助帮助她吗?”

  “不知道!”

  看到连一点话都听不进去的孩子,我真是感到万分地焦急。孩子到了这个年龄已经在性格和其他的各个方面逐渐开始形成其特有的轮廓了。在这个时候才开始对他的行为加以纠正是不是太晚了呢?

  可是,不论我如何斥责他、如何对他进行解释和说明,孩子的行为方式还是没有什么大的改观。我还和我的丈夫进行了严肃认真地商量,看就这件事情该怎么办。可还是找不出什么好的办法。越是这样,我越是对保姆大娘感到抱歉。保姆大娘可是像对待自己的亲孙子一样对待我们家景慕的啊。

  我在一边努力纠正自己孩子行为的同时,一边想方设法地善待保姆大娘。就这样,到现在为止一晃两年多的时间过去了。现在,看到景慕的行为方式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我确实感到非常吃惊。

  所有的孩子,从他降生的那一刻起,无论是在生理方面、还是在心理方面,都好像是乘上了一条正在飞驰的高速快艇一样,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惊人的变化。这是孩子们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因此,在大人们的眼里,孩子们就常常显得变化无常。比如说,平时非常听话的孩子,有时会突然变得不可理喻、使起性子来,或者其行为方式一下子会变得非常自私、只顾自己不顾别人。这并不奇怪,他们正是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在他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上寻找自我、认识到自我的存在的。对孩子在这一成长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种种行为,父母不能强行加以“纠正”,孩子也是不会听他们的话的。

  尽管如此,从母亲的立场上来看,也不能完全袖手旁观、无所作为,由着孩子的性子来。因此,我想对那些焦急万分的母亲们建议:

  “还是先让你自己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吧。”

  如果你想纠正孩子们的一些不好的行为方式的话,你不必马上就付诸行动,而是需要花上一定的时间,用你自己的行动去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才是正确的。让孩子们在你旁边看你是如何行动的。这件事本身对他们来说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过程。

  有许多母亲一边对自己的孩子说“不能对保姆没有礼貌”,可是一边却对保姆大娘做着没有礼貌的行动;一边教育自己孩子不要和别的孩子吵架,一边却抓着电话筒对邻居大叫大嚷。

  我的孩子之所以会“一下子”变得对保姆大娘那么好,一方面是因为随着他的成长发育,具备了一定程度的较为成熟的思考能力;更重要的则是因为我们夫妇用自己的行为给他做出了榜样。

  当然,从前我们对保姆大娘也是非常热情、非常尊重的,但是,自从孩子对保姆大娘的态度开始变得恶劣以后,我们在对待保姆大娘的问题上就更加注意了,想方设法使她不要产生其他一些不好的想法。如果她生了病,我们会买药给她;如果家里做了什么好吃的东西,我们会当着孩子的面让她先品尝。

  我不知道我的这种说法是不是显得有些陈腐,但是孩子的确是通过观察父母的具体行为来学习如何待人接物和为人处世的。这是一个永远不变的真理。父母对孩子的命令和呵斥不仅不会起到应有的效果,反而使他们学会了父母对他们的说话态度和方式。母亲们的每一个具体行动都是孩子们学习的样本。

  请不要试图对孩子进行控制,而是要承认“经常变化”是孩子们所具有的一种特性,这是他们在走向成熟的过程中必然要经过的一段历程。相反,你应该考虑这样的问题:"我今天是不是作为孩子们的榜样好好地生活了"?要知道即使是现在,孩子们已经在注视着你是如何行动的了。

  请千万不要忘记这样一个事实:“呈现出来”的力量要比想象的大。

  返回顶端 

回复
6#
发表于 12-24 16:10| 只看楼主| 正序看帖| 发送站内信

  最近,我在读戈尔·艾文思写的一本很有意思的书:《像男人一样地工作,像女人一样地成功》。下面就是其中的一部分内容:

  我是这样定义“愧疚感”的,即它是一种“因为确信自己确实有错而产生的痛苦的“自责感”。这种感觉虽然很难用图画来表示,但是如果一定要这样做的话,似乎可以用和“绞刑架”较为接近的画面来表示。如果真有这样一幅画面的话,那么女性作为主人公出现的可能性更大。

  我们的女性总是为愧疚感所折磨。开始的时候,以成为一个善良的淑女为目标而被培养,之后,自己又成了心地善良的牺牲品。我们的女性都试图成为女强人,并试图解决所有的问题。这不是自己主动地走上绞刑架又是什么呢?

  “愧疚感”不仅会使人们掉入绝望的深渊,而且还会使人正确处理事情的能力降低。一个经常责备自己连一个小问题都解决不了的人,又怎么能直视并坚持她的奋斗目标呢?

  这使我不由想起了抚养第一个孩子时的艰难情景。由于没有任何育儿经验,我在抚养性格比较古怪的大儿子时倍感做母亲的不易。同时,因为医院的事务特别繁忙,不知不觉中我也会时时疏忽对孩子的照料。

  "这样做母亲实在是不行啊。”

  当孩子身体不舒服的时候,我的这种愧疚感就会更加强烈。每当我把孩子留在家里出去工作或上课的时候,我都会深深地怀疑,我做这些事的正当性。

  直到有一天,在我的脑海里突然闪现出这样一个想法:“我整天这样苦恼和愧疚,对孩子到底能有什么好处呢?”

  结论当然是No。我们不是有这样一句俗语吗:“抚养一个孩子需要一村子的人。”所以抚养一个孩子决不是我个人能够完全解决的事。虽然在育儿问题上,母亲应该处于中心的位置,但是在事情不太顺利的时候,母亲应该具有将周围的人都动员起来的智慧,使他们成为帮助你抚育孩子的助力。

  从此,我不再为各种苦恼和愧疚感所困扰。因为我已经明白做母亲的这种愧疚感不仅对孩子、对我自己也没有任何好处。那么,为什么还要愧疚、还要烦恼呢?整天地为育儿问题感到愧疚和烦恼,完全是一种时间和精神上的浪费。当我从这种毫无意义的愧疚感中解放出来后,我就一边为抚养孩子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一边积极寻求丈夫和婆家的帮助,使孩子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爸爸、爷爷、奶奶在一起。这样的话,当我对孩子的抚育有所疏忽的时候,孩子仍可以从他们那儿得到的无条件的爱心,从而弥补我暂时留下的空白。

  当然,要想得到整天忙于工作的丈夫和公公婆婆们的帮助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是,为了我和我的孩子,我必须耐心地去坚持。

  结果,我们家的孩子不仅比别的孩子从爷爷奶奶那儿得到了更多的爱,而且和同龄的孩子相比,他对爷爷奶奶的感情更为深厚。当公公婆婆给我们打来电话的时候,孩子就会对着话筒问:“爷爷,你什么时候来我家呀,你难道不想我吗?”看到孩子这种天真无邪的神态,我感到特别地幸福。不仅如此,孩子就像对待在一个家里生活的亲人一样,非常喜欢他的姑姑和叔叔们。只要到了周末,孩子就像到朋友家玩儿一样,常常会跑到亲戚们家里玩儿个痛快。有时候,看到孩子更喜欢缠着他的姑姑和叔叔而不是我,我还会产生出一种轻微的妒忌心理。但是,看到孩子在没有我的时候也能照样嬉笑玩耍,而不是像从前那样哭闹不休,我就会想,我还真是做对了。

  世界上没有完美无缺的母亲。孩子长大以后,回想起自己母亲的时候,也不可能百分之百都是美好的东西。因为母亲们都是普通的人,她们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因此,我认为,如果母亲们能在百分之八十的程度上做一个好母亲、尽到自己责任的话,就已经相当不错了。至于其他百分之二十,明智的母亲会积极地动员自己的家人和亲戚们去填补这个空白。有一天,我接到了妹妹的电话,她告诉我说,她邻居家有两个小男孩儿,她的小女儿只要一有空儿,就往邻居家跑。可能是由于没有兄弟姊妹的原因吧,她的小女儿整天和邻居家的男孩子们玩的乐不思蜀。

  问题是,孩子除了睡觉时间以外,一整天都泡在邻居家,连自己的家都不想回了。对已经被两个男孩子搞得筋疲力尽的邻居来说,对此当然只能是感到嫌恶,决不会感到高兴的。

  妹妹看出了邻居的心思,就哄劝自己的孩子不要再去了。哄劝不见效,妹妹甚至还动手打了孩子。无论是哪一个母亲,都不愿意因为自己的孩子而看别人的脸色,于是妹妹就把孩子像犯人一样地在家里关了好几天,每天都好像在和孩子打一场战争。可是,情况并没有任何好转的迹象,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妹妹只好打电话给我,看能不能为她想个解决的办法。听完妹妹的讲述以后,我对她说你不应该打骂孩子,而应该先去拜访一下隔壁的那位母亲。比如说可以提一袋水果什么的到邻居家,诚恳地对她说:“我们家的孩子非常喜欢和你家的孩子们玩儿,给您添了很多的麻烦,实在是对不起,请您原谅。”请求她的谅解。孩子们能有自己的朋友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因为这是他们熟悉同龄文化、扩展交际关系的一个捷径。而且,这不也是母亲们不能直接给予孩子,而对孩子们来说又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经历吗?

  打这以后,我的妹妹为了取得邻居那位母亲的欢心,尽了她最大的努力。其结果就是,她的女儿又可以尽情地在隔壁玩儿了。

  我想对母亲们说这样一句话:“在抚养孩子的问题上,不论是为了你,还是为了你的孩子,你与其去做一个‘厚道’的狗熊,还不如成为一个‘精明’的狐狸。”

  为了做到这一点,你必须首先抛弃掉你的愧疚感。对于母亲们来说,根本没有必要在孩子犯了哪怕是一丁点错误的时候就自责说:“都是我不好”。以我的经验,常常是那些从这种毫无意义的愧疚感中解放出来的母亲们,才能够更好地抚养自己的孩子。请从现在就开始尝试并付诸行动,做一个百分之八十的好母亲吧。当你成为一个非常精明的、甚至有点让人讨厌的狐狸的时候,我相信无论是你还是你的孩子,都将会变得更加幸福。因为我就是这么做的!

 返回顶端 

回复
7#
发表于 12-24 16:09| 只看楼主| 正序看帖| 发送站内信

  就我个人来说,我并不认为早期教育就无条件地不好。孩子越是幼小,就越容易吸收各种学习经验。如果这种学习是在适当的时期进行的话,确实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对这一点,我从来都不加否认。

  问题并不在于早期教育本身,而在于实施这种教育的方法。

  说到早期教育,大多数人的脑海里首先都会浮现出婴幼儿用的各种教材,或者那些所谓教育天才的机构,并想到要把在幼儿园或小学才学的知识过早地就灌输给幼儿们,这样他们就可以比别人更快地成长和发展起来。我遇到的大多数母亲都抱有这样的想法,实际上她们确实也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教他们英语和母语了。

  但是,这种过早地教孩子学习的方式并不总是能行的通,在教孩子学一些什么东西的时候,你要清楚在这时期的学习过程中,他们具有与其他年龄孩子学习时完全不同的一些特点,对这些特点一定要很好地加以利用。孩子们在婴幼儿时期,一个十分突出的特征就是,他们总是本能地想要去探索一些新东西。也就是说,对于孩子们来说,好奇心本身就是一种本能,因此每当他们看到一些新的、有趣的东西之后,总是会感到特别高兴。孩子们的这种探索活动本身对他们来说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过程。当他们看到周围有一个新的东西,跑过去摸它的时候,这个行为本身就是学习。

  就让我们举一个例子吧。在孩子面前有一个锅盖,孩子们在看到这个圆圆的东西之后,会感到很新奇,他们会想:“它的样子长得真古怪啊,妈妈用它盖什么呢?为什么要盖呢?”以这种好奇心为基础,孩子们会得到大人们难以想象的知识和信息。

  以婴幼儿的这一特征为基础提出的早期教育理论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One step behind”(晚一步)理论,另一种是“One step ahead”(早一步)理论。

  “One step behind”(晚一步)理论指的是:对孩子的行为要稍微慢一拍地去应对。也就是说首先要在一旁静静地观察孩子的行动,当孩子对什么东西显示出好奇心以后,母亲再因势利导加以推动就可以了。简单一点儿地说,就是你只要去附和孩子就可以了。

  与之相反,“One step ahead"(早一步)理论指的是要比孩子的行动提前一步作出反应。我们可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孩子坐在一碗米饭前,正在说:“佛,佛,佛……”的时候,一旁的妈妈可以提前一步十分明确地说出“饭”这个词。

  我认为,如果能把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同时适当地加以应用的话,就会取得最佳的早期教育效果。

  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判断什么时候应该“One step behind"(晚一步),什么时候应该“One step ahead"(早一步)。既有错过了孩子最佳学习时期的母亲,又有过于着急,在孩子对学习还毫无兴趣的情况下,就提前让他进入了学习过程的母亲。

  对这个问题的解答,取决于母亲对孩子的关心程度如何。平时就把自己的全部爱心都投入到了孩子身上的那些母亲是既不会错过、也不会在孩子最佳学习时期到来之前就过早地进行早期教育的。

  既然如此,那么以这一理论为基础,母亲们最关心的母语、英语等方面的学习,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以什么方法进行比较呢?

  虽然每个孩子的情况都不尽相同,但是,对于那些首先要求以具有一定的思考能力为前提的学习来说,一般要等孩子长到4-5岁的时候进行才能收到效果。因为起码要到了这个年龄,孩子们的大脑皮层才能发达到足以吸收并消化这些知识的程度。

  在孩子还只有两岁的时候,就有不少母亲试图教自己的孩子认字。但是,这时孩子对字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它们的样子是圆的这样一种程度。当然,孩子在母亲的强迫下也完全可以把这些字背下来,并能阅读它们。但是,这和鹦鹉学舌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当然,我们并不否认确实也有一些在认知力(认识并理解问题的能力)上发育比较早的孩子,有一些对新事物的好奇心特别强、探求欲望特别高的孩子。对于他们,即使没有母亲的强迫,他们也会对认字这样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如果你的孩子表现出了这种兴趣的话,就没必要阻止他。如果你对孩子在学习方面是否有兴趣、以及这种兴趣到底有多大不太清楚的话,只需认真地观察一下孩子的反应,就可以知道了。如果孩子讨厌这种学习的话,就应该立即中止。

  有一天,我妹妹很兴奋地打电话给我,告诉我说她的女儿能认字了。事情是这样的:有一次,这个孩子在她经常去的地铁站上,看到写着站名的标志牌,就大声念了出来。开始的时候,大人们还认为这不过是偶然的巧合。可是,后来即使到了其他地方,只要是有写着那个车站名字的文字出现,她都能准确地念出来。到底是什么原因使这个刚刚才两岁的孩子就能够“识文断字”了呢?

  原来,这个孩子的外婆就住在她最初读出站牌的那个地铁站旁边。孩子平常就特别喜欢去外婆家,来回都会听到列车播音员多次播报这个车站的站名,去了几次之后,就在无意之中把它记了下来,然后孩子把站牌上写的字和听到的车站名联系起来,并把它背住了。也就是说,孩子之所以能够识文断字,其中的秘密完全在于儿童那种对自己喜爱的人或事物表现出的天真无邪的关心。

  可是,在电话里兴奋了半天的妹妹却正式宣布说:“从现在开始,我要正式地教她识字了!”我对她详细地说明了孩子之所以能够识字的原因,提醒她,强迫孩子学习的教育方式,是绝对不会产生什么好的效果的。然而,对孩子充满了期望的妹妹根本听不进我的话,马上就开始教连话都说不流利的孩子学习母语了。

  果然不出我的所料,没过多久,妹妹又打来了电话,告诉我说:只要她一把识字卡片放在孩子的手里,孩子就会大哭大闹,把卡片远远地扔在一边。没办法,她只好放弃了教孩子学习母语的想法。

  尽管这一切都在我的预料之中,但我也曾这样想过:万一孩子在这个妈妈强加给她的学习过程中对认字产生了兴趣,说不定也是可以提前对孩子进行这方面的教育的。因为只要孩子有兴趣并能从中得到乐趣,那么对孩子来说,学习识字和其他游戏就没有太大的差别。

  在我朋友的孩子中间,有一个孩子特别喜欢吃美国31种风味冰淇淋(Baskin-Robbins)。经常和孩子一起去冷饮店的妈妈,有一次无意中指着Baskin-Robins冰淇淋的第一个字母对孩子说“这个字母念B”。孩子在听到这句话的瞬间就背住了这个英文字母,以后无论他走到哪里,只要看到B字就会大声地把它念出来。

  像这样把学习和孩子喜欢的东西联系起来,就会使孩子产生出切实的学习欲望。通过这种方法学习到的东西就会深深地刻在孩子的脑海里。

  不顾孩子的兴趣强迫孩子进行的学习则不仅会使学习的效果明显降低,而且还会使孩子失去其他很多宝贵的东西。比如会降低孩子的自信心;在学习的态度和方式上,还会使孩子形成只会机械记忆、不会积极思考的习惯。结果,强行进行的早期教育反而成了制造没有思想的孩子的捷径。有一个出生于富裕之家的孩子。他的父母全都是名牌大学毕业,因此对自己独子的教育就更是格外重视。根据母亲的安排,这个孩子从四岁开始就在专门的英文幼儿园上学了。

  由于母亲的强迫而不得不去学英语的这个孩子,在上幼儿园之后没多久,就开始无缘无故地动手殴打和他一块儿学习的孩子,并表现出其他一些十分反常的行为,常常躺在幼儿园门口不起来。

  焦急的母亲跑到附近的儿童问题咨询所,给孩子做了智能检查,结果孩子的智商只有80。当这位吃惊不小的母亲跑来找我的时候,她孩子说话都比别的孩子慢,可是她本人竟然不知道!

  为了确保准确无误,我再次对孩子的智商做了检查,结果和上次没有太大的差别。可是,在对这个孩子进行了一段时间仔细认真的观察之后,我发现他的实际智力并不像智商测试结果显示的那么低。孩子的智商检测结果之所以低,并不是因为他不会回答测试的问题,而是因为他对智商测试本身就拒绝合作。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检测结果呢?

  这个孩子从上专门的英语幼儿园那天起,就非常讨厌学习。虽然根据妈妈和老师们的要求不得不背那些枯燥无味的英语单词,可是,并不能因为这种努力就可以使他在短时间内喜欢上原本讨厌的东西。结果,孩子因为英语学习的负担和压力丧失了对生活的自信心。这种心理通过殴打幼儿园的其他孩子或撒泼耍赖、拒绝上学这样的行为表现了出来。一旦孩子失去了自信心,在他的潜意识中对智商检查这样普通的测试也会产生出一种排斥心理。

  父母们常常认为,把单词背会并能原封不动地写出来的记忆能力就是智商,实际上并非如此。相反,孩子们不知道一两个单词并不要紧,重要的是要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就是说,当遇到一个新问题的时候,能够独立思考、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懂得问为什么的能力更重要。如果没有这样的能力做基础,只会背单词和数字,那么这样的儿童只能成长为“记忆能手”,成为一个不会思维只会背诵的傻瓜。

  我大儿子景慕是在入学前两个月才开始学习母语的。按照我们现在的一般看法,到了8岁还不会写字可以说是匪夷所思、骇人听闻了。可是,就是在这短短的两个月里,我们的景慕就学习并掌握了母语。

  “这个太容易了,为什么要教我学这个呢?比学英文字母简单多了!”景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学会了母语并不说明他本人是一个天才,而是因为他的学习完全是按照大脑发育的时间顺序进行的。如果从很小的时候起就开始教这个固执的要命的孩子学习母语的话,说不定反而会引发一些心理上的问题。

  我想起了在早期教育发源地美国的一件事,那时我曾经访问了一个幼儿园。在这个被认为是丹佛市最好的幼儿园里,根本就找不到幼儿用教材、教具一类的东西,甚至连一般幼儿园里可以经常见到的玩具汽车都没有。如果说还有什么的话,那里只有宽阔的草地、泥土和汽车轮胎这一类的东西。老师们说,孩子们如果想要什么东西的话,他们会自己研究并动手把它们做出来。成品玩具会阻碍孩子们创造力的发展,他们是绝对不会使用的。

  我非常想让那些随时想教孩子一些什么东西的母亲们,也到那个幼儿园去看看。如果那样的话,我就不需要费力地向她们说明为什么要慢慢地培养孩子了。

  想要慢速培养自己孩子的话,首先就要真正地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弄清楚他们最需要的东西究竟是什么,然后才有实现的可能性。当然,在这一过程中,你可能会犯无数的错误,但是,你不能讨厌或害怕犯这些错误。因为,这是希望慢速培养自己孩子的父母们最起码应该做到的事情。

   返回顶端 

回复
8#
发表于 12-24 16:08| 只看楼主| 正序看帖| 发送站内信

  因为职业上的关系,每天我都要接待二十多名孩子和他们的母亲。整天都要面对这些抱怨患有精神上疲劳和痛苦症状的人,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虽然,给予他们各种帮助、使他们重新恢复健康,会使我感到自身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但是,说真的,有时候我也会感到十分厌倦。在情绪低落的时候,我还要找其他的心理医生进行心理咨询。

  然而,每当我看到孩子天真烂漫的笑容时,仿佛在一瞬间,所有的疲劳和痛苦就都消失的无影无踪了。只要和他们在一起,那久已失去的笑容就会在不知不觉中重新浮上我的脸颊。每当这时,我就特别感激孩子们。大概每个做母亲的都会有同样的感受吧。

  有时,我因为有聚会等原因回家回得很晚,一脱鞋我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看看孩子。在长时间地注视着他们的时候,我会突然冒出这样的想法:这些孩子长大以后会成为怎样的一个人呢?接着便又出现了这样的苦恼:要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把他们培养成才?

  延世大学社会学系的韩惠清教授预测:未来,我们的社会将变成一个复杂的、充满不确定性的高风险社会。因此,“只要成绩好就可以进好大学,从而就可以成为被社会承认的杰出人士”这种近代思维模式将会彻底消失。

  各种变化已经在我们身边悄然出现。像网络管理员、游戏编程员等这些在几年前都没有听说过的职业,现在每天都在出现。勇敢地投身于其中的人也越来越多了。

  我非常同意韩教授的看法。同被血缘、地缘、学缘等传统关系所束缚的老一代相比,我们的孩子们将要投身于其中的社会,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社会。在这个社会里,没有固定的精英模式和成功标准。你能否有所成就,完全取决于你个人的主观价值判断和付出的努力。这将是一个多么有趣的社会啊。

  但是,我也不能不担心:个人行使自由意志的范围越大,“存在的不确定性”也将越大。人类社会之所以有宗教、婚姻和家庭制度,就是因为他们一直处于一种不确定的状态,从而想找一个可以依托的地方。从自身内部寻找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是非常困难的,所以,过去的人们总试图从外部寻找。

  或许有人会说,这些制度是抹杀人类的自由意志、是对生活进行限制的镣铐。但是,不可否认,正因为存在的不确定性,人们才具有主动要求被限制的特性。

  如果人类自由行动的能力总在不断增强的话,那么不确定性也会不断增大。这时,人们不仅会感到对每一件事都要负责是一种沉重负担,而且在遭遇到不能承受的空前自由时还会感到巨大的不安。因为在这时,所有的事情都要靠你自律地加以解决。

  那么,在这个不断变化的社会中,我们的孩子到底最需要什么东西呢?社会越是变的不确定,发现人类自由意志的机会也就越多。随着个人选择的多元化,孩子们最需要的东西就是“自我认同”。

  所谓自我认同指的是这样一种状态:即将自身内在的感觉、自我意识以及外部评价等加以综合,从而对“我是谁”这个问题给出自己的答案。达到自我认同的人,在与他人或外部环境进行接触时就不会出现动摇或自我分裂的现象。具备这种能力的人即使是独处,也不会感到孤独和寂寞。他们在和别人交往时会尊重对方的隐私,强化自己的精神支柱。

  自我认同强的人能够比较客观地审视自我。这就意味着,他有很强的寻找自己喜欢从事的事业的能力。这是在未来社会中获得成功的捷径。

  因此,我希望我的孩子们能成为一个有明确的自我认同的人。然而,这种自我认同在本质上是不可能在一瞬间、以一种急躁的心态得到的,更不是通过对孩子进行强迫性教育注入的;而是从他出生的那天起,通过开始认识妈妈,再通过妈妈认识社会,然后在社会中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和挫折以后,非常艰难地、在一个非常晚的时期才能得到的。

  孩子的自我认同,是通过对从前失败记忆的反馈获得的。“自我意识”是通过“啊,这样不行。那样做才是正确的”这种自我觉悟过程逐渐形成的。简单地说,摔倒的次数越多,孩子的自我认同感就越强。

  可是,我们的妈妈们却不给孩子们随心所欲经历失败的机会,只是催促他们走别人都在走的所谓“万无一失”的路。

  那么,其结果又怎样呢?当孩子们按照父母、学校的命令和训诫,以决死的努力进入大学以后,才开始为自我存在和自我认同这样的问题苦恼。在这之前,他们所有自我的东西都被压制了,只能被动地活着。在进入大学以后,他们突然要寻找自我了,结果只能是彷徨。

  以演唱《一个人的爱》等歌曲受到广大歌迷欢迎的著名歌手金贤定在接受一次采访时曾经这样说:

  “学校制度本身就很成问题。我们的学校教育本来应该尽可能地把每个人的特长都开发出来,可是现在的情况却恰恰相反,学校不仅不是去开发个人的特长,而是在处处抹杀这种特长,使大家变得千篇一律,毫无生气。在我的一些朋友中,有一些人在学校表现的非常好,但这个‘好’并不是因为他们的学习成绩特别突出,而是因为他们特别听老师的话。他们自己决定事情的速度特别慢,社会适应能力也比较差。当我和他们在一起做一些事情的时候,只要一遇到什么问题,他们马上就会打退堂鼓。这样的情况实在是太多了”。

  正是出于这样的原因,金贤定在他的求学期间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但他仍然执着地坚持着自己的理想。他不顾父母的反对,独自投身到了音乐的世界。在经历了无数次的痛苦和挫折之后,他终于获得了成功。他说他获得成功的最大经验就是:走自己的路,对自己负责。

  只要能正确地找到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情,那么孩子就等于成功了一半。不过,我们需要时刻牢记:要做到这一点(“正确”地找到适合自己走的路),需要经历很长的时间和无数次的反复、曲折。在这件事上,谁都不能代替孩子去做(包括父母)。父母们,请你们千万不要着急,更不要因此而去强迫孩子。

  相反,对那些完全按照父母的意愿行事、特别听话的孩子,做父母的反而倒要格外地留意。因为就像金贤定所说的那样,非常听话的孩子决定事情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可能会非常差。也就是说,这些孩子的自我意识、自我认同感不强。

  在将来,只有那些自我意识、自我认同非常强的孩子才能获得成功。现在父母们的当务之急就是抽出一定的时间、坚持不懈地、认真仔细地去观察:在你的孩子树立自我意识的过程中,是不是有什么东西阻碍或推迟了它的形成;孩子们真正希望得到的东西到底是什么。

  返回顶端 

回复
9#
发表于 12-24 16:07| 只看楼主| 正序看帖| 发送站内信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外界绝大部分信息都是由眼睛传入的,眼睛一旦受伤害,无论是宝宝还是家人都是非常痛苦的事情。要想宝宝眼睛好好的,就要防止眼睛受伤害。

  防不胜防的是眼睛受外伤

  孩子小,看见什么都好奇,上上下下,爬爬动动,一不小心就会挂彩,这就要求妈妈左右不离地跟着他。家具最好不要棱角太多。宝宝在活动时,身体稍微不平衡,就会跌倒撞到家具上,如果伤及眼部,常会造成钝挫伤。另外,孩子的玩具也不能带棱角。

  生活中的一些尖锐物品不要让宝宝摸到。宝宝接触图钉、铅笔尖、针线等物品时,如果不小心就会刺伤眼睛。别忘了宝宝的身体发育还不完善,还没有避害能力。

  食品袋中的防腐剂、厕所里的洁厕剂等有毒的化学物质,是隐形杀手,宝宝有时会把它当作好玩的东西,一旦接触眼睛,就会引起化学灼伤,后果无法估量。不要让宝宝单独与猫狗等宠物玩耍。猫狗是有野性的,有时它们的利爪会抓伤宝宝的眼睛。

  过年了,放鞭炮最容易烧伤、烫伤孩子的眼睛。还有热粥、热油也会伤害到孩子的眼睛。家长一定要做好监护人,不要让别人的悲剧在你的宝宝身上重演。眼睛要避免强光照射

  长期光线照射,是导致白内障的原因之一,宝宝的眼睛很幼嫩,要避免强烈的日光伤害。特别是放在床上、婴儿车里的孩子要注意光线的移动,不要让光线直射宝宝的眼睛。孩子外出可以戴墨镜,把强紫外线过滤掉。墨镜的质量要好,才能吸收紫外线。不要把墨镜当作宝宝的装饰品,长时间戴或在室内、阴暗处戴,这会损害孩子的视力。

  电视伤害眼睛不容忽视

  现在的电视节目丰富多彩,动画片引人入胜,孩子看了上集看下集,看了这台又换那台。由于孩子还小,看电视时间长了,会对眼睛造成不良影响。看电视要有节制,一次看电视的时间不要超过半小时,眼睛与电视机屏幕的距离应该是屏幕对角线的5倍。

  有的家长买来好多婴幼儿书籍,让孩子接受启蒙教育,但要注意孩子的用眼时间,不要累坏了孩子的眼睛,不要让孩子躺着看书,眼睛与书本要保持30厘米的距离,照明光线以40瓦灯泡的照明为宜。

  学会观察孩子的眼睛

  眼睛不好往往是从一种表情开始的,如喜欢眯眼、斜眼看东西等,家长一定要注意观察孩子的眼睛。

  首先要注意孩子眼睛的外观。双眼眼裂有无大小,眼裂小的眼上皮是否遮住黑眼珠;双眼眼位是否正,有无斗鸡眼、斜白眼或上下偏斜;眼球有无抖动。其次注意孩子看东西时的表情与状态。有无眯眼或皱眉,有无歪头或斜看,有无两眼稍向上转,有无低头看书或凑近电视机看电视,有无喜欢躲在暗处看书的现象。还要尽快教孩子看视力表,以期能尽早检查视力,如果发现异常可以立即就医。

  把不幸变成万幸

  0-3岁是宝宝视觉发育的关键期,如果有眼睛疾病的宝宝这个时期及时治疗,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美丽黑眼睛下面的危机

  有一些宝宝的眼睛又大又亮,可爱又好看;有些宝宝的眼睛也很大,但黑眼球与白眼球的比例不一致。同样都是大眼睛,却有不同的结果。出现后面情况的宝宝,妈妈可要注意了,这双眼睛可能埋伏着一场危机。

  有一种眼病叫“先天性青光眼”。由于胚胎期前房角发育异常,阻塞了房水排出通路,因而引起眼内压升高,随着眼压升高,眼球渐渐变大。这种婴儿有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非常好看,没几个月妈妈就会发现孩子怕光流泪,晚上经常哭闹,黑眼球逐渐失去光亮,变为雾状混浊。患儿眼压升高,眼球触之有硬感,眼球扩张增大明显,故有人把先天性青光眼叫做“牛眼”。由于患儿眼睛比同龄儿大,“黑眼球”尤其大,所以给人们一种美感,家长容易忽视。

  先天性青光眼的发病与家族遗传有一定的关系。由于是先天性,发病时间早,所以孩子一出生,这种改变已经存在,故这种疾病对视神经损害严重,视神经被损害了,眼睛就不能视物。好在80%的先天性青光眼在一岁内就会出现典型症状,只要及时发现、治疗,一般不会延误病情。先天性青光眼一旦确诊,需要尽早接受手术治疗,手术最好在三岁以前做。

  黑暗处有一双“白眼睛”

  有个别孩子的眼睛看上去灰蒙蒙的,瞳孔发白,眼睛不能追随眼前目标,抓不到眼前物品,最喜欢躲在黑暗处看东西,这是“先天性白内障”的典型表现。先天性白内障是胎儿在发育过程中晶状体发育障碍导致晶状体混浊的结果。通俗讲,晶状体就像照相机的镜头,形如双凸透镜,完全透明,光线透过它到达眼底,使我们能看清远近物体。可以想象,晶状体一旦发生混浊,势必造成视物不清。先天性白内障大多数是出生前就已存在,小部分是出生后逐渐形成的。

  先天性白内障的发病原因与遗传有关。如果父母中有一人患先天性白内障,那么孩子的发病几率是很高的。其次是来自母体的灾难。母亲怀孕早期感染了病毒,如风疹、麻疹、水痘、腮腺炎等,容易引起胎儿发生先天性白内障。如果母体妊娠三个月时感染风疹,其婴儿风疹性先天性白内障的发病率为50%;母亲在妊娠两个月时感染风疹,发病率更是高达100%。怀孕期间,妈妈用药不注意,或妈妈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甲状腺疾病、肾病等疾病也会导致婴儿先天性白内障。另外,早产儿、低体重儿出生后,也易患先天性白内障。

  胎儿无法选择母亲,母亲有时无法避免疾病,但是优生优育是可以做到的。有白内障家族史者婚后尽量不生孩子;母亲在怀孕期间,特别是妊娠前三个月内尽可能预防感冒及其他传染病,保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药物治疗对先天性白内障是无效的。对视力障碍严重的患儿,双眼完全性白内障手术时间最迟不可超过6个月,另一眼的手术应在第一眼手术后48小时或更短的时间内进行。

  先天性白内障宜在眼科医生指导下尽早手术,双眼先天性白内障患者,两眼的先后手术时间间隔越短越好。需要提醒的是,一些先天性白内障患儿常因本地医疗水平所限,错过了手术时机,甚至有些乡村医生可能告知家长要等孩子长大后再手术,而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即使以后手术成功也因弱视严重不能恢复视力,影响了孩子一生。

  弱视越早越好治疗

  我国大约有4000万名弱视儿童,眼科专家呼吁: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是治疗弱视的关键。

  弱视是眼睛无器质性病变,单眼或双眼视力不正常,通过戴眼镜视力也不能达到0.9,孩子常常表现为看东西喜欢歪头,离得近。弱视不仅能引起斜视,有些弱视患儿还伴有斜颈,不仅影响美观及儿童身心发育,更重要的是,弱视儿童常常无立体视觉,没有分辨外界物体远近、前后、高低、深浅和凹凸等能力。随着社会和科技的高速发展,许多工种和职业都需要有敏锐的立体视觉(如司机、飞行员等)。如果弱视得不到好的治疗,将来孩子在择业时会遇到阻碍。

  治疗弱视的关键是治疗时机,掌握了治疗时机,就掌握了把不幸变成万幸的金钥匙。从出生至3岁,是视觉发育的关键期,从出生至12岁是眼睛的可塑期,治疗弱视超过这个时期,视力恢复的机会便很小。一般治疗方法是扩瞳后,佩戴合适的矫正眼镜,在医生指导、家长督促下进行精细矫正。家长要注意,对孩子弱视治疗应有耐心,不可急于求成,切忌擅自摘下患儿眼镜,未按时复诊,而又导致弱视复发。弱视治疗的疗效与年龄有关,年龄越小,效果越好。

  及早改变孩子斜眼看东西

  斜视是一只眼睛朝着正面,另一只眼睛朝着另一个方向的疾病。斜视包括错位的眼球向内侧倾斜的内斜眼和向外侧倾斜的外斜眼。婴儿眼睛之间的距离比较远,所以看上去有点像对眼。眼球的协调运动是由大脑、脑神经、健康的眼部肌肉完成的。如果这些部位发生异常,眼睛的协调运动就会失灵,出现两眼视线不一致,眼球不对称。

  斜视恢复正常的关键,是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及早发现孩子有没有斜视,是治疗斜视的基本条件。发现斜视,要从发病时间上注意几个特定时期:孩子出生睁眼后,观察其两眼眼球是否对称;孩子长到5—6个月,被抱起来看东西时有没有两眼球活动不同或有歪头现象;观察其两眼眼球是否对称;2—3岁时有没有两眼眼球位置不对称。如有迹象,应立即到医院就诊。还有一种斜视是任何年龄都可以发生的,常见病因是头部外伤、感染和肿瘤。

  斜视的治疗主要有配镜、用药、训练、手术等四个方面。由于斜视都伴有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因此家长不要只顾孩子眼睛的外观,而忽视了孩子的视力。斜视的矫正要在10岁以前,否则下降的视力就不能恢复正常。

  宝宝饮食与宝宝视力

  高脂肪食品有损宝宝视力。有些宝宝特别钟爱高脂肪零食,比如巧克力、糕点、薯片、人造黄油等。这些食品会损害儿童视力。

  特别喜欢吃甜食的幼儿,视力低下的发生率高于其他幼儿。采访中,吴主任提起,有个小病号一天能吃半公斤糖,结果导致视力严重下降。过量甜食可使体内大量的碱性物质、维生素B1被消耗掉,引起视力发育不良。若进食过量的糖会导致体内微量元素铬的储存减少,引起眼睛晶状体和房水渗透压的变化,导致近视眼的发生。同时,糖是酸性物质,摄取过多,引起体内碱性物质的缺乏,会引起缺钙,缺钙也是引起近视的原因之一。因此,家长不要给小儿吃太多的甜食。熏烤太过的蛋白质类食物,如烤羊肉串、炸鱼串等,可使人体内钙的代谢发生异常。大量的临床资料及动物试验说明,微量元素钙、铬对于眼内压的调节,维持正常眼压、眼球壁硬度以及防止眼睛近视起着重要的作用。

  宝宝“兔子眼”殃及一家人

  吴女士一家,从大人到小孩全成了“兔子眼”,不得不到医院去看病。据说,开始时宝宝染上了红眼病,由于照顾小孩时不注意预防,一家人全患上了“红眼病”。

  红眼病是一种流行性、传染性疾病,主要是眼睛感染了细菌或病毒引起的。该病传染性极强,只要健康的眼睛接触了病人的眼屎或眼泪污染过的毛巾、手帕、脸盆、书、玩具或门把手、钱币等,就会受到传染,在几小时后或1—2天内发病。小儿生性好动,如不注意预防,往往一个孩子得病很快蔓延全家或整个幼儿园。

  宝宝感染了红眼病,症状一般很明显,眼白红赤、眼睑肿胀、发痒、怕光、流泪或眼屎多,常使上下睫毛粘在一起,早晨起床睁眼困难。一般3-4天病情达到高潮,然后逐渐减轻,约2周便可痊愈。

  杜绝红眼病传染的秘方就是加强预防,尽量不带或少带孩子去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如果宝宝已经感染了红眼病,应当采取措施,消灭传染源。

  1、不要让患儿串门,暂时不要去幼儿园,不要到理发店、浴池,以免疾病蔓延。

  2、患儿使用过的毛巾、手帕和脸盆要煮沸消毒,晒干后再用,并为患儿准备专用的洗脸用具。

  3、教育孩子注意个人卫生,不用脏手揉眼睛,勤剪指甲,饭前便后要洗手,用干净手帕或纱布擦拭眼屎。

  4、饮食清淡,多食蔬菜、新鲜水果等,保持大便通畅。

  5、开放患眼,不能遮盖,否则眼分泌物不能排出,反而加重病情。孩子一旦患上红眼病,应及时到医院请医生诊治,若治疗不彻底可变成慢性结膜炎。

  要想让宝宝有一双美丽又健康的眼睛,妈妈的饮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妈妈饮食与宝宝视力

  准妈妈

  人的眼球发育主要在母亲怀孕早期,即孕期前40天。这个时候,准妈妈要注意自己的饮食,多吃有利于胎儿身体发育的食品。为了让孩子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建议准妈妈食用以下食物。

  沙丁鱼和鲭鱼里面含有一些构成神经膜的要素,那些要素与大脑内视神经的发育有密切关系,能帮助胎儿视力健全发展。如果怀孕7-9个月到出生前后的胎儿缺乏这种物质,会出现神经炎、视力模糊等症状。最好不要吃罐头鱼,新鲜鱼不仅味美,营养价值也高。

  多吃绿叶蔬菜和富含胡萝卜素的食品。这些食物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E,还有一些微量元素,无论对妈妈的眼睛还是胎儿的眼睛都是有益食品。妊娠反应剧烈期间,准妈妈一定要注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摄入。怀孕期间缺钙时有发生,缺钙孕妇生出的孩子在少年时患近视眼的几率要比不缺钙者高出3倍。因此,一定要多吃些富含钙质的食品。

  哺乳妈妈

  母乳是婴儿最好的食物来源,母乳质量关乎着宝宝的营养、宝宝的身体发育。宝宝视力发育阶段,哺乳妈妈的饮食是很关键的。妈妈饮食结构不合理,缺乏对视力发育有益食物的摄入,是造成幼儿视力发育障碍的原因之一。

  生完孩子,为了补充身体所消耗的能量、营养,年轻妈妈会摄入过多鱼肉等脂肪类食物,岂不知这样会导致母乳中锌的缺乏。有的妈妈不重视对豆制品和胡萝卜素的摄入,导致母乳中各类营养素的不足,从而直接影响宝宝的视力发育。因此,哺乳期的妈妈须营养均衡,克服偏食的饮食习惯。

  母乳中含有与视力发展有密切关系的HDA,这也是提倡母乳喂养宝宝的原因之一。如果不能够母乳喂养,应吃添加DHA的婴儿配方奶粉。

返回顶端 

回复
10#
发表于 12-24 16:05| 只看楼主| 正序看帖| 发送站内信

  对于孩子整天听收音机、看电视这个问题,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要根据孩子不同的年龄段,对他们采用不同的方法。孩子越小,这方面的问题越大。特别是对于那些还不满两周岁的孩子,如果他们整天埋头于听收音机、看电视,就一定要对他们加以阻止。不明白这一事实的母亲们常常容易掉进商人们设下的陷阱,为孩子们买下大量的各种各样的所谓“教育性”录像带让他们看。也有许多母亲对孩子整天看电视、沉迷于其中的现象不闻不问、视而不见。因此,母亲们首先需要自我审视一下,是不是因为她们自己的原因,才把孩子变成了一个“电视迷”或“收音机迷”。现在,让我们从孩子的角度上来看一下这个问题吧。孩子们为什么会整天埋头于听收音机、看电视呢?

  首先,这是因为收音机和电视节目很有意思。在这些节目中,不仅有五颜六色的各种色彩,还有快速的动作,各种各样的声音。所有的这些都会刺激孩子们本能的好奇心。也就是说,听收音机、看电视非常符合孩子们的心理特性。

  同时,正是因为孩子们感到有趣,所以就更容易“成瘾”。孩子一旦“成瘾”就非常难以戒绝了。

  那么,孩子们整天地听收音机、看电视又会引起一些什么样的问题呢?

  首先,这样做会使孩子们形成一种对在日常生活中必须要经历的一些事情,不做任何努力,只是消极被动地加以应对的坏毛病。最终还会对他以后的学习方式,甚至对他成人以后在我们这个社会的生存方式产生影响。也就是说,不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其他各个方面,孩子都会形成一种以消极被动的态度去面对的行为模式。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如果他没有学会成为一个积极能动的主体,而是成为一个被动的客体的话,等他长大以后,再想使他发生转变就非常地困难了。

  第二,在这种状态下,如果对孩子们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孩子们对电视和收音机就会形成更大的依赖。从而还有可能引起孩子大脑发育上的问题。在临床实践中已经出现了一些这样的病例——整天沉迷于听收音机、看电视的孩子,负责交流思想、进行社交的那部分大脑机能出现了问题。特别是从孩子出生到2周岁之前的这一时期,负责孩子社交能力的这部分大脑机能会得到飞速的发育。但是,在这一时期,如果孩子整天都是在听收音机、看电视,那么当他开始说话的时候,就不会运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些词汇,说的全都是电视和收音机节目中演员们说的话,就像我们照着语法书一板一眼地念里面的内容一样。

  同时,因为他们经常生活在电视节目这种非现实的空间里,所以就很难处理好现实生活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孩子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只有在他认识到自己和别人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存在,并且感觉到这两个不同的存在,在接触的过程中能够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悦的时候,才能够得到很好的发展。对于那些整天埋头于电视或收音机节目的孩子们来说,他们很难形成这样的认识和感觉。他们常常把和别人的接触和交往,看成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义务,从而也就会在社交能力的发育上产生出许许多多的问题和障碍。

  问题还不仅仅是这些!与此同时,孩子的独立思维能力(这对于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也会有所下降。所谓的“独立思维能力”,指的是将从外部接收到的刺激“内部化”,并对之做出自己独有的解释能力。当孩子们只是沉迷于自我世界、对外来的刺激只是被动地接受的时候,他们独立思维能力的下降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这些孩子可以非常熟练地把各种数字都背诵下来,但是如果让他们按照正的顺序或反的顺序进行数数就显得无能为力了。也就是说,只要碰到要求一定的思维能力问题的时候,他们就会显露出其局限性。

  第三,因为电视或收音机具有在短时间内“即兴式”地大量播出各种内容不同节目的特点,所以就会导致孩子们在读书的时候,运用并展开自己想象的能力有所降低。在美国做的一个实验表明,对于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如果他们经常性地收看电视节目的话,那么在他们语言能力发育的过程中,其阅读能力会有明显的下降。

  读书对孩子们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通过读书可以培养孩子们的抽象思维能力。也就是说,孩子在读书的过程中会慢慢地形成推理以及想象的能力。然而,对于那些整天埋头于电视或收音机节目的孩子们来说,读书就显得非常沉闷、没有意思,从而就会对读书形成一种排斥感。在这种情况下,你又怎能期待培养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呢?

  另外,整天埋头于电视或收音机节目,不仅会导致孩子们产生以上这些心理上的问题,还可能导致孩子们产生“肥胖症”这样的生理问题。和儿童肥胖症相关的许多原因,大都源于孩子们整天坐在那里看电视或收音机节目这样的生活习惯。

  总之,整天地埋头于电视或收音机节目,会对孩子们的整体发育产生不良的影响。当然,我并不是说要完全禁绝孩子们看电视或听收音机。因为孩子们之间的许多话题都是和电视或收音机节目有关的。如果你的孩子在这方面连一点知识都没有,就很容易遭到其他孩子的嘲笑。因此,我建议要有选择地让孩子们看一些电视节目,或者把电视上的儿童节目录下来放给他们看。

  说了这么多,到底应该怎么做呢?

  我在前面已经讲到,首先可以让孩子们看一些专门的儿童节目或教育节目,但是每天看电视的时间最好不要超过一个半小时。如果内容不涉及暴力,你也可以让你的孩子看一些漫画,但是一定要选择那些为孩子喜欢的、可以刺激他想象力的、或者是能够感动人的漫画。

  我经常和我的孩子一起看电视节目中的新闻或记录片。在这种时候,我和我的孩子经常就我们所看到的新闻进行对话,孩子如果对其中的某些内容不理解,我还要认真回答他提出的问题。我把看电视当作一种教育手段加以灵活应用。

  不过,如果孩子已经到了没有电视或收音机就好像没法活下去地步的时候,你就一定要对孩子进行一定的“制裁”。同时,请努力尝试用一些方法,不给孩子看电视的机会,并经常带他到户外去活动。

  与其无条件地禁止孩子看电视,还不如想一些其他的可以替代的方案。也就是说,你可以用一些比看电视、听收音机更有意思的事情,给他以新鲜的刺激。比如,你可以带孩子去儿童乐园、带他去游泳场,或是带他去看电影,等等。

  你可以对孩子说个善意的谎言,告诉他电视机坏了,或者干脆把它封存起来,从一开始就不让孩子对电视节目产生好奇心。这样做最少要持续一个月以上的时间才会见效。

  我总认为,对于孩子们来说,像电视机这类所谓的“文明利器”,是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的。但是,这并不是说,要把所有的这些东西都从孩子们身边清除掉(这是不可能、而且也是不现实的)。因此,父母们就需要具有这样的知识和智慧,即当你的孩子还没有完全沉迷于这些“文明利器”的时候,就要事先想出一些明智有效的方法,把它们当作一种教育的手段和工具,加以充分而灵活的应用。

                                                              返回顶端 

回复
11#
发表于 12-24 16:04| 只看楼主| 正序看帖| 发送站内信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美国伊利诺斯州几位研究人员近日在利用老鼠进行实验后发现,在让老鼠进行走出迷宫的测试之前如果给它们多喂一些葡萄糖,这些老鼠走出迷宫的成功率就会大大增加。

  于是,研究人员得出结论认为,大脑不停地思考会使机体内血糖的含量显著下降,而且这一下降的程度远远超过人们以前的预料,因此在让脑部进行思考之前补充食物将非常有
利于大脑功能的超水平发挥。

  研究人员据此建议说,包括进行数学运算在内的一些要求较高的脑力活动都应该在刚吃完饭之后进行。研究人员尤其建议小学生家长在让孩子吃完饭之后再指导他们学习数学或是其他要求较高的科目。

                              返回顶端 

回复
12#
发表于 12-24 16:04| 只看楼主| 正序看帖| 发送站内信

  一岁的丁丁坐在地上玩球,他长时间地重复着一个动作:把球滚来滚去。爸爸走过去不耐烦地说:“你老这么玩儿多没意思,我来教你拍球吧”;四岁的蒙蒙让妈妈和她玩游戏:两人各拽着小毛巾被的两角,用力把中间的几个绒毛玩具抛上抛下,重复了七八次后,蒙蒙妈妈说:“玩点儿别的吧,这多没劲儿呀!”可蒙蒙却兴趣高昂……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孩子有一些无聊、奇怪、甚至荒唐的举动,我们不要轻视这些举动,因为这正是学前儿童的学习方式。他们的学习不同于成人,具有一定的特点:

  生活性

  儿童的学习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衣食住行到接人待物;从吃喝拉撒到玩闹嬉戏,生活中的每一个未知、每一次体验、每一段经历都是他们学习的内容;

  游戏性

  儿童的学习还具有很强的游戏性,他们的学习贯穿于各个游戏当中,“老鹰捉小鸡”锻炼了儿童的身体灵活性、“跳房子”锻炼了儿童的跳跃能力、“钻山洞”锻炼了爬行、串珠及剪纸锻炼了儿童的手眼协调能力……孩子在趣味盎然的游戏中兴致勃勃地学习各种技能、在和小伙伴儿的游戏中学会了与人交往。

  潜在性

  儿童学习的潜在性表现在不明确性和不稳定性上,它的出发点和行为不同于成人意义上的学习,因此不易被成人发现和认可。

  了解这些特点后,怎样观察、理解、并看懂孩子的学习呢?目前,世界上先进的早期教育研究机构研究发现,在儿童头脑中存在着很多种学习图式,这些图式有很多种表现形式:如语言、行为、书面等方面,如果我们能读懂这些图式就可探知儿童的心理发展并制定相应的教育模式。前面提到的丁丁,他是从球的滚动中来学习物体形状的多样性及不同物体的运动模式,因此,在他没有看明白之前是不会停止的;蒙蒙在抛玩具的过程中学习不同形状及大小的绒毛玩具所飞起的高度及速度。因此日常生活中,家长要站在儿童的角度仔细观察,对具有一定语言表达能力的孩子,可以和他们交流来探知他们的所求。

  看懂儿童的学习后如何参与并支持呢?丁丁滚球时,我们可以先和他一起玩,等他看明白后,我们再拿来方体、椭圆体等不同形状的东西来让他滚;和蒙蒙玩时我们可以问她,哪个玩具飞得高、飞得快,为什么等等。

  我们的参与方法有几种:

  平行参与:以伙伴的身份和儿童一起玩,不发表意见;

  干预性参与:在参与的过程中提示、引导等;

  指导性参与:在儿童的学习中适时地教授他正确的方法、帮助他共同完成任务。做以上参与时,我们除根据儿童的不同心理及生理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外还应为儿童创造宽松、自然、丰富的学习环境来适应儿童的发展。

                              返回顶端 

回复
13#
发表于 12-24 16:03| 只看楼主| 正序看帖| 发送站内信

  游戏一、请你像我这样做

  目的:1、提高孩子的模仿能力

  2、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协调能力

  玩法:1、父母边说儿歌边引导孩子模仿自己的动作。

  儿歌:好宝宝,快快来

  跟着妈妈做早操

  伸伸手臂弯弯腰

  抬起小腿跑一跑

  宝宝做得对又好

  妈妈来学宝贝教

  2、在孩子学会游戏后,父母让宝宝来编排动作,妈妈跟着学习做。如:模仿小兔跳、小鸟飞、小鸭走等。

  游戏二、神奇的口袋

  目的:1、训练孩子的观察、记忆力

  2、发展孩子的语言表达力

  玩法:1、与孩子一起摆放各种各样的玩具,并请孩子记住都摆放了哪些玩具。

  2、将玩具放进一个布口袋,让孩子摸一摸,想一想,这是哪件玩具。孩子猜对了,就把玩具奖励给孩子;猜错了,玩具就归妈妈,最后看看谁的玩具最多。

  游戏三、小孩小孩真爱玩

  目的:1、训练孩子听从口令做动作

  2、提高孩子的反应、判断能力

  玩法:1、依据儿歌中的口令,请孩子做出相应的动作。

  儿歌:小孩小孩真爱玩

  摸摸这,摸摸那

  摸摸…………

  赶快回到妈妈身边来

  2、父母应尽可能的让孩子去摸一些细微的东西。如:大树的根、花的叶片、爷爷脸上的皱纹、奶奶的手等。

  游戏四、照着做、跟我学

  1、家长用右手拍右腿一下,左手拍左腿一下,再用右手拍左腿一下。请孩子照着做。

  2、家长再用右手拍左腿一下,左手拍右腿一下,右手拍左肩一下,左手和右手同时拍左肩和右肩一下。请孩子照着做。

  3、根据孩子记忆力的程度,可增加动作的难度或删减动作,以孩子通过努力能够模仿出来为准。

  游戏五、找目标长记性

  1、说名称:依次说出名称:把5样东西按先后次序排列在桌上,让孩子看上几十秒钟,然后遮起要求孩子凭记忆依次说出这5样东西的名称。然后逐渐增加物品的数量。

  2、辨颜色:让孩子闭上眼睛,说出你穿戴的衣帽鞋袜是什么颜色的。如果你也闭上眼睛说出他穿戴的衣帽鞋袜的颜色,将会引起孩子对这种游戏的更大兴趣。

  3、找物品:当着孩子的面把8种不同的小物品分别藏好后,再让孩子将这些物品一一找出来。

  4、看图说话:把15张不同内容的图片,放在桌上,叫孩子看一会儿,然后盖上。要求孩子把所看到的图片内容尽可能准确地叙述一遍。

  5、“飞机降落”:将一张大纸作为地图贴在墙上,纸上画出一大块地方作为“飞机场”。再用纸做一架“飞机”,写上孩子的名字,上面按上一枚图钉。让孩子站在离地图几步或十几步远的地方,先叫他观察一下地形,然后,蒙上眼睛,让他走近地图,并将“飞机”恰好降落在“飞机场”上。

                                返回顶端 

回复
14#
发表于 12-24 16:02| 只看楼主| 正序看帖| 发送站内信

  现在大多孩子都在忙于学琴、学画、学外语、学电脑,家长们忙于打听虚实,接来送往。这些都是在有意无意地把孩子塑造成各式各样的“工匠”,从而忽视了对孩子知识面的拓宽和学习基本功的培养。

  另外,有的家长把教育看作是幼儿园、培训班的工作任务。把教育寄托于幼儿园、培训班,常常忽略自己对孩子的教育和培养。

  难道说幼儿学习知识,只有在幼儿园或者培训班才可能吗?难道说我们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变成“工匠”吗?

  我们认为,如果家长注意留心,日常生活中到处都是孩子的课堂。“处处留心皆学问”对大人来说尚且如此,更不用说是我们的孩子了。

  宇华的父母把所有的地方,都当做宇华学习的大教室。

  饭桌上——

  “为什么不吃饭就会觉得饿?”

  “因为,人必须吸收营养啊。像小树必须得浇水一样……”

  玩耍时——“为什么轱辘是圆的?”

  “圆的才能转啊,方的就不行……”

  散步时——

  “为什么花是红的,叶子是绿的?”

  “因为叶子里有叶绿素……爸爸也说不清楚,咱们回去再看看书好么?”

  甚至洗脸、刷牙、洗澡的时候,宇华的父母都相信那些地方也是课堂,当初那个阿基米德不就是洗澡的时候,解决了如何计算不规则物体的体积问题吗?

  对幼儿来说,除了和孩子一起在花园中观察花草,或路边看小蚂蚁的活动之外,父母还可以陪伴他们在房间里用积木搭建飞机场,带孩子去博物馆、看木偶戏,去动物园和郊游等等。

  看到门旁盛开的鲜花,可以告诉孩子花的名称,并让孩子过去闻闻香不香。去动物园,让孩子看看熊猫吃竹子的形态;讲一讲象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象的长鼻子有什么妙用;让孩子喂喂小鸭子和长颈鹿,教孩子数一数窜来跳去的猴子有多少只。

  在孩子学习数数时,如果父母只是机械地让孩子数1、2、3,问孩子3多还是2多?孩子可能会答不上来。如果你拿出5块糖,一边放3块,一边放2块,让孩子说3多还是2多,孩子就会正确地回答。重复几次,孩子的计算能力就会提高,然后就会心算。每天上下楼数台阶也是教孩子数数的好时机。同孩子一边走一边数1、2、3、4、5……此外,看电视可以让孩子辨认颜色和形状,买东西可以让孩子算一算花了多少钱。“教具”是随时存在的,只看会不会利用了。

  有的家长认为,教3岁以内的孩子识别方向很难。其实,在很小的时候,孩子刚会配合穿衣服,家长说:“宝宝伸左手,宝宝蹬右脚。”就可将左右的概念在穿衣的同时输入了孩子脑中。过了1岁,你问他:“宝宝,你的左手在哪儿?”他就能伸出小左手。

  餐桌上就有许多可学的东西,你不妨在吃饭前问孩子米饭,馒头,跟稻,麦是什么关系?饺子和汤圆是一家吗?粽子玉米是什么亲戚?这些问题虽不算刁钻古怪,回答起来要获满分并不容易。餐桌上有饭有菜,有鱼有肉,菜分叶,根,茎;肉分猪、牛、羊;味分甜、酸、苦、辣、咸……照这条路子想下去,想开去,岂止十万个为什么?

                           返回顶端 

回复
15#
发表于 12-24 16:01| 只看楼主| 正序看帖| 发送站内信

  学习一词,怎么听来都是枯燥无味的,对于3--5岁的孩子来说更是难上加难。怎样可以让孩子既愿意学,又学得快呢?

  首先,我们要取缔枯燥的“你教我学”的方法,采用与孩子做游戏的方式。对于3—5岁的幼儿来说,最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学习方式就是玩儿。我们把幼儿需要掌握或要学习的知识融入到游戏当中,家长与孩子一起玩儿,如:进行一些比赛,古诗联说或乐器表演,孩子演一个,家长演一个,比比谁会的最多。其次,孩子是善于模仿的,不论是您的言行或是习惯都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您可以充分发挥家长自身的榜样作用,如:想让幼儿喜爱看书的家长,要舍去自己看电视的时间,在孩子的面前捧一本书细细地阅读,久而久之,孩子也会迷上图书。如果您想让您的孩子学习乐器,您不妨先学习,让孩子在一旁观看,这样孩子也会对乐器产生浓厚的兴趣。

  再次,在幼儿学习乐器或一些兴趣班的时候,一定不要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孩子在画完一幅画或演奏乐曲的时候,一定会向您炫耀,不论他的作品如何,您的评价应该首先是肯定他,让他对自己有信心,再引导他找出其中的不足,不断地鼓励才会使孩子对所需掌握的内容保持强烈的兴趣和学习的欲望,这样才会越学越好,家长才会越来越省心。

  玩具是幼儿最喜欢的东西,我们可以在玩具上下些功夫。例如,大班幼儿要学加减法了,家长不妨把军棋改成加减法棋,将军棋的字改成加减法习题,所翻的棋加减后的结果大过谁就吃掉谁的棋。这样寓教于乐,家长轻松幼儿又有兴趣,可以大大提高幼儿的运算能力。

  当然,在学习的时候家长也可以教给幼儿一些学习的简便方法,让幼儿找到学习的捷径,培养幼儿自己寻找资料,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为了让幼儿对学习产生求知的欲望,要从小打下基础,让幼儿对学习产生浓烈的兴趣,帮助幼儿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不惧怕学习,不要让幼儿对学习产生畏难情绪。让幼儿养成较好的学习习惯,对他将来更长的学习之路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返回顶端 

回复
30 篇,显示:1 - 15篇 
社区导航
同龄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