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出生后不久,老人就告诫我们:“不要孩子一哼唧就抱起来,否则被惯坏了,会特别难带,总想让大人抱着。”可是,如果不抱起来,宝宝就会特别的不高兴,甚至大哭,我又有点不忍心。经常抱,真的会惯坏孩子吗?
这想必是很多妈妈的难题,就让我们来看看育儿专家是如何建议麻麻们的吧!
老人的意见早已过时,用今天科学的养育方法来看,我们回应宝宝的需求,把他抱起来,不仅不会惯坏孩子,而且会给孩子一个更健康的人格。
近年来,心理学和神经学的飞跃发展都证明了,孩子要大人抱,完全是出于一种爱抚本能的心理需求。就像人渴了会本能的找水喝一样,拥抱、爱抚就是宝宝心里不可或缺的养分。
从神经科学领域新近发布的研究成果来看,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哺乳动物,在幼年时期都会本能地寻求成年动物在肢体上的亲密爱抚。早年被频频舔舐的幼鼠,长大 后会更倾向于探索,并具有更好的记忆力与认知能力。针对灵长类动物的实验也得到了相同的结果:获得更多爱抚的恒河猴长大后,不仅具有更好的探索,认知以及 记忆能力,同样表现出更好地控制冲动的能力,并因此具有更强的社会能力。所不同的是,灵长动物的亲密方式更多的是拥抱。如果一个小猴的拥抱要求经常被母猴 忽视或拒绝,那么这只小猴成年后就更容易出现孤僻、消沉、躲避新奇刺激的行为倾向,然而一旦冲动起来又会难以自控。
与此同时,大量针对人类成长的观察和研究成果,与上述动物研究的结论高度一致:幼年得到足够亲密爱抚的孩子,更愿意探索,记忆力更好,更倾向于信任他人, 到了青春期会表现出更强的情绪自控能力,进而表现出更强的社会合作能力,同时能够与父母和其他成年人保持更加密切的沟通。
对于这样的结果,神经内分泌学做出了解释:由于亲密爱抚直接提高了血清素等重要荷尔蒙的分泌水平,因而在神经系统的早年关键期,为孩子打下了重要的应激平 衡基础,这也就是人类成年后情绪自控的生理基础。良好地情绪自控能力,不仅意味着良好的学习与记忆能力,更直接塑造着良好的社交能力。
所以,从出生起的频繁拥抱对孩子有百益而无一害。所谓的“被惯坏”,不过是因为过去每个家庭要养育很多孩子,如果频繁抱起,父母根本顾不过来,所以才以此 为理由拒绝孩子。而长大一些后,貌似对“抱抱”有更多需求的孩子,并不是因为小时候被抱太多,相反,那是小时候抱得太少,尤其是当孩子提出要抱的时候,大 人的回应总是拒绝,孩子总有一种“没有抱够”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