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了产后一周的住院护理回到家,我们这对新手父母都快焦头烂额了,原本以为做足了准备,结果还是见招拆招地一路应付过来。说起来,那些令我头疼不已的问题,其实都是些琐碎的小状况,或许正因如此,所以鲜有人提及,而作为带孩子的新手来说,这些小挫折累加起来,却足以让人倍感懊恼和疲惫。
如果现在病床上躺着还插着导尿管和各种监测仪器的妻子,一旁的婴儿床架里正躺着刚从保温箱里抱出来的小宝贝,而你眼看着医生和护士正步出病房,脑中突然冒出这样一个念头——“哦咿!你们都走了吗?然后咧?接下来的事就全都交给我了吗?!”
——如果你也即将与你的第一个孩子见面,而且能够想象这种“希望攥到一根救命稻草”的彷徨和无助,那这篇小记就是为你准备的。当然,我只是个新手爸爸,只能根据个人实例来谈点经验,让你心里有点底,不至于太过慌乱,而一旦你在实际护理中发现任何不明白的事,不要迟疑,马上询问医生或护士。
关于人手安排——
产后住院是件很烦却又绕不开的事,除非你有机会把产房包下来,否则你就要做好同时与3~6户人家一同渡过3~7个不眠之夜的心理和生理准备(通常顺产较快出院)。
在这几天里,无论白天或夜晚,至要有1人陪护母婴,所以,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要有2名人手可以错开,分别在白天和夜间值守陪护(根据医院的探视规定,如果白天查房时间不允许男士在场,则男士可以安排在夜间值守),此外,家里还要有人做饭煮食。
夜间值守会比较辛苦一点,通常由新手爸爸来担当(好吧,我就是这个家伙),而辛苦之处不但在于护理婴童本身对新手爸爸来说是件很陌生的事,更痛苦的,是你会被其他宝宝的哭闹声、其他病床家属的动静所扰。
最常见的情况是,你刚刚忙完自己的宝宝,隔壁床的宝宝就开始哭了,而他的爸爸比你还笨手笨脚,不但踢到了框子,还弄翻了杯子,而其他的家属可能就开始凑过去哄孩子,大声地哼唱或说着话。不过有一点是公平的——你也可以这样做,而且没人会怪你。
关于产妇的恢复——
如果顺产的话,恢复是很快的,基本上当天就可以帮着抱抱孩子、喂喂奶(如果开奶够快的话);如果是剖腹产,术后6小时内是不能喝水的,6小时过后可以稍微喂点水(准备一包弯头吸管),如果能准备点咸薄荷冲水趁热喝的话,对于尽快行气(放屁)是很有裨益的,一旦放屁了,就意味着可以进一些流食(剔除米粒的粥水),然后逐渐可以开始吃粥、然后吃饭。剖腹产的恢复因人而异,2~5天才放屁都是正常的。
剖腹产通常会有血水淤积,所以要准备一些护理垫垫在腰臀下(我买的是一包4片20元左右的,比较厚实),每天医生或护士会来挤按,会有些疼,但一般三天左右也就过去了。导尿管拔除之后,下床上厕所时要用手捂护着腹部伤口处慢慢走,头晕的话要歇一歇。
关于开奶——
各个地方有各个地方的例俗,隔壁床的四川妹子婆家是湖南的,开奶吃的是一大锅清炖猪蹄,我们潮汕这边主要是鱼汤,有个说法叫“越荤腥越好”。不过更关键的因素,现代科学大多认为还是母子之间的自然反应,宝宝越早越多地吮吸,会促使母亲越早越快地产生泌乳素。从我家的实例来看,宝宝的吮吸和鱼汤还是挺有效的,第3天开始有零星奶滴,第4天就开始可以喂一点母乳了。
开奶后胸部会涨疼,如果发现有些区域稍硬、按上去有些疼,那就要适当地按摩推挤,让奶水流出,才不会堵积,如果怕疼而不敢挤按,反而不好,不但不利于母乳的生产,据说还会引起乳腺炎(求专业人士释疑)。挤按的方法一些孕产书中有配图解释,我不懂,就不多说了。
关于快速上手——
在经历了第一个不眠之夜后,我痛定思痛,决心找出这个大魔王的规律,针对性地开展护理工作,于是我掏出笔记本,临时设计了一个简表用来记录魔王的吃喝拉撒情况,以便于我掌握先机、谋定而后动(正是此举让我获得“60ml大约能撑3小时左右”这个宝贵的规律),这个简表也分享出来供大家参考,每个宝宝的情况都不一样,只需要花几秒钟记录一下,很快就能掌握自己宝宝的需求节奏了:
如图所示,左半页用来记录每个时段的一些简要情况,比如喂奶量、便便观察等;右半页折成4截表示,用来记录每小时中4刻时段的主要事件,比如喂奶了、喝水了、换尿裤了、一直醒着、睡着了等等。
保持记录,很快就会发现宝宝喝多少奶能睡多久(还可以把配方奶粉和母乳区分开来记录)、每次醒来要花多少时间哄睡、大小便情况等等,还可以累计单日的喂奶量,积累这些数据,观察它们的变化,就能够较快地“读懂宝宝”。
关于喂奶、打嗝——
我是直到小家伙呱呱醒来闹着要吃奶的时候,才意识到自己连怎么冲奶粉都没概念!希望你不会像我一样大头虾。现在各品牌的配方奶粉基本上冲调剂量是统一的,即:30ml水加1勺奶粉(使用奶粉罐中自带的小量勺),据说有个别牌子的奶粉是浓缩的,水量要多些(比如我们那个室的第1床),所以在冲调奶粉前还是要先看看罐上的说明。
宝宝出生当天,每次30ml水加1勺奶粉就够了,每天递增10ml水量(奶粉相应增加),直到60ml会暂时稳定下来,第1个月宝宝每次的食量基本就在这个幅度(也有些宝宝食量大,80ml~100ml也不罕见,按医生的说法是,只要宝宝吃得下就让他吃)。
如果是母乳,可以不必额外补水,如果喝的是配方奶粉,则需要补充大约奶量一半的白开水,当然,这是书上说的,我惯常的操作是每次都先喂10~20ml温开水,然后再喂奶,确保水分摄入充足。
奶瓶建议买好一点的,第1床由于奶瓶不太好,宝宝吸奶有障碍(大人还以为他胃口不好吃得少),足足饿了8个小时,哭了一整天,把大人们急得团团转。我买的是bornfree,没有出现过喂奶问题。
至于喂奶的次数,我是按自然喂的,宝宝饿了就醒,吃了就睡,所以醒几次基本就喂几次。书里有2~3小时喂一次的建议,如果希望宝宝比较配合别太哭闹(比如打算给他洗澡),提前唤醒也是不错的办法(这样他就不会因为太饿而一直哭)。
喂奶之后可以斜抱着宝宝,如果是住院的头几天,由于奶量少,可以不用抱太久,5到10分钟就可以轻轻放到床上,如果喂奶量已经达到60ml,就要坚持抱上15到20分钟,或者屈掌轻拍背部,让宝宝打饱嗝,这样放到床上去时,才不易嗌奶。第1周这个问题可能还不显著,第2周开始,如果急于放下刚刚喂饱的宝宝,嗌奶和连续打嗝的状况可能会让你很头疼(我有过好几次为了省这20分钟而多耗了1~3小时的痛苦经历,而且是在凌晨!)。
把宝宝放到床上睡觉时,可以侧卧也可以平躺,在早期还是建议侧卧,这样的话,如果过量喂食,奶会沿嘴角嗌出来,不会呛到宝宝引起咳嗽或连续打嗝。
如果连续打嗝的话,就要抱起来喂点水,直到宝宝安静下来再轻拍背部。如果宝宝实在吃太饱连水都不愿喝,我提供一个土方子:轻掐宝宝手掌的虎口,一般半分钟至1分钟左右会止嗝,不过这个方法我自己也不敢常用,因为手实在太娇小了,一来穴道拿捏不准成功率不高,二来,想必当爸妈的都会心疼吧。
关于枕头、嗌奶、睡姿、头型——
专门提这个,是因为家里为了宝宝怎么睡,居然意见相左。住院期间,护士建议侧卧,过量的奶可以流溢出来,比较安全,这也是我比较重视的因素;家中长辈要求平躺,认为这样头型才好看,不会走样。为了这个,我换了好几个枕头,有普通的棉枕、号称塑形的圆枕、说是装了决明子的填充枕,最后换成Z9的水洗记忆枕才算是解决了问题。
如下图所示:
普通棉枕就不说了,医院提供的其实也是普通棉枕,比较肥厚,虽然护士说没问题(因为是侧卧,所以高度上还是允许使用枕头的),但婴童此时的颈椎不太适合高枕。中间有个圆坑的圆枕,看来应该是想塑造头型,但这坑太小了,周围棉体又高,实在是不科学,宝宝枕了两次不太舒服,我就弃之不用了。填充枕还马马虎虎,在医院时凑合着用,主要是高度较低,也比较小巧,适合在医院的环境使用。
回家后我就换成了水洗枕,脑袋和肩部高度低且一致,适合平躺,侧卧也行,由于是可以水洗的,也就不用太担心嗌奶流汗渗进枕头之类的情况。如果你试过一晚洗4条棉纱巾还换了一次衣服,就知道为什么我推荐这件神器了……
再次提醒,为了减少嗌奶次数,喂好奶后坚持斜抱20分钟(或者轻拍背部打饱嗝)后再放下睡觉。
关于换尿裤——
在产后的头两个夜晚,当我看到隔壁床的爸爸轻车熟路地检查尿裤、喂水、喂奶、把宝宝抱来抱去地玩耍,而我却像个傻瓜一样既不知道该从何下手、也不敢去随便碰自己的宝宝,那时心里的羞愧和郁闷就别提了(尽管他已经有个5岁大的女儿)。
现在,我终于也能够像他那样,随时敢于去翻看、嗅嗅这个小子的襁褓,检查尿裤的变色线,闻闻有没有便便的味道,有时觉得襁褓包得不好,也能够随时解开再重新包裹一遍了。
虽然这事做上一两次就能上手,但头一次换尿裤还是很容易手足无措的,特别是宝宝还饿着时候,会很不配合地手脚乱蹬(通常我们选择在喂奶前检查和更换尿裤,这样不会导致嗌奶)。
准备换尿裤时,赶紧把新尿裤、湿纸巾和爽身粉拿出来放在一边,解开尿裤,如果有黄黄的大便(如果是初生前两日的胎粪,则是黑色的),一手拿着宝宝的双脚轻轻提高他的臀部,另一手用湿纸巾擦干净,然后把臭臭的尿裤抽掉,换上新尿裤,再轻轻地扑点爽身粉,包上,完工。
需要注意的地方是,在脐带还未痊愈前,尿裤的前页要尽量包到脐带上面一些,免得尿裤边缘在宝宝扭动时摩擦到脐带。
关于脐带——
住院期间由医院负责消毒,在愈合过程中,在尿裤的脐带位置偶尔发现少量脓液或血迹的话,一般是正常的,如果实在不放心可以询问护士。出院后自己在家用75%的医用酒精和医用棉签消毒,一天一次,酒精不要过量,以擦完即挥发为佳,洗澡时脐带最好别湿水。一周左右,由小塑料圆环束着的部分会脱落,然后脐带会继续结疤,保持消毒,直到彻底干燥痊愈。
关于哭闹——
哭闹是初生宝宝唯一的沟通工具,好在初生宝宝的需求比较简单,只要认真检查,还是比较容易理解他哭闹的原因。所以新手爸妈应当尽快去适应哭闹声,不要一听到哭声就烦燥或手忙脚乱起来。哭闹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种:
1、该换尿裤了(大便了,或者尿量太多了)
2、饿了(摇头晃脑、歪咧着嘴像在找奶头、吮吸自己的手)
3、冷了或热了(摸摸手脚和脑袋,手脚太凉就是冷了,脑袋冒汗就是热了)
4、渴了(呃,抱歉,这一项我暂时还没总结出分辨方法)
5、想要抱抱(有时抱抱哄哄就不闹了)
6、不舒服或病了(这个比较难分析,上述5个基本原因都排除的话,就有可能是这项)
如果产前图吉利不买的话,那么产后也要尽快买个体温计(我买的是插进耳朵里探测的那种,感觉比较快捷和安全),早晚测一测正常体温,有助于掌握宝宝的身体状况。
中国有句老话,叫“养儿方知父母恩”,这下我真的体会到了,今天由于小家伙不知原因的哭闹(后来分析应该是肠胃不太好,因为拉了三次肚子),我居然还发了火,其实也是憋屈的——无法沟通以及不断尝试失败所产生的憋屈感。晚上喂奶的时候向这小子道歉了,也不知他能不能够感受到。希望新手爸爸们以我为戒,能够多些耐心和细心,感觉到父母的爱心,宝宝才会成长得更开心。
此帖子已经被多啵啵真棒于2013年12月03日 10:57:52编辑过。
此帖已经被版主曦曦妞奖励积分2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