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中,我先后有过四位班主任。初中阶段,二连七排的谢兰英老师是我接触到的第一位二中人。1969年冬季的一个寒冷的下午,我怯生生地走进谢老师的办公室。谢老师身材高挑,秀外慧中。她春风拂面的微笑,驱除了冬日的寒意;轻声细语的叩问,消除了一个插班生心底的怅惘。她在课堂上讲解数学时那闪烁着智慧和自信的明眸,她在学工学农活动中从安全保护至劳动细节对我们的呵护,她为了一位农村同学的应征人伍在黑灯瞎火中不顾自己摔伤而夜访的身影,多年来一直镌刻在我们心中。谢老师和我们亦师亦母般的情谊,也一直绵延到40年后的今天。
进入高中,第一位班主任是教化学的何凤楼老师。她的两根油黑的长辫子和潇洒阳刚的行书形成反差,上课一板书,同学们全被“镇”住了。但仅仅几天,那么柔弱隽秀的何老师居然成了“五一六”分子而且被关了起来,班主任则换成刚从牛棚中解放出来的孙镇老师。这种戏剧性的变化,真实地反映了动荡岁月里二中老师的命途多舛。孙老师毕业于南京大学数学系,学生时代就因政治运动而命运一波三折,文化大革命中再遭厄运。但他偶尔以戏谑和自嘲的口吻谈起那些严酷打击,透露出的却是笑看世间风云的淡定和坦然。孙老师的数学课思维缜密,讲解精辟。一道难题,经他峰回谷转的讲解而答案即将水到渠成时,他常常习惯性地撇一下嘴角,脸上漾出极具感染力的微笑,使你领略到抵达彼岸世界的惬意。孙老师为人坦率而风趣,烟瘾颇重。课间休息时毫无例外总是吞云吐雾,在家里则常常捧着一只水烟。在缭统的烟圈中,你难以忘却孙老师数学课中渗透的理性思维的奇彩,你会感受到穿越书山学海的乐趣,你更会对知识世界产生探究的激情。
90年来,母校对万千学子的哺育滋养,正是通过这一批批以身垂范的老师给予的。而母校爱国笃业、敬业爱孺的精神之所以能够薪火相传,也正是因为她拥有这一批批可敬可钦的老师。
|
|
|
向老师致敬,因为老师,才会对母校有独特的感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