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说话,反应快代表聪明吗?】+我的观点
一般而言,当孩子8~12个月就可以发出一些粗浅的语言单字,且约在10个月以上的孩子自己也能够明白单字的意思是什么,即使不是说出大人可以听懂的字汇,只发出「嗯…嗯」的声音,但若搭配上肢体语言,就代表孩子是有意识的指出他所要的物品,而不是在6个月左右时,自己发出的咕噜声一样毫无意义。
虽然每个孩子发展的速度不同,但张学岭指出,平均10个月以上,孩子就会说出第一个字,但是如果要发音标准,如清楚的说出「爸爸、妈妈」,则要到1岁左右。
孩子说出的第一个字未必相同
幼儿的语音发展通常是从比较容易发生的音开始,然后才渐渐的发展出较为困难的发音,大部分的研究指出,双唇音是较早发展的音,而舌尖音以及舌根音也比唇齿音及舌前音都来得早,但一般而言,大部分的音在5岁左右应该已大致上发展健全。所以,幼儿会说的第一个字也许每个人不见得相同,但发音的部位却都是相似的。
说话早≠脑部聪明
那么8~9个月早说话的孩子究竟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张学岭认为,现在很多孩子讲话都比较早,因为现代的孩子语言刺激较多,例如:电视或来自托儿所的环境刺激都比以前给爷爷奶奶带的孩子来得多很多。
因为刺激多了,口部与脑部的连接也比较快就接通了,所以和智力的发展没有绝对的关系,因为接通了之后,不代表以后的累积都是正向的,但是早讲话有很多的好处,因为沟通机会多,刺激就更多,词汇也就累积的快,但与脑部聪明与否没有绝对的等号,肯定的是,刺激多的孩子连结就会比刺激少的孩子来得快、多。
双语≠脑部刺激多
有些家长可能会问,如果让孩子同时接受2种语言,是否算是给孩子更多的刺激呢?那么这些刺激是否能够对孩子有正向的影响呢?张学岭说,目前研究指出没有那么大的差别,但如果是混血儿的话,幼儿脑部的语言区块发展就有可能会不同,因为中文是象形文字,英文是拼音组合,所以大脑所使用的区域也有些微差异,有可能刺激到的地方是更多的,但是目前并没有研究指出会有多大的不同。
依孩子天赋给不同刺激
要让孩子脑部语言区块发达,张学岭建议父母要视孩子的能力而定,有些孩子的确天生对语言的反应很灵敏,听着大人常常念经,也能跟着背诵,或是学习唱歌的速度很快,此时父母就可以依照幼儿的天赋给予他较多的刺激,如此便能让幼儿越练习技巧越好。
但如果幼儿吸收不良,勉强学习双语的效果反而是中文也不好、英文也不好,建议家长选择一种语言让孩子专心学习,通常医师会建议选择中文,停掉英文,否则幼儿将来开始学校生活之后,很可能会有适应上的困难,如课堂上听不懂老师说的、看不懂课本、人际关系也会随之出问题等。
由于张学岭也主张聪明不只一种,不能仅从孩子早说话就判定他比别人聪明,所以她也建议父母多花时间观察孩子,顺着孩子的天赋给孩子养分,但也不要忘了给予孩子其它的刺激,让孩子脑部其它的区块一起均衡发展。
透过互动让字汇累积
一般孩子累积字汇的速度多半是差不多的,2岁多是组合句,3岁就会有很多句子,且每个孩子累积字汇的速度也不同,但是张学岭表示,有上幼儿园的孩子大部分累积的字汇量都一样,而国外的学者研究指出,父母与孩子交互式的对话,更加能增进孩子的字汇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