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最近几年的大学入学考试题目中,要求作论述性回答的试题多起来了,这是因为要了解考生本人的真正能力,只有让他写写文章看。
要想写出好文章,首先脑子里要有丰富的好材料。因此让考生写点什么东西看看,就能知道考生迄今都学了些什么以及掌握到什么程度。当然,仅仅占有材料还成不了文章,还需要很好地筛选和组织材料,并根据试题的要求作出回答。所以,出题目让考生写论述性文章,就可以看出考生组织材料的方向——思想,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也能看出考生组织材料的能力——创造力。还可以通过看考生写的文章是否好懂,想要说的意思是否已经表达清楚来进一步测出考生的表达能力。
如上所述,出题目让考生写文章,对评价考生的能力是有很大作用的。
大体上说,脑子真正好用的人,写出的文章也好懂。这是因为他对那个问题有深刻的理解。如果他本人生吞活剥,只学得一点皮毛,而并未真正弄懂,那么他写的文章则不可能让人看懂。写晦涩难懂文章的人,多数属于这种人。
其次,文章内容要很,好地加以整理。文理通顺、段落清楚的文章读后能给人以深刻印象。这是因为作者在脑子里面把材料整理得很有条理;同时,对读者脑子里的情况也做了正确的推测的缘故。这个问题当然较为复杂,因此我想把前面讲过的内容再重新讲一讲,还是很有必要的。
第三,要善于使用通俗易懂的表达方法和比喻。
据说,爱因斯坦每当发现一种新理论时,就把它讲给具有中学生水平的女儿听。仅有中学水平的女儿,她的物理知识当然是贫乏的,但是,必须按这个水平对深奥的理论做详细解释。这时就会遇到一些很难说清楚的地方。为了让孩子弄明白这些难点,爱因斯坦不得不考虑该怎么说好。在不断思考的过程中爱因斯坦往往会产生一些新的想法和发现该理论的不足之处。
这叫做爱因斯坦思考法。如上所述,他在怎样解释才能使对方容易理解和怎样比喻才合乎对方的经验等方面是颇费了一番心思的。因此说,脑子好的人写的文章,就比较容易懂。
要想写出好文章必须全面开动脑子如上所述,文章可反映作者脑子的好坏。从另一方面讲,要想写出好文章必须使整个脑子充分开动起来。既要使用脑的额叶(管创造),也要使用脑的颞叶(管记忆)。既要使用管逻辑与计算的那部分脑子,还要充分发挥管语言的那部分脑子的作用。顺便说一下,因为写文章时是小字,所以还会产生手指运动对兴奋脑子的作用。
因此,养成写文章的习惯,对于提高脑的智力和防止脑衰老都是非常有益的。
一般来说,如果脑子开始有点糊涂的话,是根本写不出好文章来的。虽然在讲话方面,脑子糊涂点在某种程度上还可以掩饰一下,但是要写成文章,就得实实在在的才行。
有这么一个故事。据说,一家有名的报社里有一位老练的记者。他撰写的消息,总是既尖锐又明白易懂。消息写得也快。当他听讲演时,讲演刚刚结束,甚至几乎同时,他就把一篇既有讲演内容摘要,又有针对性评论的专栏报道写完了。
这种人当然就出名了。撰稿之约、讲演之邀,纷至沓来。为应付这些事,他自然忙得个不亦乐乎。幸好那时他在-报社里已晋升为编辑,地位也高多了。因此老本行记者的工作就干得比较少了些,当然按规定这也是允许的。但是人一忙起来就会考虑效率,也就是说,自然而然地愿干那些好处大的事情。因此对于又麻烦又费脑子、报酬又少的撰稿的事,他能不干就不干,而频繁地去搞讲演。可是这样一来,精力花在讲演上的就比花在写文章上的多得多了。后来,这位文笔犀利、颇负盛名的记者,竟变得几乎不会写文章了。写篇稿子要费几天工夫。而且写出来的东西不成样子,连自己都感到颓丧。
这种情况使这位记者慌极了。从此,他谢绝做任何讲演,埋头写文章。听说,就是这样,也花了将近一年功夫才恢复到他原来的写作水平。
写文章对脑的迟钝与否,的的确确有这样大的影响。
作者自从从事教育工作以来,平均每年能写一本单行本,而且上了轨道后,就能够很迅速地写出流畅的文章来,但是文章的开头,是很费心思的。写开头的一章花的心血最大,要拿出写多半本书的力量用在写第三章上是常有的事情。以上的意思同样是说,文章的写作稍有荒废的话,在这方面脑子就会发生迟钝。
中年应当写日记那么,要想通过写文章来防止脑子迟,钝,具体怎么做好呢?
首先应注意的是,每天都要动笔写点什么,不管什么内容都行。写日记也好,写信也好,写稿也好,都行。可就眼前的事情,每天都写点什么。这是很重要的。
要说无论谁在什么时候都能干的事情(实际上,看起来都能干,然而却很难坚持做到),首先就是写日记。平时经常写稿子的人,可另当别论。我认为人在过了三十五岁以后,从预防脑衰老的角度出发,一定要写日记。
以防止脑衰老为目的的日记,不能仅仅是记流水帐,例如写这样的内容:
“早上8点钟起床,象往常一样上班。傍晚和朋友在酒吧里聚会。夜里11点钟回家,洗过澡睡觉。”
这种写法,对脑子起不到锻炼作用。因为它没有发挥创造力,即脑的额叶一点也未得到使用。
所谓创造,如同工业中“输入--加工--输出”一样,是一种把收集到的材料,经过自己脑子的加工,变成不同,的新东西。因此,写日记也必须有这种思想准备,即对当天看到的和体验到的事实进行一番加工,然后写成日记。至少应当:对所见所闻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或感想。这样要求开头会使人觉得是个负担”但是,;因为这样写对脑子有锻炼作用,所以要坚持一下,每天写日记时只要对上述要求稍加留意就行了。养成习惯以后,再写起日记来就不会感到困难了,那时再写别的文章也会感到得心应手的。只要明确,目的是为了防止脑的衰老,那么日记也就一定能长时间地坚持写下去。
向报社投稿和办同人杂志投稿这种形式也是利用文字来锻炼脑子的一种好方法。近来,报纸的“读者之声”和“我的意见”专栏收到的稿件在急剧增加,而且据说业余作者的投稿多得使编辑部很难办。即使稿件多得使编辑部感到不好办,你也不要去管它(如果他们讨厌业余作者来稿,就不必设这种专栏了)。不管是当时有什么感触,均可写成800-1000字的文章,投给编辑部。
投稿的目的在于锻炼脑子,所以对稿件的采用与否不必介意。用不用让编辑去决定好了。
办同人杂志也很好。即使刻钢板油印也是好的,所以不妨几个人凑在一起搞搞看。最近读报看到一条消息说,日本神奈川县有,一个老年人俱乐部,为了预防脑子痴呆,就办起了一伤名叫《老壮之友》的同人杂志。它要求每个会员都写点东西供刊登。这种做法是一种很好的尝试。
写信有两大好处写信同写日记和办杂志不一样,它可以收到一举两得之功效。
象作者这样,由于每天都在写文章,反倒懒得写信,无意之中把写信的对象和内容都压缩到最低的限度。但是,时间充裕的人,还是应每天写几封信,并尽可能写得长一点。这对锻炼脑子和加强联系都有好处。
能起锻炼脑子作用的信的写法,不应该铺开信纸就动手写“X X X:什么什么……”而应把要告诉对方的那些事情,按照脑子里所想的顺序先一条一条地写在备忘纸上,然后再检查一遍。经过仔细检查,就可能发现想告诉对方的事情,也就是想写的顺序,与脑子里考虑的顺序并不一致。因此,应把信怎样写(包括内容的组织和层次的安排)才能成为最好的文章考虑好之后再动手写。
这样说或许有点小题大作,不过只要按照上述精神和要领来写信的话,就一定能够使脑子得到充分的锻炼,文章也会写得好一些。
要想写出好文章,首先脑子里要有丰富的好材料。因此让考生写点什么东西看看,就能知道考生迄今都学了些什么以及掌握到什么程度。当然,仅仅占有材料还成不了文章,还需要很好地筛选和组织材料,并根据试题的要求作出回答。所以,出题目让考生写论述性文章,就可以看出考生组织材料的方向——思想,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也能看出考生组织材料的能力——创造力。还可以通过看考生写的文章是否好懂,想要说的意思是否已经表达清楚来进一步测出考生的表达能力。
如上所述,出题目让考生写文章,对评价考生的能力是有很大作用的。
大体上说,脑子真正好用的人,写出的文章也好懂。这是因为他对那个问题有深刻的理解。如果他本人生吞活剥,只学得一点皮毛,而并未真正弄懂,那么他写的文章则不可能让人看懂。写晦涩难懂文章的人,多数属于这种人。
其次,文章内容要很,好地加以整理。文理通顺、段落清楚的文章读后能给人以深刻印象。这是因为作者在脑子里面把材料整理得很有条理;同时,对读者脑子里的情况也做了正确的推测的缘故。这个问题当然较为复杂,因此我想把前面讲过的内容再重新讲一讲,还是很有必要的。
第三,要善于使用通俗易懂的表达方法和比喻。
据说,爱因斯坦每当发现一种新理论时,就把它讲给具有中学生水平的女儿听。仅有中学水平的女儿,她的物理知识当然是贫乏的,但是,必须按这个水平对深奥的理论做详细解释。这时就会遇到一些很难说清楚的地方。为了让孩子弄明白这些难点,爱因斯坦不得不考虑该怎么说好。在不断思考的过程中爱因斯坦往往会产生一些新的想法和发现该理论的不足之处。
这叫做爱因斯坦思考法。如上所述,他在怎样解释才能使对方容易理解和怎样比喻才合乎对方的经验等方面是颇费了一番心思的。因此说,脑子好的人写的文章,就比较容易懂。
要想写出好文章必须全面开动脑子如上所述,文章可反映作者脑子的好坏。从另一方面讲,要想写出好文章必须使整个脑子充分开动起来。既要使用脑的额叶(管创造),也要使用脑的颞叶(管记忆)。既要使用管逻辑与计算的那部分脑子,还要充分发挥管语言的那部分脑子的作用。顺便说一下,因为写文章时是小字,所以还会产生手指运动对兴奋脑子的作用。
因此,养成写文章的习惯,对于提高脑的智力和防止脑衰老都是非常有益的。
一般来说,如果脑子开始有点糊涂的话,是根本写不出好文章来的。虽然在讲话方面,脑子糊涂点在某种程度上还可以掩饰一下,但是要写成文章,就得实实在在的才行。
有这么一个故事。据说,一家有名的报社里有一位老练的记者。他撰写的消息,总是既尖锐又明白易懂。消息写得也快。当他听讲演时,讲演刚刚结束,甚至几乎同时,他就把一篇既有讲演内容摘要,又有针对性评论的专栏报道写完了。
这种人当然就出名了。撰稿之约、讲演之邀,纷至沓来。为应付这些事,他自然忙得个不亦乐乎。幸好那时他在-报社里已晋升为编辑,地位也高多了。因此老本行记者的工作就干得比较少了些,当然按规定这也是允许的。但是人一忙起来就会考虑效率,也就是说,自然而然地愿干那些好处大的事情。因此对于又麻烦又费脑子、报酬又少的撰稿的事,他能不干就不干,而频繁地去搞讲演。可是这样一来,精力花在讲演上的就比花在写文章上的多得多了。后来,这位文笔犀利、颇负盛名的记者,竟变得几乎不会写文章了。写篇稿子要费几天工夫。而且写出来的东西不成样子,连自己都感到颓丧。
这种情况使这位记者慌极了。从此,他谢绝做任何讲演,埋头写文章。听说,就是这样,也花了将近一年功夫才恢复到他原来的写作水平。
写文章对脑的迟钝与否,的的确确有这样大的影响。
作者自从从事教育工作以来,平均每年能写一本单行本,而且上了轨道后,就能够很迅速地写出流畅的文章来,但是文章的开头,是很费心思的。写开头的一章花的心血最大,要拿出写多半本书的力量用在写第三章上是常有的事情。以上的意思同样是说,文章的写作稍有荒废的话,在这方面脑子就会发生迟钝。
中年应当写日记那么,要想通过写文章来防止脑子迟,钝,具体怎么做好呢?
首先应注意的是,每天都要动笔写点什么,不管什么内容都行。写日记也好,写信也好,写稿也好,都行。可就眼前的事情,每天都写点什么。这是很重要的。
要说无论谁在什么时候都能干的事情(实际上,看起来都能干,然而却很难坚持做到),首先就是写日记。平时经常写稿子的人,可另当别论。我认为人在过了三十五岁以后,从预防脑衰老的角度出发,一定要写日记。
以防止脑衰老为目的的日记,不能仅仅是记流水帐,例如写这样的内容:
“早上8点钟起床,象往常一样上班。傍晚和朋友在酒吧里聚会。夜里11点钟回家,洗过澡睡觉。”
这种写法,对脑子起不到锻炼作用。因为它没有发挥创造力,即脑的额叶一点也未得到使用。
所谓创造,如同工业中“输入--加工--输出”一样,是一种把收集到的材料,经过自己脑子的加工,变成不同,的新东西。因此,写日记也必须有这种思想准备,即对当天看到的和体验到的事实进行一番加工,然后写成日记。至少应当:对所见所闻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或感想。这样要求开头会使人觉得是个负担”但是,;因为这样写对脑子有锻炼作用,所以要坚持一下,每天写日记时只要对上述要求稍加留意就行了。养成习惯以后,再写起日记来就不会感到困难了,那时再写别的文章也会感到得心应手的。只要明确,目的是为了防止脑的衰老,那么日记也就一定能长时间地坚持写下去。
向报社投稿和办同人杂志投稿这种形式也是利用文字来锻炼脑子的一种好方法。近来,报纸的“读者之声”和“我的意见”专栏收到的稿件在急剧增加,而且据说业余作者的投稿多得使编辑部很难办。即使稿件多得使编辑部感到不好办,你也不要去管它(如果他们讨厌业余作者来稿,就不必设这种专栏了)。不管是当时有什么感触,均可写成800-1000字的文章,投给编辑部。
投稿的目的在于锻炼脑子,所以对稿件的采用与否不必介意。用不用让编辑去决定好了。
办同人杂志也很好。即使刻钢板油印也是好的,所以不妨几个人凑在一起搞搞看。最近读报看到一条消息说,日本神奈川县有,一个老年人俱乐部,为了预防脑子痴呆,就办起了一伤名叫《老壮之友》的同人杂志。它要求每个会员都写点东西供刊登。这种做法是一种很好的尝试。
写信有两大好处写信同写日记和办杂志不一样,它可以收到一举两得之功效。
象作者这样,由于每天都在写文章,反倒懒得写信,无意之中把写信的对象和内容都压缩到最低的限度。但是,时间充裕的人,还是应每天写几封信,并尽可能写得长一点。这对锻炼脑子和加强联系都有好处。
能起锻炼脑子作用的信的写法,不应该铺开信纸就动手写“X X X:什么什么……”而应把要告诉对方的那些事情,按照脑子里所想的顺序先一条一条地写在备忘纸上,然后再检查一遍。经过仔细检查,就可能发现想告诉对方的事情,也就是想写的顺序,与脑子里考虑的顺序并不一致。因此,应把信怎样写(包括内容的组织和层次的安排)才能成为最好的文章考虑好之后再动手写。
这样说或许有点小题大作,不过只要按照上述精神和要领来写信的话,就一定能够使脑子得到充分的锻炼,文章也会写得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