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首页 同龄圈 育儿你造吗 好好ci 流行时尚 女人心情 败家妈妈 孕期话题 准备怀孕 幸福母乳站 幼儿护理
查看:3w|回复:0

家庭教育中,那些可以尝试说的“假话”.......

回帖 发帖
发表于 01-26 12:37| 只看楼主| 倒序看帖| 发送站内信

家庭教育中,那些可以尝试说的“假话”

 

 

随着家庭教育日益得到重视,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注意自身言行的示范作用,不跟孩子说假话就是很多家长身体力行的原则之一,然而,很多时候这些家长又发现偶尔会面临是否应该实话实说的尴尬,使得这个不讲假话的原则遭遇现实的困惑。

那么,家庭教育过程中,是否绝对不能跟孩子说假话呢?个人认为,这个原则是可以有弹性的,在“假话”对于孩子的成长更有利的时候,家长是可以适当“说谎”的,那么,这样的例外有哪些条件呢?以下几条值得考虑:

一、有助于优化孩子内心体验的假话

比如,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成人的爱带来的安全感,其中亲人的爱的尤为重要,但有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爸爸妈妈离婚后爸爸对她不管不问,连该付的生活费都不付,如果妈妈如实地告诉孩子爸爸并不怎么爱他,那么对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来说肯定会有不小的负面影响,为了让孩子享有完整的爱,妈妈一直告诉孩子,爸爸很爱他,只是工作太忙没法经常来看她,但不管怎么说,她都是爸爸妈妈最爱的那个宝贝,偶尔妈妈还会请朋友替孩子的爸爸给孩子写信写贺卡……这样的假话,就是值得讲的,因为它增强了孩子对爱的体验。

再比如,有一个孩子,对自己的绘画技能很没信心,爸爸为了鼓励他,就在有一次她沮丧地拿出幼儿园的画后,边欣赏边认真地对她说:“可能你认为不怎么样,但在爸爸眼里,这幅画是相当美的,你看,上面这个小姑娘的表情多生动啊,爸爸真希望自己也能画成这个样子!”,小家伙听了,信心大增,对绘画也不那么排斥了。

 二、有助于呵护孩子纯真童心的假话

比如,孩子的世界,是“万物有灵”的,对童话世界的深信不疑,常常给他们的童心插上想象的翅膀,而充分发展的想象力是创造性的基础,值得家长呵护。所以,当圣诞节孩子问起床头的礼物哪里来的时候,父母不妨来个善意的谎言,让孩子“发现”圣诞老人曾经来过。

再比如,孩子总是基于对外部世界的假设发展自身行为习惯的,如果过早地受到负面的影响,孩子长大后就很可能认为这个世界是很残酷的,有着这种假设的孩子,待人接物就可能出现这样那样的异常,不利于其正常的生活和人际交往。正因为此,影片《美丽人生》中的父亲为了不让孩子幼小的心灵存有战争的阴影,便谎称他们是在做一个能赢取积分获得真正坦克作为奖励的游戏。很多年后孩子才明白原来当时是父亲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他的美丽人生。

三、有助于矫正孩子行为习惯的假话

如果假话能对孩子的行为习惯产生积极的影响,那么它也是值得存在的。比如,有一个孩子,在幼儿园吃饭不错,在家却总是不好好吃饭,妈妈头疼之际,急中生智,就把她最喜欢的张老师抬出来,说,“那天听张老师说,如果你在家吃饭能像幼儿园一样专心,就是吃饭最棒的小朋友了。”小家伙听了,很受鼓励,在家的吃饭行为很快就明显改善,妈妈及时鼓励了她,又拜托张老师表扬她的行为,小家伙在家吃饭的习惯果然就此好转了。

再比如,有个孩子,归位习惯不好,经常乱放玩具,弄的家里里乱七八糟,妈妈为了纠正她的这个习惯,就结合她正盼过圣诞节的特点,对她说:“听说圣诞老人最喜欢爱整洁的小朋友了,如果你坚持收拾玩具的话,圣诞老人到时候很可能给你一个大惊喜呢”,小家伙果然很受激励,归位习惯明显改善,当人“圣诞老人”也果真给了她惊喜。

总之,家庭教育中,谎言只要出于善意的目的,是可以适当存在的,但在具体运用的时候,也有注意事项:

1、注意假话的表达艺术,不能让孩子识破,否则孩子察觉到父母在糊弄自己之后,效果就适得其反了。

所以,即使是假话,也要有真情实感,最好还能有一定的事实依据,如果能配合其他行为增强假话的真实性更好,像上文中妈妈为了让孩子确信爸爸的爱、爸爸为了鼓励孩子对绘画的信心时所做的那样。

孩子喜欢的“重要他人”也可让假话产生更积极的效果,比如上文提到的孩子最喜欢的老师、圣诞老人等都对孩子的行为产生了很好的激励作用。假话中出现的承诺,一定要及时兑现,假话产生教育效果后,也要及时配合表扬鼓励等教育措施,以便巩固孩子的行为习惯。

2、讲假话是有底线的,至少如下两种情形不适合讲假话:

1)孩子提问时,再忙再烦也不能用虚假的知识搪塞孩子(除非为了呵护孩子的童心)。(2)不能出于“管孩子”的便利而讲假话,比如,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老实点,谎称再闹警察叔叔回来抓的,这样的假话就是不可取的。



社区导航
同龄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