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应用行为分析法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 UCLA)的Ivar Lovaas医生是应用行为分析法(ABA)创立的先驱者。1981年,洛瓦斯写了《发展障碍儿童教育》一书,该书是采用应用行为分析法对孤独症儿童进行教育的主要参考书。1993年,莫莉思按照这个方法训练两个孤独症的孩子,取得了巨大成功,从此以后,应用行为分析法在美国越来越广泛地受到重视。
应用行为分析法的理论基础是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简单地说,就是所有生物都可以通过有目的的行动来获取他所需要的东西,得到的东西就是对他行为的奖赏,并会强化、巩固他的这个行为;如果没有一定的奖赏物,那种固定的行为也会逐渐消失。应用行为分析法的主要目的是为孤独症谱系障碍的个体提供专门的强化行为干预。
1.应用行为分析的设想
所有的行为均被认为是适用于ABA的学习。在恰当治疗方式下,有利于个人和环境形成互动。如果在学生与环境之间取得恰当平衡,就会产生持久的行为改变。ABA鼓励通过新行为的建立来发展新的技能,通过教导新的替代行为来减少不恰当的行为。
2.应用行为分析的特点
一对一教学;早期训练,最好在3岁以前进行;在确定患儿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设计特殊的恰当的教学内容;需要一定强度的训练,给予频繁的学习机会,每周30--- 40小时,每次训练2~3小时(包括休息),每个项目5分钟,结束后休息1~2分钟;训练计划需要包括家长在内的治疗组来进行,一个治疗组每周工作合计达30~40小时。
3.ABA的主要治疗目标
(1)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包括进食、穿衣、个人卫生、上卫生间、适当做家务以及建立安全意识和行为。
(2)注意能力:主要是要让孩子能安静坐下来,认真做功课,能听从指令,与其他人共同注意同一个目标或内容。
(3)语言交流能力:训练孩子模仿发声,听从指令,提出要求,命名及进行有效交谈。
(4)模仿能力:练习模仿动作、发声模仿以及进行各种其他的复杂模仿。
(5)运动能力:包括大运动、精细动作及口肌训练。
(6)游戏能力:训练孩子能够做社交游戏,假想游戏,桌面游戏,互动游戏,团体游戏,练习音乐和歌唱等。
(7)学习能力:训练孩子能够分类、排序、配对,认识数字和字母,知道数量,进行数学训练以及阅读训练。
4.教学方式
分解式操作教学是由指令、反应和结果三个环节构成的,主要是要将训练的目标行为分解成多个小目标,分成很多小的步骤,逐步练习。在训练过程注意反复强化,并使用强化物和强化手段,以巩固训练效果。训练中,可以适当使用提示帮助孩子建立正常的行为反应。
二、心智解读
心智解读是建立在孤独症病因学假说“心理理论( theory of mind)”基础上、促进社交沟通及情绪管理的基础技能训练。
什么是心理理论呢?就是懂得自己的以及他人的心理状态(包括思维、情感、感知觉、愿望和意向等),以预测别人的行为,然后调节自己的行为。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孩子缺乏这种理解自己和他人心理状态的能力,导致他们出现明显社交障碍,不能做假象游戏或角色扮演的游戏,不能预测他人的愿望,较难察言观色,较难明白别人的情绪及诱发情绪的原因,因此极少运用表达情绪及感受的词汇,难以理解弦外之音,例如比喻、讽刺及幽默等。
西方学者将心智解读思维分为辨认情绪、信念及假想三个方面,而每一个范畴由浅入深分成多个阶段来学习。辨认情绪包括通过相片、线条图辨认脸谱;在情境故事中辨认情绪,例如开心、不开心、生气等;通过愿望、信念体会到期望及失望的情感。
训练策略:利用社交故事;利用孤独症儿童视觉能力较强的长处进行图像化学习,并灵活运用训练中学到的技台邑加以分类、泛化;还可以通过假象游戏来提高孩子心理理论的能力,包括对象替代,赋予对象虚假或抽象的特质,设计想象的情境,让洋娃娃扮演或者自己扮作其他人物进行角色扮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