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生儿头面部、五官的生理特点 1、头面部 头部相对较大,约为身长的1/4,出生时头围33-34厘米,前囟斜径为2-2.5厘米,(前囟约在12-18个月时闭合),后囟已闭或尚开放,(后囟于2-4个月时闭合)。可隐约辨认骨缝,头皮可由于局部水肿而形成产瘤,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自行吸收。 面部皮肤与全身皮肤一样十分娇嫩,其上覆以多少不等的灰白色胎脂,以后逐渐吸收。胎脂吸收后,由于表皮薄,皮肤富于血管而呈浅红色。多数新生儿在生后2-3天可出现黄疸,约在生后10-14天消退。
2、五官 眼睛:眼睑处可见到微小的出血点,此时新生儿的眼发育尚不成熟,有一个生理性远视过程。大部分新生儿眼运动不协调,常有生理性斜视,一般在2-4周时消失,故不能在婴儿床上方挂固定的玩具,否则就会有内斜(俗称对眼)的可能。鼻:鼻尖部可见到粟粒疹,鼻腔较狭窄,鼻粘膜柔软而富有血管,遇到轻微刺激就容易充血、水肿而发生鼻塞现象。 嘴:口腔内牙龈和硬腭上有小白点,俗称“马牙”,属正常现象,一般在生后2-3周逐渐消失。 耳:耳软骨发育良好,已形成耳廓。出生2-7天后开始有听觉,2-4周时能较专注地听外 界声音。 1、脸及面部的一般护理与清洁 (1)准备用物:婴儿专用脸盆一个(内置半盆温水,水温38-43℃)。护理篮内放柔软棉质小毛巾两条、婴儿洗发香波一瓶、消毒棉棒一包、茶壶一把(内置温水)、盛污物的小盘一个、小剪子一把、干净上衣若干。 (2)操作方法:用左臂抱起新生儿,并用左肘部和腰部夹住孩子的臀部和双下肢,左手托住头颈部,用拇指和中指压住婴儿双耳,使耳廓盖住外耳道,防止洗脸水进入耳道引起炎症。右手将一块小毛巾沾湿后略挤一下,先洗双眼。注意小毛巾擦过一只眼后要换一面擦另一只眼,然后将毛巾在水中清洗一下,再擦前额、面颊部及嘴角,拧干毛巾擦干面部。 接着洗头。先将婴儿洗发香波倒少许于手中,轻轻在头上揉洗,注意勿流进眼睛里及耳道内,最后请另一人帮助用小茶壶的温水冲净头发并擦干。接着擦洗颈部、腋下、前臂及手。新生儿双手大多紧紧握拳,如不洗净擦干,掌心皮肤易糜烂。 洗闭换上干净衣服后,将婴儿抱起,用消毒棉棒擦净婴儿鼻腔分泌物及外耳道的水渍。注意动作一定要轻柔,棉棒不可探入鼻腔和耳道深处,只在外围处理一下即可。 由于新生儿皮肤特别娇嫩,其体内免疫机制的建立尚不完善,皮肤稍有破损即可感染,如处理不当,严重者可致败血症,因此用毛巾擦体时,一定要轻柔,最好用干毛巾吸干水份。
新生儿五官的特殊护理 (1)眼部护理 如不慎将浴液或肥皂水流入婴儿眼内要进行眼部冲洗。 准备用物:护理篮内放细颈小茶壶一把,内盛适量温开水,消毒棉棒一包,盛污物小盘一个,接水脸盆一个,0.25%氯霉素眼药水一支。 操作步骤:需两人协同,一人将婴儿抱好,如冲洗左眼则将婴儿头偏向左侧,头下方地上放置脸盆,右手将婴儿左眼上下眼睑分开,另一人将细颈小壶壶嘴离婴儿头部约1-2厘米时,将小壶略倾斜,使水缓缓冲向婴儿眼睛。注意冲时勿将水流入耳道,水温不可过高,冲洗时水压不可过大,以免损伤婴儿眼部组织。冲洗完毕用消毒棉棒吸净眼周水渍。需要时如法冲洗对侧眼睛,冲毕双眼各滴0.25%氯霉素眼药水1-2滴。 新生儿如患眼角膜炎时,则需按时点眼药。 准备用物:护理篮内放消毒棉棒一包,小毛巾一块,眼药水利福平或0.25%氯霉素、盛污物小盘一个。 操作步骤:操作者先冲洗双手,将小毛巾放于患眼外侧,用左手拇指、食指轻轻分开婴儿的上下眼睑,右手持药瓶至离眼2厘米处时滴药1~2滴后放开手,用消毒棉棒轻擦眼周药液。如双眼发炎,则先滴患病较轻的眼睛。 注意,用药前先将药瓶对着光线仔细观察,如有絮状物或药液混浊均不可用。药液用完放置冰箱中冷藏。如系利福平,开瓶使用24小时后即不可再用。滴药时勿使药液流入同侧耳道。
(2)鼻部护理: 新生婴儿鼻粘膜柔软而富有血管,遇到轻微刺激就容易充血、水肿,使原来较狭窄的鼻腔更加狭窄而致呼吸不畅,烦躁不安。另外,鼻腔分泌物也是造成新生儿鼻堵的重要原因。 准备用物:护理篮内放消毒棉棒一包,清水一碗 操作步骤:清理鼻腔分泌物时,切勿用镊子强力夹出,要先软化鼻痂,用棉棒沾清水往鼻腔内各滴1-2滴,或用母乳、牛奶滴入亦可,经1~2分钟待鼻痂软化后再用干棉棒将其拔出,或用软物刺激鼻粘膜引起喷嚏,鼻腔的分泌物即可随之排除,从而使新生儿鼻腔通畅。 (3)耳部护理: 足月新生儿耳壳已完全成型,但外耳道相对较狭窄,一旦污水流入耳道深处,极易引起发炎,严重者可致外耳道疖肿。由于新生儿的骨骼未发育完全,外耳道几乎是一条缝隙,发生炎症后,对神经的压迫和刺激也很重,所以疼痛就较剧烈,新生儿就表现为哭闹不安,夜间也难安睡,抱哄均无效。总之,如果新生儿常常哭闹不安,外耳道的炎症也是原因之一。因此,无论是给新生儿洗头、洗澡或滴眼药时,一定注意勿使污水、药液等流入耳道深处。一旦发生外耳道炎症时,应及时去医院就医,按时服药、滴药,局部热敷,只要治疗得当,此症愈后良好。准备用物:护理篮内放所需药水,消毒棉棒1包、盛污物小盘一个,3%双氧水或生理盐水一瓶。 操作步骤:操作者洗手后,将新生儿侧卧,患耳朝上,用无菌棉棒轻擦外耳道分泌物,必需时用生理盐水或3%双氧水清洗外耳道,左手牵引耳壳,右手以滴瓶或滴管将药液滴入耳道后壁3~5滴,轻压耳屏,使药液沿耳道壁缓缓流入耳内,婴儿保持原位5分钟左右。注意滴耳药的温度应接近体温,(37.7℃为宜),以免刺激迷路神经引起眩晕恶心等不良反应,注意滴药时一手拉住耳壳向后下方牵引,使外耳道成垂直方向,使药液顺利进入外耳道深部。 (4)口腔护理: 正常新生儿无需做口腔护理,只需奶后擦净口唇、嘴角、颌下的奶渍,保持皮肤粘膜干净清爽即可。如患了口炎或其他口腔疾病则需做口腔护理。准备用物:护理篮内放治疗碗一个,内放生理盐水浸泡的大棉球6个,消毒液体石蜡油1瓶,或煮沸过的食用植物油也可以,小镊子1把,棉棒1包,小茶壶1个(内放温水),小毛巾两块。 操作步骤:做口腔护理前,先洗净双手,将新生儿侧卧,用毛巾围在颏下及枕上,防止沾湿衣服及枕头。用镊子夹住盐水棉球1个,先擦两颊内部及齿龈外面,再擦齿龈内面及舌部,每擦一个部位,至少更换一个棉球。注意勿触及咽部,以免引起恶心。擦洗之后用毛巾擦净面部及嘴角,口唇干燥者涂以石蜡油或食用植物油,口腔内根据需要涂药。注意做口腔护理时使用的物品一定要清洁卫生,经过消毒方可使用。棉球蘸取的溶液不可过多,防止婴儿将溶液吸入呼吸道,操作时动作要轻,棉球要夹紧,防止棉球掉到口腔后部,堵住咽喉部造成窒息。 另外前文中说到新生儿口腔内长“马牙”,“马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胎儿在6周时,就形成了牙的原始组织,叫牙板,而牙胚则是在牙板上形成的,以后牙胚脱离牙板生长牙齿,断离的牙板被吸收而消失,有时这些断离的牙板形成一些上皮细胞团,其中央角化成上皮珠,有些上皮珠长期留在颌骨内,有的被排出而出现在牙床黏膜上,即为“马牙”,马牙一般没有不适感,个别婴儿可出现爱摇头、烦躁、咬奶头,甚至拒食,这是由于局部发痒、发胀等不适感引起的,一般不需做任何处理,随牙齿的生长发育,“马牙”或被吸收或自动脱落。 “马牙”切忌用未消毒的物品去处理,曾经有一位老奶奶看孙子长了“马牙”,用布蘸水去擦,结果擦破造成口腔糜烂,高烧不退,后经医院抢救才转危为安,妈妈们切勿重蹈覆辙,尤其要说服家中老人正确对待“马牙”问题。 皮肤护理6步走 皮肤清洁 皮肤护理的第一步是清洁工作,宝宝的肌肤也不例外。冬天气候寒冷,宝宝的活动明显没有夏天多,汗水和皮脂分泌也都没有那么旺盛,一般每天给宝宝洗一两次脸就可以了,除活动量特别大出汗很多需要特别清洗外,正常情况下一周给宝宝洗一两次澡比较合适。给宝宝洗手、洗脸一般用温水,水温不要太高,妈妈用手感觉温热即可,如果发现宝宝的小手小脸特别脏,则可以用点清洁用品。 过分频繁地给宝宝洗脸洗澡并不好,尤其对于3个月后的宝宝来说,由于其体内的激素水平下降,频繁清洗会把起保护作用的皮脂洗掉,很容易引起宝宝皮肤干燥,进而出现发红、发痒的症状。 宝宝洁肤用品选购Tips 在为宝宝选择清洁用品时只要把握住一个“简单”原则就可以了。一般来说,除了清洁之外的功能越少越好,尽量不要选择那些有杀菌功能的洁肤用品,以免刺激宝宝幼嫩的皮肤或引起不必要的过敏。 润肤 用清水给宝宝洗过脸后,要及时用柔软的毛巾擦干。有些时候宝宝吐奶或者流口水,也要马上用干净柔软的毛巾擦干。擦拭的时候注意不要用力过大,要用毛巾轻轻按压,将水分吸干。然后别忘了给宝宝的小脸小手擦一些滋润而无刺激的润肤霜。 冬季外出之前,要在皮肤特别容易干燥的部位,如脸颊、额头、手背、臀部等,给宝宝擦一些滋润皮肤的婴儿油或润肤品,不用擦得太厚,但该擦的地方一定要擦到。另外,还要避免在出门前的几分钟才急急忙忙地给孩子擦润肤油,这个时候擦的润肤油一接触到寒风,很快就会蒸发而失去滋润皮肤的效果,正确的做法是在出门前半小时就搽上润肤油,这样,润肤油被充分吸收,宝宝皮肤本身也分泌出一些油脂,这样才会达到最佳的润肤效果。 宝宝护肤用品选购Tips 常见的宝宝专用润肤产品分为乳液(润肤露)、润肤霜和润肤油三种类型。乳液一般含天然滋润成分,能有效滋润宝宝皮肤;润肤霜一般含有保湿因子,是秋冬季最常用的护肤产品;润肤油则含有天然矿物油,能预防干裂,滋润皮肤的效果更强一些。 应选择天然无刺激的儿童专用护肤品。 宝宝护肤品的牌子最好不要经常更换, 以免出现皮肤过敏等不适症状。 口唇保湿 保湿是宝宝口唇护理的关键。如发现宝宝的口唇有干裂现象,可以先在宝宝嘴唇上敷一块湿热的小毛巾,让嘴唇黏膜充分吸收水分,然后再涂搽一些润唇膏或香油。冬季要注意多给宝宝喝些温开水,也可以适当补充维生素B2及维生素C。如果看见宝宝频繁舔嘴唇,父母要及时制止,并告诉他那样做会使嘴唇干裂得更加厉害。 室内加湿 另外,由于冬季空气干燥,人们在室内通常会觉得皮肤特别干,很容易起皮,婴幼儿稚嫩的皮肤对干燥的环境尤其敏感,因此还要注意合理调节室内湿度。一般来说,冬季在室内开启空气加湿器比较有效,或者在房间内放一盆清水,多放置几盆绿叶植物也是简单易行的保湿好方法。 透气内衣 选择合适的内衣是让宝宝全身皮肤健康的关键因素之一。要保证宝宝身体皮肤健康,防止各种过敏现象的发生,宝宝贴身衣物的选择非常重要,全棉质地的穿脱方便的衣服是上选,宽松的衣物可以保持宝宝皮肤呼吸通畅,而过紧的内衣则会让宝宝感觉很难受,也阻碍了体肤的健康呼吸。 有些父母因为担心孩子冷,所以在冬天的时候他们往往会给孩子穿很多衣服,其实这种做法并不好,宝宝穿的衣服多了就很容易出汗,排出的汗被捂在衣服里面,反而给细菌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繁殖生长环境,进而容易引起宝宝皮肤瘙痒等病症。 饮食调理 做好了皮肤的外部护理,内在的饮食调养也非常重要。通常来说,挑食、不爱吃水果和蔬菜的宝宝更容易出现皮肤粗糙、干痒的症状。调理出一个良好的内在机体环境首先要纠正宝宝饮食习惯,改变宝宝吃零食的习惯,尽量少吃或者不吃;其次要努力培养宝宝对水果、蔬菜的兴趣,尽可能想出更多的方法让孩子喜欢吃蔬菜,比如用蔬菜做包子、饺子的馅料,宝宝一般都不会拒绝。另外还要在孩子每周的食谱中增加胡萝卜等营养丰富的食物,经常给宝宝食用这些食物,可以有效补充维生素。如果明确了宝宝缺乏维生素,则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通过药物给宝宝补充。 皮肤问题应对 小手皴了怎么办? 如果发现宝宝的小手皴了,应先把小手放入温水(偏热一点)浸泡几分钟,待宝宝手上皴裂的皮肤软化后,再用无刺激的香皂把宝宝手上的污垢洗净,擦干双手后涂上护手霜,多涂点无妨。另外,还要提醒宝宝,手上有水时要擦干净后再出门,而且要擦上护手霜、戴手套等以防皴裂。 出现冻疮怎么办? 很多小朋友在冬天都会生冻疮,特别是在冬季的南方,冻疮的发生部位一般在手、脚、耳朵等血液循环比较差的部位。出现冻疮后应到医院就诊,遵医嘱进行内外相结合的治疗。可以口服维生素E等以提高血管对寒冷的应激力,并用药物浸泡,局部可涂搽敷贴各类霜剂、软膏、酊剂、搽剂等。 一旦得了冻疮,即使当时治愈,第二年还有可能复发,因此,预防工作很重要。预防冻疮的办法就是一要注意防寒,二是要保持宝宝血液循环通畅,积极提高宝宝的抗寒能力。 具体来说父母可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调整室内温度,不要使室内外温差过大;其次,为宝宝选择的保暖鞋、手套一定要注意不能太紧,否则会影响宝宝的血液循环;第三,不妨多带孩子到户外活动,有意识地提高孩子的抗寒能力。当然,每次外出前别忘记给宝宝按摩一下小脸,擦上润肤油。风大时出门,给宝宝戴上口罩、手套和帽子,不让寒风直接吹打在皮肤上,也会起到保护宝宝娇嫩皮肤的作用。 妈妈怎么样护理宝宝牙齿 及时正确的辅食添加对宝宝来说不仅是营养的需求,也是牙齿和口腔健康发育的有力保障。所以,我们特别为你制定了这个以辅食添加为基础的牙齿护理方案。 宝宝出生后4-10个月开始出乳牙,1岁时萌出6-8颗,2岁至2岁半时出齐,达到20颗。专家提示我们 ,在宝宝长牙期间,辅食添加和平衡的膳食对牙齿的健康发育至关重要。及时正确的辅食添加既可以为牙齿发育提供必要的营养成分,如钙、磷等矿物质和许多维生素,促进牙齿的长成。而且还可以帮助宝宝练习咀嚼、消化,甚至对宝宝的语言能力培养也大有帮助。我们将从宝宝发育的不同阶段为你介绍如何在宝宝添加辅食时护理好宝宝的牙齿。 4~12个月:牙齿萌发阶段 尧尧快5个月了,最近,妈妈惊喜地发现,尧尧长牙齿了:在她浅红色的牙床上,隐约可以看到一个白色的小牙尖。妈妈现在知道了为什么尧尧这几天爱流口水了,于是就给尧尧脖子下面垫了一块纱布,免得把衣服润湿了。妈妈还发现,尧尧这几天似乎特别爱咬手边的东西,给她喂奶时还咬妈妈的奶头。婆婆说,这都是宝宝长牙时候的正常表现,可以给她买一些磨牙饼,还可以切一些苹果条、胡萝卜条给她。果然,宝宝对手上的苹果条非常感兴趣,不一会儿就可以把三四厘米长的苹果条给咬没了。一个星期后,尧尧突然发烧,而且还拉肚子,有时候还莫名其妙地气喘,妈妈急坏了,抱着尧尧上了医院,医生告诉妈妈这些病症都是尧尧的小牙引起的。 辅食添加对牙齿健康的帮助: 专家认为,如果你的宝宝出现唾液量增加,爱流口水,比较喜欢咬硬的东西,哺乳时可能还会咬妈妈的乳头,睡眠不安,那你就要注意了,宝宝在提示你:我要长牙了!这个时期是家长最应该注意的是宝宝的营养,正确的辅食添加可以为宝宝牙齿萌发提供必要的营养,同时还锻炼了孩子的咀嚼能力,促进口腔内血液循环,进而加快了刚刚萌发露白的牙齿的发育。需要注意的是,辅食添加要按照由软到硬,由细到粗的顺序,符合孩子牙齿生长规律,逐步让孩子学会用吐咽、咀嚼。 相关链接:宝宝牙齿发育 我的儿子8个月开始长下切牙,也就是下面的门牙,在孩子的牙齿萌出之前,孩子的妈妈急得不得了,一个劲地问我,咱儿子的牙齿该出了吧,不会有什么问题吧? 个体有差异 孩子牙齿的萌出个体差异很大,有的早些,有的晚些,但就某个孩子而言,都是正常的。牙齿萌出早的孩子,可能在4个多月下切牙就开始萌出;大部分孩子都是6~8个月开始萌出;而很少一部分孩子是1岁以后,有的接近1岁半牙齿才萌出。但对这些孩子而言,如果没有全身发育异常,就是正常的。 虽然,孩子牙齿的萌出有的开始的早,有的开始的晚,虽然牙齿的萌出总会有一定的顺序,但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是按照这个顺序不变萌出,有时萌出的顺序会有些少许变化,这也属于正常的范围。 记得专家门诊有这么一个咨询:“宝宝7个月,5个半月出的下面两颗牙,现在上面的牙也要出了,但不是出的2个门牙,而是门牙两边的小牙,出门牙的地方已经发白,请问正常吗?”从孩子妈妈的叙述来讲,这个孩子牙齿的萌出是正常的。有时在前牙区,无论是上牙还是下牙,萌出的时间和顺序会有所变化,对孩子来说,都是正常的。并不是因为孩子牙齿的萌出,跟书上说的有轻微的变化,就不是正常的,这种观念和想法都是错误的。 宝宝龋齿 每天的门诊,跟孩子打交道,遇到最多的疾病就是孩子的龋齿,也就是大家说的“蛀牙、虫牙”。龋齿的发病有3个方面的因素,一是牙齿的发育不好,矿化程度低;二是不良的喂养、饮食习惯和口腔清洁习惯;三是细菌的作用。对于婴幼儿来讲,主要的致病因素是不良的喂养、饮食和口腔清洁习惯。 孩子牙齿的发育,早在妈妈肚子里就开始了,最早开始于孕期的14~16周,直到孩子出生后一年,在这段时间内,只要出现影响妈妈(孕期)和孩子(生后)健康的不良因素,都有可能引起孩子牙齿的发育缺陷,而发育缺陷的牙齿因为存在先天不足,所以在同等条件下,就更容易患龋齿。但有时,有的家长往往很难区分是牙齿发育缺陷还是得了龋齿,在前牙区发生这种情况就更为明显了。 釉质发育不全 记得专家门诊时,有这么一个咨询:“我女儿32个月,从她6个月的时候长牙,之后每月长一颗,直到9月份长了4颗牙。后来就慢了,大概18个月是长全了,就是2颗门牙刚长出来的时候就只长了一半,上半靠牙根的地方还很正常,下半段却是咖啡色,请问是什么原因,我看到书上说是先天性牙釉质不全。现在孩子一切正常,就是笑起来露出牙齿的时候,门牙象蛀了一样。请问到孩子长大了,会不会一直这样呢?” 从家长的叙述,我更倾向于是牙齿的釉质发育不全。至于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要基于病史和家族史。当然,真正确诊,还应到门诊进行检查,这样便可一目了然,毕竟有时家长的描述会有出入。当然,在换牙前,乳牙的釉质发育不全不会消失,父母要做的一是认真帮宝宝清洁牙齿,防止发生蛀牙;二是考虑修复治疗。如果家长的叙述是门牙“上半靠牙根的地方是咖啡色,下半段还很正常”则就有可能是蛀牙。 定期口腔检查 上周的门诊看到一个3岁的男孩,因为右下磨牙(槽牙)疼痛和不敢吃东西才来就诊,小家伙整个右侧脸都肿了起来。一问家长,才知道到目前为止,孩子从没有到医院来检查过,这次如果不是牙痛,还不会就诊。 完成了孩子的这次治疗,我在想,如果孩子早些就诊和检查,就会早发现龋齿,可能通过简单的治疗,一次就能完成。而发展到目前这种状况,治疗需几次,而且花费的时间、精力、金钱会增加许多,孩子遭受的痛苦也会增加许多。 婴幼儿最常见的口腔疾病是龋齿,常见的咬合异常主要是反咬合,这些主要与不良的口腔喂养和清洁习惯有关。孩子定期检查,就会尽早发现:第一个检查方面,孩子是否开始采取口腔清洁习惯,方法是否科学和正确;第二个检查方面,孩子是否存在不良的口腔喂养习惯;第三个检查方面,孩子是否有口腔发育的异常;第四个检查方面,孩子是否有一些口腔疾病。 早期检查4大好处 首先,如果对孩子从小就采取科学、正确的口腔清洁习惯和科学、良好的喂养习惯,就会避免和预防龋齿、反咬合(由不良喂养习惯导致)的发生,对孩子的生长发育、心理成长都有益处。 其次,还会使孩子免受疾病的痛苦。 第三,对一些发育异常,通过早期发现,可以找到治疗的最佳时机,避免延误治疗。 第四,尽早发现孩子的口腔疾病,尽早治疗,避免治疗的复杂性和长期性,也避免孩子遭受更多的病痛,家长也可以节省更多的时间和金钱。 定期检查,尽早发现口腔疾患,是我们的设想。希望每个家长都能意识到这个问题,并能处理好这个问题。希望每个孩子从小就有这方面的意识,而只有这样才能获益终生。
正文从这里开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