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首页 同龄圈 育儿你造吗 好好ci 流行时尚 女人心情 败家妈妈 孕期话题 准备怀孕 幸福母乳站 幼儿护理
查看:8k|回复:2

心理咨询师应具备哪些素质

回帖 发帖
发表于 09-17 17:21| 只看楼主| 正序看帖| 发送站内信

       心理咨询师面对的工作对象是人,是有思想、有感情的人,是希望能摆脱心理困境的人,是需要心理帮助的人。要依据心理学的原理帮助他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心理咨询是一种特殊的工作,从事这项工作的人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

一、心理咨询师应有的素质
       心理咨询师在学习心理咨询的过程中需要掌握心理咨询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更要完善自身的修养。知识和技能可以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获得,但个人的品格、性情、文化素养则需要长期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并非每个人都具备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素养。
       心理咨询师应具备的素质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衡量,即知识、技能、素质。咨询师是以一个完整的人投入到咨询过程中,他所具有的专业知识、技能对达到咨询目标起到重要的作用,但他的人生观、价值观、个性特点、生活经历也会影响到咨询的进程,一些研究者认为,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的人格所发挥的作用甚至大于专业水平的作用。
       (一)知识
       以人为工作对象,帮助其解决心理问题是心理咨询工作的特点,需要在人际互动中实现咨询目标。人具有两个方面的属性,即自然人和社会人。人的基本生理结构,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等方面的知识都要应用到解剖生理学、医学等自然科学中的内容。人是如何认识自己的,在群体中生活的人,如何实现社会化,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群体凝聚力、心理氛围、个体与群体的相互作用等方面的内容又涉及到哲学、社会学等人文社科知识。因此要了解来访者,帮助其领悟心理问题的实质和根源,必须应用多方面的知识。
       一个心理咨询工作者需要具备三层作用有别、相互联系的知识。我们用下图表示三层知识的内容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次级层知识:心理测验;普通心理;社会心理;教育心理;发展心理;人格心理;社会学;伦理学;教育学
       核心层知识:心理卫生(含精神医学)知识;心理咨询流派理论与方法;知识;心理咨询会谈知识
       外围层知识:相关的人文社科知识;相关的医学知识
       核心知识是每个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人必须具备的,学校中的心理辅导教师也应具备这些知识。次级层知识是咨询师应该具备的知识,它涉及到了个体心理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和主要影响因素的知识,对咨询师将来访者当做一个完整的人看待,将来访者生活工作的环境所起的影响考虑在内,以整体和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来访者。外围层知识是咨询师最好具有的知识,它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和原因所在。对于持不同咨询理论观点的咨询师来说,这三层知识的内容也是有区别的。例如,对于心理分析学家来说,人类学知识、古代的神话典故、民族文化等人文知识是应该具有的知识,了解和分析集体无意识的象征意义需要这些知识作为基础。而对行为主义学家来说这些知识就属于最好能具有的而不是应该具备的外围层知识。
       (二)技能
       心理咨询工作者的咨询技能在咨询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
       1.善于发现心理问题
       相比于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咨询师对心理问题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咨询师应善用观察、访谈等方式,尽量全面地了解来访者的情况,发现来访者的心理问题。
       2.诊断心理问题
       诊断的步骤和几种常用的诊断工具.咨询师应结合相关课程的学习和实践,熟练地应用这些工具做出诊断。由于学校的心理辅导老师一般不具备医学知识背景,也没有医学和做心理咨询的资质,在应用这些工具做解释时要注意诊断的目的是要调整教育策略,服务于学生的心理发展,而不是给学生贴标签,也不具备医学或心理诊断的条件。
       3.解决心理问题
       通过制定并实施咨询方案,咨询师应用会谈的参与性和影响性技术,帮助来访者解决心理问题。会谈是心理咨询中人际互动的主要方式,但是实现人际互动还需要应用非言语的方式实现沟通顺畅。作为学校的心理辅导老师,在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时不仅需要个人努力,还需要与其他老师和一些部门的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协调行动,为学生的改变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持。因此,良好的沟通在解决心理问题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咨询师需要在长期实践过程中不断熟练和提高。
       (三)素质
       咨询师的个人素质或者说人格是咨询取得成效的重要影响因素,但在通常提及的对心理咨询师的要求中往往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目前对心理咨询师资格的评定中,通过考试所了解到的多是个人的知识方面和某些技能的水平,对咨询师个人素质的评估还没有相应的规范。所以这个关键的因素在学习中往往被忽视。
       咨询师的自身素质是产生积极咨询效果的重要因素。心理咨询作为一项艰辛复杂、充满挑战而又富有意义的助人工作,对从业者的全面素质、专业素质和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咨询绝不同于日常交谈,也不仅仅是安慰,而需要咨询师全身心地投入,需要咨询师站在更高的层次上与来访者进行深层和有效的交流,心理咨询是心灵与心灵的撞击。心理咨询过程是咨询师的知识、技能、心理素质、职业道德、法律意识、价值观、人生观、人性观诸多方面的展示。因此,咨询师的综合素质越高,在同样的来访者和心理问题面前,其咨询效果和效率也就越高,这正如卡可夫(R.R.Cailchu)描绘的“咨询是生命的流露”。
       对于咨询师来说,要具有关心和帮助他人的愿望和热情,要具有倾听他人诉说、期待并等待他人转变的耐心,要真诚地对待来访者,从内心深处去与来访者同感受;要关爱来访者,从细微之处表现对他的尊重和接纳,给他安全、温暖的感受。
       1.咨询师的人性观
       咨询师不同的人性观决定了他们不同的咨询理论取向。决定了他们对咨访关系重视的程度、利用度不同。
       人本主义流派来访者中心理论认为人是积极的、乐观的、有责任心的,能够发现并改变自己心理上的适应不良。因此来访者处于主动地位,咨询师处于被动地位,对人性乐观的看法是咨询理论的特色之一。其心理治疗只是“将一个具有充分潜质的人早已存在的能力释放出来”。
       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人是消极的、机械的,行为受无意识控制。“利比多”,是力量的源泉。人类所有的行为都是由追求享乐和避免痛苦这两个原则决定的。这种人性观致使咨询师将来访者看成是消极、被动的,应该完全受咨询师的摆布与控制。因此,咨访关系中咨询师具有绝对的权威性,他们以专家的身份与当事人相处,在当事人面前保持一种分离、客观和完全中立的态度。
       行为疗法认为每一行为完全决定于过去环境的影响,人的行为是有规律的,可以预测与控制,人被社会文化环境所塑造和决定,是被动的。
       理性情绪疗法强调人的价值观,认为人在出生时就已兼具理性和非理性的思想,人有能力对自己的价值系统做出评价。非理性思想是情绪困扰的原因。由于人可以思想,可以努力改变自己,因此,治疗过程的重点应在改变来访者的价值观。咨访关系是一种教与学的关系,只重视非理性思想是否改变。
       咨询师选择人性观对确立自己的咨访关系理论、建立相应的治疗体系与方案具有重要意义。总之,当今几大主要治疗流派在调动来访者的获助期望,创造安全可信赖的环境气氛,与来访者保持密切的情感交流方面的一些认识和做法,可谓是殊途同归,这是各种治疗理论都能产生疗效的关键因素之一。
       咨询师应具有的对人的基本信念是:相信人有很大的潜能;相信人是愿意上进的,愿意变好的,愿意被人喜欢、接纳的;相信人是可改变、可教育的;相信人县可以自我控制、自我调整的。
       综上所述,心理咨询师所应具备的条件中知识、技能、素质三者关系体现为,知识是最表层的,技能是中间层次,素质是最内层的。
       2.心理咨询师对心理咨询的态度
       心理咨询师应具有的对心理咨询的态度是:心理咨询通常对当事人有帮助;有些心理咨询和治疗方法比其他的理论方法有效;心理咨询的效果通常不会很长久;接受咨询时间越久,效果也会越大;无论咨询员用什么理论和治疗方法,咨询关系对效果的影响最大:心理咨询通常不会对当事人有负面影响;非专业咨询员的咨询效果通常不会很好;心理咨询对教育背景较高的受咨询师比较有用;受咨询师对咨询的期望会影响辅导效果;咨询员的心理和精神健康会影响咨询的效果;经验多的咨询员通常会比经验少的做得好;药物治疗比心理咨询和治疗有效。

2#
发表于 09-17 17:23| 只看楼主| 正序看帖| 发送站内信

三、心理咨询师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心理咨询的限制性原则
       心理咨询是有某些限定的职业活动。在咨询中规定的各种限制,是保证咨询成功必要的条件。
       1.咨询师的职责限制
       咨询师的职业责任不是无限的。比如,来访者带领自己的孩子前来咨询,他表示自己没有办法解决孩子的问题,同时认定咨询师应对矫治孩子的不良行为负全部责任时,这就是来访者对咨询师的职责产生了误解。
       实际上,咨询师的责任,仅仅是帮助来访者认识自己与孩子的关系有了麻烦,提醒来访者立刻调整亲子关系。而最终改变孩子不良行为的责任,是在来访者本身。最终促使孩子行为的改变,是来访者自己的职责,而不是咨询师的。
       当然,如果前来咨询的是孩子本身,他要求咨询师帮助自己解决行为问题,这时被咨询的对象就是这个孩子。即便如此,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改变孩子的不良行动的责任,也不全在咨询师,而在咨询师与孩子双方。因为孩子的行为改变,必须经由咨询师与孩子双方的努力才能达到。没有来访者个人的努力,来访者自身状况的改进是不可能产生的。可见,咨询师的这类职责限制,实际上是由心理咨询本身的性质决定的。
       心理咨询师的职责.受心理咨询任务的限制。心理咨询的任务只是解决心理问题本身.而不包括引发心理问题的具体事件。也就是说,不介入、不帮助来访者解决任何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比如,可以解决离婚后的心理问题.但不能介入和解决来访者的再婚问题,因为那是“婚姻介绍所”的任务。
       2.时间上的限制
       心理咨询必须遵守一定的时问限制。咨询时候一般定为每次50分钟左  右较好(初次咨询可以适当延长),两次咨询之间的时间间隔一般为一周。
       每次咨询时间予以限定,有助于将问题集中处理。一个时段讨论一个  (或一类)问题,可以帮助来访者更加深刻地考虑问题。两次咨询之间留有间隔,可使来访者有机会充分体验咨询的感受,并在生活实践中,落实咨询中获得的新理念。
       但是,每次咨询时间的限定,也不是绝对的。根据来访者的心理特点、年龄大小和问题的性质,可以适当调整,增加或减少咨询次数或间隔时间。咨询关系也是有限制的。咨询结束,咨询关系也就终止。
       3.感情限制
       咨询师和来访者心理的沟通和接近,是咨询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但这种接近是有限度的。彼此的沟通必须限制在工作范围内,感情因素必须严加控制,咨询师对来访者的关心,只能限制在求助的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方面,除此而外,不能有意或无意地涉及其他问题。在人本主义理论框架内进行咨询时,所谓的“共情”“坦诚”“自我开放”“情感表达”,之类的操作,必须自觉控制分寸。在精神分析框架内咨询,要谨慎处理“反移情”等等,以避免越过心理咨询的情感限制。特别在异性之间的咨询,超越咨询关系以外的任何形式的个人关系,都是限制之列。
       来访者提出的任何额外个人要求,比如请吃饭之类的要求,即便是好意,也应该婉言谢绝。因为个人之间过密接触,不仅容易使来访者形成依赖,也容易使咨询师丧失中立的立场,从而失去客观公正判断事物的能力。心理咨询禁止咨询师与来访者在咨询室之外进行任何咨询活动。
       情感限制另一种含义,是咨询师不能将个人的情绪带入咨询过程。
       4.咨询目标限制
       心理咨询目标的确定,必须根据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的性质、咨询的复杂程度、咨询师个人实际能力来决定,它不是任意的。就这层意义上,咨询目标的限制,包括两方面内容:
       (1)心理咨询目标只能锁定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如果来访者因躯体疾病导致心理问题,应锁定在躯体疾病导致的心理问题上。如果来访者同时有几方面的心理问题,我们应设置一个总体目标,下设若干局部目标.在同一时间段里,只能锁定一个(或一种)心理问题作为局部的咨询目标。
       (2)在心理咨询的各个阶段以及最后结束咨询时,到底能将心理问题解决到什么程度,这也是有限制的。换句话说,对咨询效果的预期,不能过分保守,也不能冒进。必须按实际情况做出比较恰当的评估。
       (二)心理咨询的中立性原则
       人的个体差异来源于不同的生活经历和不同的人生价值取向,使他人的看法和自己完全一致的愿望是难以实现的。在咨询过程中如果咨询师以某种价值取向作为考虑问题的参照点,对来访者的个性特点以及观点加以评判的话,就丧失了应有的中立态度。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咨询师应对咨询中涉及的各类事件持客观、中立的态度。这样才能对来访者的情况进行客观的分析,对其问题有正确的了解,并有可能提出适宜的处理办法。
       中立性的态度可以保证咨询师不把个人情绪带到咨询过程中。同时中立性的态度可以增强来访者对咨询师的信任感,便于建立正常的咨访关系。咨询师的价值取向不仅可能体现在言语上,也体现在体态、表情等方面,所以需要咨询师常常反思自己在咨询过程中的表现,了解自己的价值取向,并学会尽量不因此而影响来访者的观点。
       采取中立性的态度,就意味着咨询师既不能固执己见,又不能随意迎合来访者的情感或观点。如果来访者的情绪或对事件的看法与咨询师的看法有分歧,通常咨询师可以用这样的中立性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态度:“你有这样的感受,我可以理解。"“理解”既不代表赞同,也不代表反对。以人为中心疗法理论在强调“倾听’’时,要求咨询师像在看日落一样去听来访者的谈话,因为人在看日落时,既无权表示赞同,也无权表示反对。

回复
3#
发表于 09-17 17:22| 只看楼主| 正序看帖| 发送站内信

二、心理咨询师应具有的心理素质
       从事任何职业,都需具备一定条件。心理咨询是一种特殊的助人工作。从事这个工作,也必须具备一定条件。比如,对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技术、个人品格等等,都有一定要求。
       (一)品格
       品格的核心是价值观系统。价值观系统的关键是人生价值观。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是朴素、简洁、踏实和可行的,它不需要美丽词汇的修饰和夸张,它只用一句话表达:做一个有利于社会和他人的人。这就是心理咨询师应有
       (二)自我平衡能力
        心理咨询师的自我平衡能力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
       (1)心理咨询师每天从来访者那里的所见所闻,大都是负面的信息,这些信息进人咨询师的大脑,难免影响他们的心情。为此,心理咨询师本身,必须有能力将一天中由负面信息造成的不良情绪排除,以保证第二天带着平衡的心态走进工作室。
       (2)心理咨询师也会有各种生活难题,也会出现心理矛盾和冲突,但他应当在咨询关系以外来解决自己的心理矛盾和冲突,在咨询过程中能保持相对的心理平静,不要因个人的问题干扰咨询工作。
       (3)经常处于心理冲突状态而不能自己平静的人,是不能胜任心理咨询工作的。
       (三)善于容纳他人
       只有善于容纳他人,才能营造和谐的咨访关系和安全、自在的咨询气氛;才能接纳各种来访者和来访者的各类问题。这既是个人的性格特点,又是心理咨询师的职业需要。
       (四)有强烈的责任心
       “庸医杀人不用刀”,是说本事不大而又缺乏责任心的医生,可能把人治死。心理咨询师若无责任心,同样可以害人。所以,他们必须对来访者负责,面对来访者不能因自己的言行,使来访者感到“雪上加霜”,不能夸大心理咨询的作用,欺骗来访者。自己能力有限,不能对来访者提供帮助时,
       (五)“自知之明”
     “自知之明”通常被理解为“清楚自己的优、缺点,知道自己的能力限度”等等。但是往深层看,还有另一种含义,那就是能对自我生存价值进行评价,这类评价常常和自我成就感连在一起。
       自我成就感,有极其明显的文化性质以及个体差异。不同文化环境中,自己生存价值的评价坐标是定位在“个人生存的社会意义”上,所以,一个人的成就感,往往不在自我生存本身,而在自我的存在能否促进社会的成就,能否满足社会道义的要求。但是,另一种文化却不同,自我生存价值的评定坐标定位在“自我实现”上。用以“自我”为核心的人生哲理评价自己,其成就感必然仅仅在“自我”生存本身。我国心理咨询师如果能把社会发展和个人成就感融为一体,这或许更符合我们的文化。

回复
社区导航
同龄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