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该打孩子,这个话题起码在我们周围同事间已经得出了结论。
记得好久以前,也许是孩子还未出生、或刚出生那会,我也曾想过:我应该不会去打自己的孩子吧,有什么事不能通过讲道理解决呢。
事情总是在不断变化着的。
随着孩子渐渐脱离了尿布、学会开口说话、能从婴儿车中走出。。。。。。她依旧带给我们快乐以及冷不丁的惊喜;但同时,第一个叛逆期也悄悄到来了。
从百依百顺到开始倔头倔脑;从一叫就应到假痴假呆(沪语,故意或不故意地,不搭理人);从始终快快乐乐到偶尔默不作声,总之是出问题了。
当时也没经验哪,哄,哄不好;劝,没反应,惹得她急了,来一句:我走了。还就挤在门那边捣鼓,看情形,我要真开了门(她还不会开门),她就真能往外跑。天,她出了门能去哪,就有这么大决心。
当时实在生气了,也作势像要打,但感觉她似乎不怕啊。也难怪,自出娘胎就没体会过的事,她怎会怕呢?
真正的转折出现在一次大学同学的聚会上。那天的聚会是在咱们家,大伙谈啊玩的挺高兴,情绪也不错。她就出来败兴了,具体为啥已经记不清了,总之是人来疯,任着性子顶撞她妈妈吧。
那天我是真火了。一把拎起就奔视听室了(注:那是一间装了遮光帘、伸手不见五指;装了隔音棉、放大片外面也动静不大的内间)。那顿打,是她出生到现在最厉害的一次,自那以后也没这么狠命打过她——她开始不服气啊,边挨打边还拼命还嘴,我当时的想法就一个:才这么个几岁小儿,不信打不服你。
都不知打了多久,外间玩着的同学都被惊动跑进来劝,被我拦了回去。那次我是下了决心了。渐渐地,她从还嘴到忍痛不做声、到痛得哼哼出来、到最后承认自己错了。。。。。。
也许,她那回是屈打成招,是挨不过痛才认错,但收到的效果却在延续——那个叛逆的个性收敛了不少,叫她马上就有回应;没得到允许的事不得自说自话;说了不能做的事情就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事后,也在同事间讨论过这个话题。作为父母谁愿意打自己的孩子啊,但作为一种手段,这个体验对孩子是有必要的。打不是目的,但打必须要有目的,如果打了一场,啥收获没有,那一顿就算白打了。
所以,如果要打孩子,一次足矣,但这一次必须是能让他(她)铭记的,大不了自己累一些,别用器械,孩子应该只是皮肉之痛,不会受伤。之后,你就会明白,啥叫令行禁止——对那个年龄的孩子来说,这往往是非常重要的,有时甚至关乎他(她)的安全乃至生命,切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