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首页 同龄圈 育儿你造吗 好好ci 流行时尚 女人心情 败家妈妈 孕期话题 准备怀孕 幸福母乳站 幼儿护理
查看:5k|回复:4

从依恋关系解读安全感

回帖 发帖
发表于 01-18 22:24| 只看楼主| 倒序看帖| 发送站内信

周末一群妈妈一起晒太阳,大家在讨论孩子黏不黏人的问题,让我回想起宝宝依恋关系建立过程中一些记忆。

鲍尔比(1969)描述了依恋发展的四个阶段,我用自已和周围孩子的情况描述如下:
、婴儿四个月之前的注意并无意识指向任何人。

2、婴儿的注意优先指向一个或几个特别的人,对其发信号。5个月左右,已经开始表示喜欢妈妈多,看到妈妈就特别高兴,哭了妈妈一抱就安静下来,这标志着依恋的开始。一般在婴儿5-7个月可观察到。


3、婴儿能过移动位置和发信号的方法俦接近特别的人。如子晋六个月,跟一群小朋友玩时开始表现出认生,只要妈妈或家人抱,妈妈离开时哭闹和反抗,对陌生人警惕和害怕,当时反应及时,到处串门一个月后,对陌生人恐惧消失。一般是在7—9个月开始表现依恋,这时开始陌生人恐惧。

、儿童和照看者形成目标—校正的伙伴关系。母亲充当着儿童需要是的可用资源。子晋一岁后,在花园里玩,我只需要远远看着,有需要时帮助他,而他会到处走,捡树叶、小石头等,时不时回头对我笑笑,看到情况不对就会大喊一声“妈妈”,要不就跑过来要我抱。在控索和工作的过程中,妈妈就是他能够经常返回获得抚慰的可靠的安全港。分离一段时间后,他再次看到我会表现出高兴,而生病、爱伤后看到我会表现出伤心,甚至要求我抱或和我睡来以获得安抚。从这些表现,我初步界定我和子晋是一种安全型的依恋关系。再如,杰瑞2岁时因妈妈上班,出现过黏人的情况,之后形成对奶奶选择性的依恋,慢慢适应母亲晚上会回来的口头要求,一般在三岁以后才可以独立等待妈妈上班回来。

这些是依恋发展的四个阶段,其中也体现了依恋关系的特点。很多母亲都对孩子黏或不黏去考虑孩子是不是缺乏安全感。这让人有些模糊。

安斯沃思通过陌生人情境测试将依恋类型划分为四类:A、回避型,B、安全型,C、矛盾型,D、混乱型。

表一:

回避型婴儿的特点:在重逢片断中明显地回避与母接近或不和母亲交流。婴儿或者忽视母亲的归来,压根就是随便地迎接她,或者是在对母亲的欢迎中混合有回避的反应,如转过脸、朝后退或转移视线。在母子分离期间,婴儿并不伤心,或者看起来是因为独自一人被留下而伤心。不是因为母亲离去而伤心。

安全型的特点:积极地寻找和保持与母亲的亲近、接触和交流,特别是在重逢的片段中。在分离片断中,婴儿也许伤心也许不伤心,但任何任心都和母亲的不在有关。

矛盾型的特点:在重逢片断中明显拒绝与母亲的接触和交流。并不是忽视母亲,而是即寻求对母亲的亲近和接触,但又给人一种矛盾或拒绝母亲的印象。

混乱型的特点:婴儿在陌生人情境中表现出混乱和无目标,没有一个清晰的行为模型,对分离/重逢以常有一些不一致的古怪的反应。

这种测试虽遭遇一些批评,但Kochanska(2001)在婴儿9-33个月期间对其进行追踪研究,发现安全型的孩子面对害怕、伤心或不高兴等情境时,比其它类型的孩子表现出较少显示害怕、生气或忧伤。运用陌生人情境程序鉴定的12个月的婴儿与其母亲的安全型依恋,能够预测儿童2岁时的好奇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岁时在幼儿园的自信心,5岁时的移情能力和独立性以及6岁时无行为问题。

        梅因等人(1985)报告了成人依恋访谈(AAI)所发现的四个类型:

表二:

1自主型:能够客观而坦率地回忆自已早期与依恋有关的经历,即使对这些经历并不满意。

2、轻蔑型:不承认并很少关注依恋关系,认为其没有任何价值或影响。

3、纠缠型:全神贯注于对父母的依赖,仍旧积极努力地使父母满意。

4、未决型:具有痛苦的经历,或是依恋对象很早就去世了,还没有从痛苦经历中恢复过来。

依恋关系是什么类型,以及母亲在依恋关系中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与儿童依恋类型之间的关系,可以初步说明依恋对象对孩子依恋类型的影响。

表三:

母亲的心理状态              母亲对待婴儿的行为               婴儿的依恋类

母亲是开放的并且能够坦率地面对自已(AAI中的自主型)       母亲对孩子的暗示很敏感                        安全型

母亲将其过去的依恋记忆和感觉切断或减小(轻蔑型)            母亲对儿童的暗示不回应                         回避型

母亲对过去的依恋经历很生气或者深陷其中(纠缠型)            母亲是不一致的,时而反应时而不反应      矛盾型   

母亲对过去依恋对象的受伤或死亡处于未解决的心理状态        母亲对孩子表现出恐惧或令人恐惧的行为    混乱型

(未决型)

依恋类型在一生中会改变吗?婴儿与父母间的依恋不仅为儿童期,甚至还为他将来做父母都设立了行为模式吗?

从(表一)通过陌生人情境测试的依恋类型和(表二)成人的依恋防谈类型表中可以看出,依恋类型在一生当中存在一定的连续性,但通过生活事件也可改变,当母亲在过去的时间里报告了积极的生活事件那孩子有可能从非安全型转变为安全型依恋,反之,母亲报告了生活中的消极变化——如失去伴侣、经济条件恶化等,儿童可能从依恋安全型转变为非安全型。

从(表三)可以看出母亲的心理状态对孩子是否形成安全型或非安全型的依恋类型是有影响的,特别是父母经历过养育剥夺和养育中断,这种经历强烈地反映了他们对自己的父母当年对待他们的方式的表征。有学说认为,混乱型依恋来源于受难惊吓的母亲对婴儿的令人恐惧的行为,来源于母亲自身未解决的与依恋有关的心理状态(例如,被自己父母责骂,父母的暴死,孩子的夭折等。)早期混乱的依恋类型是解释个体日后生活中严重的不良行为或反社会行为的最有用的因素。

大量证据又表明,生活事件对此也有影响,一个成人的依恋类型也可能受到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或仅仅是一些他人的反应而发生变化。就拿我自己来说,我7岁时离开父母,一直在外公家寄养,这种养育的过程改变了六岁之前的依恋关系,从成人访谈中分析,过去的(结婚之前)的我是属于非安全型的依恋类型,因为寄养造成了自己对婚姻和生育的恐惧,很有可能对孩子产生恐惧或者根本就不愿生育。而和男朋友生活的三年里,获得了无条件的爱和倾听等,又让我依恋类型再次发生改变,从结婚起就转为自主型,对过去的经历回忆很坦然,并且认为很有价值,婚后幸福感一直增加,而拥有幸福感和爱等,自己对孩子的成长暗示确实很敏感,就这完全有可能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恰好我的孩子的一切依恋特点都表明他属依恋安全型。经历了困难童年,但通过心理咨询、治疗或倾听等已经克服了早期的不幸感和非安全型依恋的成人,被称为获得性安全型。

费尔普斯等人等人通过家庭观察,研究了母亲和他们27个月大的孩子,结果发现,和连续安全型的人一样,获得性安全型的人也表现出了对子女的积极养育方式,在压力条件下,这两个组都表现出比非安全型的母亲表现出了对子女更积极的养育方式。

掌握父母与孩子的依恋关系,对于很多关于孩子是否有安全感的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特摘来与大家分享。

 

本文理论部分摘自于《理解孩子的成长》

2#
发表于 01-21 19:53| 只看楼主| 倒序看帖| 发送站内信

 学习了,谢谢转载!

回复
3#
发表于 02-09 14:05| 只看楼主| 倒序看帖| 发送站内信

 好文章 ,学习了,谢谢子晋妈

 

回复
社区导航
同龄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