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首页 同龄圈 育儿你造吗 好好ci 流行时尚 女人心情 败家妈妈 孕期话题 准备怀孕 幸福母乳站 幼儿护理
查看:2k|回复:3

脑瘫患儿肢体痉挛的药物治疗

回帖 发帖
发表于 09-20 14:37| 只看楼主| 倒序看帖| 发送站内信

 一、口服药物解除痉挛的作用

    不幸的是,脑瘫性肌痉挛对包括抗胆碱能药物(苯海索、苯甲托品等)、多巴胺能药物(左旋多巴、溴隐亭等)、抗多巴胺能药物(氟哌啶醇、奋乃静等)、苯二氮革类药物(安定、氯硝西泮等)、抗癫痫类药物(卡马西平、苯巴比妥等)等的治疗反应有限。GABA衍生物巴氯芬可以降低脊髓内中间神经元及运动神经元的兴奋性而起到缓解痉挛的作用,部分作者的报告效果令人鼓舞。

    二、药物注射解痉术

    药物注射解痉术主要指相应周围神经运动点封闭。运动点指当周围神经运动支在穿经肌肉处被刺激时该肌肉肌腹收缩最大处,一般多行周围神经运动点药物注射封闭。如封闭后痉挛状态有改善可预期行神经切断术有效。例如对于踝部痉挛状态的患者,可于患侧胭窝胭横纹下3~4cm胫神经处局部注射4~5 ml利多卡因或布比卡因,也有的注射2%5%苯酚或酒精。运动点封闭后可获一段时间的痉挛缓解,但痉挛很快不可避免的重现。

    20世纪80年代A型肉毒素的应用为药物注射解痉引入了新的内容,其应用范围也从一开始的眼外肌痉挛扩展到局限性肌张力障碍、痉挛性斜颈等神经系统疾病,包括脑瘫性肌痉挛。注射后可有效缓解单一肌群痉挛,但肯定会复发,需重复注射,反复注射后部分患者体内产生抗体而无效,少部分患者开始首次注射即无效。

    三、鞘内泵入巴氯芬疗法

    有关鞘内注射巴氯芬治疗肌痉挛的报道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有发表。在美国,巴氯芬鞘内注射法于1992年获准用于脊髓源性严重肌痉挛的治疗,并于1996年获准用于脑源性严重肌痉挛的治疗。自1993年初,该疗法在欧洲、亚太地区以及拉丁美洲国家也得以广泛应用。考虑接受巴氯芬鞘内注射疗法的患者都是那些已使用其他侵入性较小的疗法无效的患者,包括口服药物治疗、局部注射治疗(如肉毒素)以及不可逆的损伤性神经外科手术。

    鞘内注射巴氯芬可通过一个极易于植入体内的泵向鞘内泵人巴氯芬(植人性灌注系统)而获长期疗效。该疗法的短期疗效(即筛选试验)与长期疗效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提示筛选试验的结果即能较准确地预测巴氯芬泵系统的长期疗效。筛选试验程序采用浓度为50 ug/ml的巴氯芬注射液。患者的初始反应将决定其是否有必要在随后几天接受追加注射。建议将初始筛选剂量定为1ml,含50ug药物。对于年龄很小的患者,一些临床医生则采用25g的剂量。该筛选试验的给药是通过抽液加药注射法,在大于1分钟的时间内进行鞘内注射。在接下来的48小时对患者进行观察。如果初始反应未达到预期效果,则可于初次注射至少24小时后进行第二次一次性注射。建议第二次一次性注射的筛选剂量为1.5ml,含75ug药物。然后每48小时对患者观察一次。如果患者的反应仍不理想,则可于24小时后实施最后一次一次性筛选注射,采用最大推荐剂量2ml,含100ug药物。对100ug一次性鞘内注射反应不佳的患者应视为不宜接受采用植入性灌注系统的长期疗法。

    基于二十多年来的安全性及疗效记录,鞘内泵人巴氯芬疗法已作为难治性严重肌痉挛的一种安全有效的疗法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地,并治疗了大量的脑瘫性严重肌痉挛患者。从大量的临床研究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来看,养性筛选实验的结果与长期的成功治疗结果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植入性灌注系统的昂贵价格是妨碍其广发应用的最重要原因。

2#
发表于 09-20 14:38| 只看楼主| 倒序看帖| 发送站内信

痉挛不用药物还控制不住,用了药物对神经发育不好,纠结啊

回复
3#
发表于 09-20 14:40| 只看楼主| 倒序看帖| 发送站内信

这些药物都不是口福的,都需要医生开了护士来打针,对家长来说没意义。

回复
4#
发表于 09-20 14:42| 只看楼主| 倒序看帖| 发送站内信

我就听说过巴氯芬,其他的都没听过,反正准备好钱给医生宰就对了

回复
社区导航
同龄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