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首页 同龄圈 育儿你造吗 好好ci 流行时尚 女人心情 败家妈妈 孕期话题 准备怀孕 幸福母乳站 幼儿护理
查看:5k|回复:3

中国手势语的语法

回帖 发帖
发表于 11-22 15:08| 只看楼主| 倒序看帖| 发送站内信

语言中最核心的部分是基本词汇和语法规则。任何一种语言,之所以能够起到交际作用,关键在于它有着丰富的词汇和特有的语法规则。作为听觉障碍者的交际工具——手势语,必须不断地丰富手势语词和规范的语法规则。
    随着社会的进步,手势语词汇也不断丰富,手势语的表达也逐渐规范,但手势语的语法规则与汉语相比还有很大的差别。
    手语是靠眼睛看来接受信息,靠手和身体表情组合运动发出信息。手语的语法规则有其特殊的特点,但这并不代表听觉障碍者手语是杂乱无章的,它是有规律可循的,那就是手语语法规则,手语的语法是指单个手势的构成规则和多个手势联合起来表达意思的结构规则。
一、手势语的构词特点
    (一)简缩现象
    对一个由多个字组成的汉语词汇设计手势语时,采取将其缩简成一个简单的手势动作来表示。例如“不知道”,这个词在《中国手语》中是这样设计的:“一手掌置于额前,然后从一侧向另一侧划过,同时脸露疑惑状。”就用这一个手势作为“不知道”的手势语词。
    (二)兼代
    有些同义词、近义词,常常是用一个手势动作表示,这就是手势语构词中的兼代现象。汉语常用词语大约有二万五千多个,而两本《中国手语》共收入的手势语词只有5 000多个手势语词,因此,手势语在表达过程中,常常通过同义词代替的方法解决,有时用较少的手势动作表达较丰富的语言内容,使一个手势语词代表一个范围内的事物。这也是手势语词汇中的一词多义现象。例如高兴:双手掌心向上,在胸前交替上下交替动几下,脸露笑容。而“快乐”、“愉快”也是这样的打法。
    (三)手势的位置与构词的关系
    手势语中,有些手势动作需要放在与表达词义的相关位置上。手的移动移动方式有:来回摆动,上下移动,不规则抖动、擦、抹、切、削、旋转、绕、敲,拍)、手的位置(手与身体的位置关系:在头上、脑门、太阳穴、脸、脖子、胸部,胸前,腹部、手、胳膊、肩膀、腿)、手掌心的朝向(朝外,朝向自己身体,双手掌心相对或并列)等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具体有下面几种情况:
    1.手势的位置与表达的关系
    (1)凡是属于思想活动的词类,手势位置都在太阳穴周围:如,意识、思维、认识、概念、想念、思想等。
    (2)凡与观察和视觉有关的词,手势位置在眼前:如,看、参观、寻找
    (3)凡表达与语言有关的词,手势位置在嘴边:说、讲、问、答、交涉、讨论、会谈、声明、谈话、吵架等。
    (4)凡表达与声音有关的词,手势位置在耳边:如,听、声音、嗓音、响等。   
    (5)凡表达与心理有关的词,手势位置在胸前,心的位置:如,心理、兴奋、难过、生气、担心、犹豫等。
    2.同一手势动作与表达的关系,如幸福与希望
    幸福:一手打手指字母“x”的指式,并在胸前绕一圈。
    希望:一手打手指字母“x”的指式,先置于太阳穴,然后向外挥动。
    3.同一手势动作幅度不同,表示的意义也不同。如,纪念、记忆。
    纪念:一手打手指字母“J”的指式,贴于前额。
    记忆:一手打手指字母“J”的指式,碰两下前额。
    4.手掌心朝向与表达的关系,如帮助,手掌心朝向自己表示请求别人帮助,手掌心朝向别人表示要帮助别人的意思。
    (四)省略量词
    在手势语词汇中,量词数量很少,在听觉障碍者交往中往往省略量词,但这并不影响他们之间的交流。例如:“一匹马”可以打成“一马”,省略了量词“匹”。又如,“我买了一衣服”,其中省略量词“件”。
    为了提高听觉障碍者的书面语言能力,规范听觉障碍儿童的语言,在聋校教学中,一般使用手指语替代部分量词。
    (五)名词与由该名词和动词构成的动宾短语的手势动作不分
    在手势语词汇中,名词与由该名词和动词构成的动宾短语,用一个手势动作表示。如,足球与踢足球的手势都是:左手母、食指搭成圆圈;右手伸食、中指叉开,交替踢向左手圆圈,如踢足球状。钢琴与弹钢琴的手势都是:双手五指边交替灵活按动,边左右移动,如弹钢琴状。手势语与其他语言形式一样都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运用的,有上下文的联系,在具体的语境中,无需解释,人们便会自然理解所拼打的手势动作是什么。在聋校教学中,为了使听障学生更好学习汉语,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区别这些名词与它们所构成的动宾短语,教学中一方面可以通过直观教具的演示帮助听障学生加以区别,另一方面还可以在拼打时,手势动作上加以区分,在拼打动宾短语时,特意强调一下表示动作的词语,如足球与踢足球,手势动作是:,拼打踢足球时,在完成这个手势动作后,再强调一次踢的动作。在拼打足球时,完成手势动作后,再用双手描绘一个足球的外部形状,以起到强调作用。

2#
发表于 11-22 15:10| 只看楼主| 倒序看帖| 发送站内信

(六)手势语词表示的意义与面部表情有关
    面部表情具有很强的表意功能,是手势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哭与盲。哭:一手食指、中指贴两眼,然后向下划,反复几次,同时面露痛哭的表情。盲:一手食指、中指伸直并分开,贴于两眼部。哭与盲的手势动作相似,但由于面部表情不同,其表达的意义就有很大的区别。
    (七)基本词是词汇中最主要的部分,是词汇的核心部分
    基本词具有三个主要特点,即普遍性、稳固性和能产性。手势语当中把有相同特征或某种联系的事物、活动有时用相同的手势语词来表示,这些词语具备基本词的功能和特点,因此我们称这些词为基本词。手势语中的这些基本词也具备基本词的三个主要特点:
    1.普遍性。也称全民性,是指所有会手势语的人都会使用,都能看得懂,而且使用频率非常高。如,天、地、风、云、雨、说、人、做等等,这些手势语词是听觉障碍者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语汇,因此无论是《中国手语》还是地方手语,这些词的拼打方法基本上是一致的,因此我们说这些基本词具有普遍性。
    2.稳固性。是指基本词在一个民族的人民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长期保持不变的词,几十年来,《中国手语》经历了几次改革变化,但这些基本词一直保留至今,这正是稳固性特点的体现。
    3.能产性是指绝大多数的基本词都能以不同的方式构成新词,它是构成新词的基础,丰富着整个手语的词汇。能产性是指一个基本词可以构成许多新词。
    如,基本词“人”:
    健全+人=健全人
    听觉障碍+人=听觉障碍者
    盲+人=盲人
    工+人=工人
    从以上几组手势动作中,我们可发现基本词“人”可以同其他手势组合构成许许多多新的词汇。具有同样功能的基本词有很多,1994年开始的手语标准化工作,提出了充分利用基本词构成新的手势语词,这样既可以减少新创手势语词的数量,便于产生联想,记忆和组合,同时又能帮助听觉障碍者理解手势的含义,有利于听觉障碍者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依据手语标准化的分类原则,基本词需要能连续组合成三个以上的新词的手势语词都可以命名为基本词。基本词最初构词的义项很简单,但在不同语境中,基本词又有了更多的附加意义,因此,在制定中国手语的过程中,凡是表达意思相同的手势语词都尽量使之统一的,使它们在不同的词汇当中,充当相同的表意功能。
二、手势语的表达特点
    了解手势语的表达特点我们首先需要了解汉语手势语与听觉障碍者手语,弄清他们之间的区别才能进一步理解手势语的表达特点。
    汉语手势语是依据汉语的语法规则把手势语词组织起来打出的手势语称汉语手势语。汉语手势语这个名词是针对聋人手语而言的,聋人手语是听觉障碍者自发使用的具有特殊的语法习惯和语言顺序的手势语,它们的区别是,聋人手语具有生动、简捷的特点便于听觉障碍者交流,能独立为听觉障碍者服务。但由于词汇数量的限制,影响听觉障碍者对比较抽象的词汇的表达,聋人手语的特殊语法习惯,影响听觉障碍儿童对书面语言的学习和掌握。汉语手势语在听觉障碍者学习书面语言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模仿汉语词结构格式,可以对一些手势语词真正起到改良和更新的作用,汉语手势语一般用做课堂教学或健听人与具备一定文化基础的听觉障碍者谈话中。因此,手势语的表达特点我们需要从两个方面来论述。
    (一)汉语手势语的表达特点是与汉语相一致的,完全按照汉语的语言顺序和语法规则拼打。
    汉语手势语是用手势加上汉语的语法、文法的规则来表示的一种特殊手语表达形式,也叫“人丁手语”、“人为手语”,在中国也叫“汉语手势语”。汉语手势语的主要特点有:(1)以健听人为主体和少数有文化的听觉障碍者共同创造的;(2)由“约定”的自然手势和“规定”的人为手势两部分组成的;(3)教育因素的介入,没有文化的听觉障碍者使用起来有困难。
    教师和家长都认为汉语手势语很好学,并且认为它对听觉障碍儿童以后学习汉语会非常好,这是因为主流社会语言为手语作了很好的铺垫。其实,这种汉语手势语对于听觉障碍儿童来说是非常生疏的,他们对这种手语并不理解,今后不可能会学得很好。为了让听觉障碍儿童更好地学习,应该教他们两种语言,即听觉障碍者手语和书面语。手语和书面语要分开来学习,高年级教学可以利用汉语手势语来帮助读记书面语。
    汉语手势语的确是一种新的提法。有的人认为本义上的手势是对客观事物的形象模拟或比划,但是由于表达能力有限,只能满足听觉障碍者简单交往的需要。而在聋校,教师通过语言与听觉障碍儿童交往,有意无意地引导手势语向着一般语言发展,再加上专门从事手语工作的人,也是按照汉语的标准来规范听觉障碍者手势语、,因此在内外力量的推动下手势语向着一般语言靠近导致自身的异化,手势由对客观事物的形象模拟,演变为语言手势的译文。利用这种语言符号、按照汉语规则打出手势语只能叫“汉语手势语”。
    汉语手势语是用手势表达的汉语,它完全依附于汉语,失去手势语原有的独立性。它基本按照汉语的构词法的句法来逐句翻译汉语句子,它没有自己的语法和句法特征,不能自成体系,充其量只是汉语的代用品,它和电码、旗语、盲文一样,是汉语的物化。一些健听人特别是在聋校的教师,往往采用这种打法。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文法手语是在聋教育中,社会力量(学校的力量、行政力量、社团力量、家庭的力量等)为了规范聋人手语,改造聋人手语,丰富聋人手语而对聋人手语进行整理、修订和重新设计一套供听觉障碍者沟通和教学用的语言。离开听觉障碍者教育,汉语手势语不可能存在,不可能产生,不可能发展,也无存在的价值。
    因此赞成采用汉语手势语的人在实践上反对听觉障碍儿童用聋人手语交往,认为聋人手语在表示上不符合有声语言的表达规则,认为聋人手语在拼打上语法混乱、颠三倒四、简缩现象严重,不符合主流社会语言的习惯,他们为了让听觉障碍儿童“回归主流”,试图让听觉障碍儿童抛弃自己的“民族语言”,用汉语手势语代替聋人手语,其实在现实上这是根本行不通的。在聋校的教师有这样的体会,上课时朗读课文,教师一般都用汉语手势语和其他有文字的表述。但在其他时间就不一定用汉语手势语了,在组织教学、评价学生、问题讲评时大多采用有汉语手势语、聋人手语混杂的“洋泾浜”。

回复
3#
发表于 11-22 15:11| 只看楼主| 倒序看帖| 发送站内信

(二)聋人手语与汉语相比,在语序上和语法习惯上有很大的差别,最突出的特点是手势语的语序有颠倒和省略现象。
    1.省略句子成分
    (1)省略定语
    定语是名词前边的表示领属、性质、数量等等的修饰成分,名词、代词、形容词、数量词都可以做定语。聋人手语中常常省略这些修饰成分。
    (2)省略量词
    聋人手语中缺少最多的是量词。量词是汉语中特有的词汇,是表示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如尺、寸、斗、升、斤、两、个、只、支、匹、件、条、根、块、砷、双、对、副、打、队、群、次、回、遍、趟、阵、顿等。量词经常跟数词一起使用。聋人手语同英语等外国语一样是没有量词这个概念的。聋人手语往往是表示数词之后紧接着打出所要表达的物品等实际内容。例如下面的句子括号里是听觉障碍者省略的量词:
    我买2(支)铅笔,1(块)橡皮   
    (3)省略虚词
    聋人手语中一般不打虚词,省略如在、把、当、的、地、得、着、了等虚词在聋人手语的交往过程中并没产生什么影响,但在听觉障碍者学习汉语书面语时,听觉障碍者不会将这些省略的虚词补充完整,从而影响句子的完整性。
    我(在)食堂吃饭。
    小玲(把)我(的)书还给我(了)。
    (4)省略状语
    状语是在动词、形容词前边的表示状态、程度、时间、处所等等的修饰成分,形容词、副词、时问词、处所词都可以做状语。聋人手语不习惯使用上面表示修饰性的词语,往往省略。
    你(仔细)看。
    我们(尽情地)跳舞。
    另外听觉障碍者在表达某一词汇,需要修饰时,仅仅是手势动作变形,或扩大、或缩小、或重复,以此来表达较深的含义。如下面的几个词:
    很快:听觉障碍者表达时打“快”的手势,动作比原手势更快。
    很慢:听觉障碍者表达时打“慢”的手势,动作比原手势更慢。
    特别高兴:听觉障碍者表达时打“高兴”的手势,然后重复两遍。
    (5)省略补语
    补语是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边的一种补充成分,用来回答“怎么样”之类的问题。聋人手语中没有这一类词语,因此也很少使用。
    如:好(得很)。
    热(得难受)。
    2.颠倒句子成分
    手势语与汉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手势语是用眼睛看,用手势表示的视觉语言,汉语是用耳朵听,用口说的听觉语言。这两种语言形式在表达同一句话时,在表达形式有所区别,在语序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听觉障碍者的文章普遍存在词序倒装现象,但这些倒装并非杂乱无章,而是遵循一定的原则,具有固定的结构和规律。倒叙现象并非听觉障碍者的思维不正常、逻辑混乱所致,而是恰恰反映了人类思维中的某种共同的规律,是不以所使用的语言不同而不同的,是一种没有经过加工的思维过程顺序的、客观的、直接的反映。
    (1)动宾倒装
    动宾倒装是听觉障碍者语言表述中最普遍的现象之一。汉语的词序是先动后宾,而听觉障碍者的语言表述常常是先宾后动的,就是先打出表不事物名称的词,再打出表示相应的动作的词。例如:
    (我)家回。[汉语意思是“我回家。”],听觉障碍者在表述时,先打我要做的事物的名称“家”,再打出相应的动作“回”。
    (我)药买。[汉语意思是“我买药。”],听觉障碍者在表述时,先打我要做的事物的名称“药”,再打出相应的动作“买”。
    这里听觉障碍者先打出要做的事物的名称,起到重点强调的作用,其实我们在日常口语交流时,当有人问起你做什么去时,我们只说一个字“家”,便使人明了你的去向,而不会产生误会,相对而言,我们只说一个字“回”,却不能明确你的去向,你可能回家、回学校……再如,当有人问起你去哪时,你只回答“药”,别人不能明确你具体要做什么,可能会是买药、取药、送药等等,这时你在加上一个动词“买”,意思就很准确了,听觉障碍者的这种表述习惯是人类语言的一种自然状态的表现。但听觉障碍者语言表述过程中,有时也有一些短语是不倒装的,如上课、捣乱等这些词不是听觉障碍者在自然的交际当中习得的,而是在正式的教育教学中获得的,这些词一开始就以这种形式输入到听觉障碍者头脑中的,因此,在听觉障碍者日后的使用过程中,也不是以倒装的形式出现。
    另外,动词“有”在听觉障碍者语言表述中的特殊用法。听觉障碍者在表述时常常习惯,把自己做过的或已完成的事情,用“有”来表述,如(我)洗澡有。(我)吃米饭有。

回复
4#
发表于 11-22 15:13| 只看楼主| 倒序看帖| 发送站内信

(2)主谓倒装
    聋人手语强调动词,动词前置的现象是自然逻辑在思维输出中的另一种反映。这种情况在英文中也有类似的结构。如英文的:There is(is not)结构与聋人手语表述中具有完全一致的语序。
    (3)修饰语倒置
    先打出被修饰、限制的事物名称,然后再打出表示修饰、限制的手势语词。如,花美丽公园里有。(公园里有美丽的的花。)
    衣服新我有一。(我有一件新衣服。)
    先打出表示某件事物或意愿的手势语词,然后再打出支配者。
    饭吃我没有。(我没有吃饭。)
    家回我是。(我是回家。)
    用手势语词表示疑问句时,先打出被疑问的事物,而将表示疑问的词放在句子末尾。
    买药谁?(给谁买药?)
    会议什么?(什么会议?)
    手势语是靠交流双方的手势和面部表情来实现的。这样为了提醒对方注意,往往把最重要的中心词先打出来,然后再打说明部分和修饰部分词语。有时将一些表示实际意义的主要手势语词打出来,配合相应的面部表情来传递信息。有些虚词除用相应的面部表情外,还可加大手势动作的频率或幅度来表示,这就构成了手势语表达的特点。

回复
社区导航
同龄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