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首页 同龄圈 育儿你造吗 好好ci 流行时尚 女人心情 败家妈妈 孕期话题 准备怀孕 幸福母乳站 幼儿护理
查看:2k|回复:4

中医对多动症的认识

回帖 发帖
发表于 11-03 14:50| 只看楼主| 倒序看帖| 发送站内信

注意缺陷障碍,多动症又称儿童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异常性疾病在古代医学文献中未见本病证名,但可查到类似的记载,如《灵枢·行针》谓:“重阳之人,其神易动,其气易往也…  言语善疾,举足善高。”《灵枢·通天》日:“太阳之人,居处于于,好言大事,无能而虚说,志发于四海,举措不顾是非,为事如99自用,事虽败而常无悔。”《寿世保元》中云:“学童为事有始无终,言谈不知首尾。"上述这些文字中“重阳之人”“太阳之人”“学童”都具有冲动任性或多动健忘、做事有头无尾等表现,与多动症有相似之处。

    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中医药界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根据本病的临床表观,目前基本认同其可归属于中医学的“健忘”、“脏躁”、“失聪”等范畴。其中表现为神思涣散、注意不专,学习困难,生活中健忘而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者,认为与中医学的“健忘”“失聪”有关;而症见情绪不稳、多动多语、冲动不安者,则类同中医学的“脏躁”“躁动”。《寿世保元》记载聪明丸治疗“学童为事,有始无终,言谈不知首尾”的患儿即是多动症的描述。总之,本病临床特点可概括为意不周、思不专、情反复、性急躁,属于精神、思维、情志兼病。

一、病因

    30年,我国开展运用中医药治疗多动症的研究实践,审证求因,对本病的病因病机已有了较明确的认识。多动症的病因主要为先天禀赋不足、后天护养失当、产伤、外伤及情志失调。

  (一)先天禀赋不足

    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如果父母的健康状况不佳,特别是精神神经系统健康欠佳或母亲孕期罹感外邪,精神营养失调,可致子女先天不足,其中尤以肝肾虚弱者多见。肾藏精、生髓、通于脑,肝藏血、主魂;肝肾精血相生,相互为济。若先天肾精不足,则脑髓空虚,元神失养;肝肾不足,则魂不守舍。阴精虚损,水不涵木,肝阳偏亢,肝风动之于内则上扰于心。小儿“心常有余”,肾阴不足,水火失济,而致心火易炎,出现注意涣散,多动冲动,烦躁易怒等症状。

  (二)产伤、外伤及病后失调

  分娩时有难产、产伤、窒息病史,或头部外伤史,可导致患儿气血瘀滞,经脉不畅,髓海失充,心肝失养而神魂不安;或小儿罹患其他疾病,如感染、中毒、高热抽搐昏迷之后,由于疾病所伤或病后失养,造成气血不足或气血逆乱,使心神失养,神不安藏,或致脏腑虚损,阴阳失调而阴虚阳亢。

  (三)饮食因素

脾为后天之本,小儿“脾常不足”,乳食不知自节,择食不辨优劣。如果饮食营养不当,生冷不节,易损伤脾胃,若肥甘厚味,则酿生湿热痰浊,阻滞气机;过食辛热灸博,则积热化燥,致心肝火炽,均可扰乱心神。

    (四)情志因素

    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心神怯弱,稚情稚志,其神易动,其志易往,易惊易怒。若环境不良,教育不当,溺爱放纵或挨打受罚,委屈不悦,所欲不遂等,皆会影响肝之疏泄功能,致使肝失条达,气郁化火,而心神受扰;又或因学业重负,思虑过度,损伤心脾,脾失健运,使心失所养,亦致性情不稳,意志不坚,神思涣散.

    (五)生长发育影响

    儿童在发育阶段,肾精尚未充足,肾气亦未旺盛,而生长发育迅速,阴精相对不足,故易出现阴不制阳,阳胜则多动的现象。

    上述先天与后天因素对多动症的致病作用,并非单一的原因,而是两种或两种以上多因素互相影响或共同作用的结果。

    二、病机特点

    多动症乃精神、思维、情志兼病,而人的精神、思维、情志活动由五脏产生,必须依靠五脏之精气作为物质基础。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其病机特点为阴阳失调,脏腑功能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阴阳失调,阳胜则多动

    《素问·生气通天论》谓之“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和情志状态是阴阳和谐协调的结果;反之,阴阳失调则可导致机体神志、行为的异常。阳主动,阴主静,二者相辅相成。小儿体属“纯阳”,其精、血、津液等物质基础相对不足,稍有感触,或因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调护失宜或他病所伤,则兴奋不宁,难以自控,烦躁易怒。而随着其生长发育,脏腑功能逐渐完善,阴长而阳充,二者趋于协调平衡,故临床可见部分患儿进入青春期后,多动症状能白然减轻。小儿阳常有余,心常有余,上述因素常致阴津耗伤,阴液亏虚,则阳升无制而神无所守,多动冲动,攀越登高,粗暴少礼。阴阳互根,守使相依,小儿稚阴稚阳,亦可因久病久泻,药物攻伐太过,阳气受损,阳不能根于阴而虚阳外浮,神动不安。

    本病之阴阳失调,阴虚阳亢并非阳气独盛,而是阴精不足。虽其活动过多,行为冲动,相似于阳盛有余之实证,但义有神志涣散,健忘,动作迟滞,遗尿等形神俱不足之虚象,实属本虚标实之证。

    (二)病位在脑,与五脏相关

    精神、思维、情志统属于“神”,脑系“一身之祖窍,万神汇集之都”(《修真十书》),“元神之府”(《本草纲目》)。近代的研究认为精神、意识、记忆.思维、视觉器官均发于脑,多动症的主要症状是精神、思维、情志异常的综合表现,因此可认为其病位在脑,是多种原因导致脑元神失常的反应。而脑位居最高,必得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上注于头,乃有所养,其与脏腑之问相互为用,脏腑功能失调,可敌脑髓失养;产伤、趺仆、外邪可致气血瘀滞,脑络不畅,亦使元神失藏。本炳所表观的神不守,意不周,志不坚,思不专,虑不远,智不谧,乃五脏功能不足所致,其中又与心肝脾肾不足的关系密切。

    心主血脉,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灵枢·本神》云“所以任物者谓之心”,神明之体虽藏于脑,但神明之用出于心。心藏神,“总统魂魄并赅意志”(《类经》),五脏在心神主导下接受外来信息,作出相应的反应;而血是神的物质基础,血液充足,血行和调,则人的精神充沛,神志清晰,感知灵敏,思维敏捷,情绪稳定,活动自如,记忆良好,正如《灵枢·平人绝谷》所谓之“血脉和利,精神乃居”;反之,若先天不足,后天失养,思虑劳倦,久病气血虚弱,致心气不足,心血暗耗,智窍不开则产生相应的外在语言、动作行为的变化,出现心不在焉,神志不定,精神不专,健忘等症。另一方面,心属火为阳脏,以动为患,小儿生机旺盛,心常有余,心火易亢,加之五志过极化热化火也每耗伤心阴,出现心火有余,心阴不足,心神受扰之神不守舍,多动不宁。

    肾为先天之本,肾中元阴元阳为生命之根,关系到人的禀赋、体质和生长发育。肾藏精,主骨生髓通于脑,在脑的形成、发育及功能发挥中,起物质基础的作用,“精满则脑髓充,精脱则脑髓消”(《素问·逆调论》),“水足髓充,则元神精湛而强记不忘”(《重庆堂随笔》);肾为“作强之官,技巧出焉”,同时具有主管细微精巧活动的功能,肾精充足,髓海得养,脑的发育健全,精神、情志、行为皆能正常。“肾虚则智不足”(《医学心语》),若小儿先天不足,精气不能正常运行和输布,髓海不足,则导致元神之府意识和思维活动失调,出现健忘,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难以白控,动作笨拙等多动症表现。随着年龄的增长,生长发育健壮,肾气渐充,部分患儿的症状可以减轻,这也佐证本病与肾中精气的强弱密切相关。此外,部分患儿若后天调摄失宜,疾病影响等因素导致肾阴不足,不能涵养肝木,肝阳上亢则出现性情躁动,烦躁易怒等症;同时阴虚无以济火,使心阳无阴以配,虚火内生,亦致心神不宁,多动不安。

    肝主疏泄,为风木之脏,内寄相火,体阴用阳,主动主升,调畅气机,调和情志,有刚脏之称,其性动,其志怒,其气急。肝气之升发输布为一身“气化发生之始”,肝藏血.肝血旺盛,疏泄正常,气血畅通,则心神得养;而心肝血虚,则神失所养。小儿肝常有余,若久病耗损致肝体之阴不足,肝用之阳偏亢,则可见性情执拗,冲动任性动作粗鲁,兴奋不安等“肝常有余”之象。《灵枢·本神》云:“肝藏血,血舍魂”,若肝血不足,则魂不守舍,出现梦呓、梦游等兼证;血虚筋脉失于涵养,木亢生风,偶可出现肢体抽动等症状。胆附于肝,为清净之府,决断之官,对维持脑神之静谧、慧爽也有重要作用。

脾属土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生命的内在机能和外在表现,都必须赖于其化生的气血为基础,故《灵枢·平人绝谷》谓“神者,水谷之精气也”。脾胃健运,气血充足,则先天肾精得以滋养,髓海籍此充盈,心神才能正常发挥。小儿“脾常不足”,若后天喂养不当,饮食失调,使脾胃受损,其健运失司,营血化生不足,则心脑失养,而神志飞扬。脾为至阴之脏,其性静,藏意,在志为思,脾失濡养则静谧不足,意不守藏,表现为兴趣多变,做事有头无尾,言语冒失,虽能自悟而不能自制。脾思失常又致心血暗耗,使血不能养心而见神不守舍、健忘、多梦等症;再者肝动脾静,肝为脾之主,脾受制于肝木,脾土不足,则土虚木旺也是本病的病理变化之一。

    肺居上焦,主一身之气,其宣发、肃降以输布精气、津液达于周身,脑髓亦可得濡养滋润,其主治节,肺气调,心有所养,则神志安和。肺又藏魄,张景岳认为“魄为之用,能动能作,痛痒由之而出也”,肺藏魄功能失常,也可出现多动症之情志抑郁,表情淡漠等兼证。肺与多动症的关系,在现有的中医文献中较少提及,其在本病中的影响虽不如其他四脏重要,但也不能忽视。临床中发现部分多动症患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或兼有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中医辨证属肺气虚弱,此类患儿由于肺虚感邪,津液失于输布凝而成痰,形成虚中夹实的病理改变,以致病情迁延反复。

    (三)情志因素,可贯穿病程始终

    情志是脏腑功能活动的外在表现,五脏功能失调必然影响人的情志活动;反之,情志异常也可内伤脏腑,阻滞气机,耗伤精血致心神失养,神窍不利引发本病,其中与心、脾、肝的关系密切。小儿神气怯弱,遭受环境不适,教育不当,学业负担过重,或所欲不遂,挨打受罚,委屈不快等不良精神刺激,或思虑过度,常可损伤心脾,致心气不足或心脾两虚,心血暗耗,出现神志不定,心不在焉,精神不专,多动健忘。正如《医宗金鉴》所谓“心静则神藏,若七情所伤,则心不能静,而神躁扰不宁也”。情志过极,也可损伤肝气,或疏泄不及而郁滞,或疏泄太过则横逆。郁则神情淡漠,抑郁少欢,反应迟钝;逆则冲动任性,暴躁易怒。肝气郁滞日久易于化热化火;而疏泄太过,气盛阳亢也可以化火,皆能消灼肝阴,耗损肝血,使肝阳升动无制出现多动不安,魂不守舍。同时七情内伤耗损正气,导致心脑调节情志的功能下降,更易受外界影响而使情绪波动,病情加重;生长发育也不可避免受到影响,最终导致形质病变,使形神俱伤,并形成恶性循环。反之,若有稳定的、和谐的家庭和社会环境,身心兼调,使患儿气顺血和,情志调畅,则可精神内守而症状减轻。因此,情志失调既是本病的诱因之一,又对本病的证型演变,预后转归有着重要影响。

    (四)痰瘀兼挟,本虚标实

    多动症的病程长,以脏腑功能不足为其本,而脏腑间功能失调可产生病理产物,使本病迁延不愈。除上述肺虚生痰外,脾虚失运,水湿内停成饮成痰,上犯心神,阻于脑窍,或痰浊郁久而化热,以致痰火扰心的证候也较为常见。另外,有的儿因产伤、颅脑外伤、跌仆受损等可使血络损伤或因气滞、气虚、血热等因素致瘀疑滞神窍、脑脉,使脑海失养,神动智变。七情内伤,气机逆乱,也可使津液运行输行丁失常而为痰湿,血行不利而成瘀,痰瘀作为病理产物,进而又可影响气血津液的化生和输布,使病证虚实夹杂,缠绵难愈。

    综上所述,多动症的病机特点在于阴阳失调,阴静不足而阳动有余,与五脏相关,其巾与心肾肝脾,尤以心肝肾的关系最为密切;情志所伤,多化火伤阴,致心肝火旺;其病位在脑,病性为本虚标实,多以脾肾不足为其本,心肝火盛为其标,或可兼痰浊、痰热、瘀血。由于本病涉及脏腑较多,各脏问又可相互影响,临证尤当详辨,不可执着呆板。

2#
发表于 11-03 14:52| 只看楼主| 倒序看帖| 发送站内信

好多句子读起来真是费劲。。

回复
3#
发表于 11-03 14:53| 只看楼主| 倒序看帖| 发送站内信

原来中医这么早就认识多动症了啊,了不起。

回复
4#
发表于 11-03 14:55| 只看楼主| 倒序看帖| 发送站内信

中医对多动症的疗效能比西医更出色?

回复
5#
发表于 01-14 17:33| 只看楼主| 倒序看帖| 发送站内信

还是慢慢地去教育孩子啊!越急越动!真不是办法/

回复
社区导航
同龄宝宝